鑒于袁紹在河北的巨大勢力,曹操不敢與其争鋒,遂将大将軍之職讓與袁紹,并加封邺侯,賜弓矢節钺、虎贲百人,使其兼督冀、青、幽、并四州。
曹操則罷免司空張喜,由自己接替,幕府主政改為司空府主政。
并在汝南袁氏中挑選袁紹的族弟袁叙任為濟陰太守,以此向袁紹示好,表明無所猜忌,總算使心懷嫉妒的袁紹穩定下來。
一切安頓已定,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首試“奉天子以讨不臣”,兵伐對象是地方割據中實力最弱的建忠将軍張繡。
張繡,武威祖厲人,乃董卓麾下舊将,骠騎将軍張濟族侄。
張濟流寇南陽陣亡之後,張繡接管了部隊,在荊州牧劉表的接納扶持下于宛城立足。
雖然他素有骁勇善戰之名,但聞聽曹操大軍開至,還是方寸大亂,連忙找來他唯一的謀士來商議對策。
這位大謀士正是昔日禍亂西京的罪魁之首——賈诩!
賈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幼時受到漢陽名士閻忠的厚愛,曾被舉為孝廉。
他也是西涼舊部成員,随董卓的女婿駐紮陝縣,官拜讨虜校尉。
王允、呂布刺殺董卓之後,牛輔倉皇出逃半路遇害,朝廷的赦書又久久不至,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部皆欲四散奔逃。
關鍵時刻賈诩站了出來,建議諸将打着為董卓報仇的名義兵發長安,結果呂布戰敗,司徒王允遇害,西涼軍二次占領長安。
但西涼軍進入長安之後,賈诩便對以往的建議感到後悔了。
李傕、郭汜這兩個莽夫恣意而為劫掠财物,既而發展到扣押天子百官,相互猜疑火并,不但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還把三輔之地禍害得滿目瘡痍。
賈诩利用自己尚書的職位,出來為二人和解,繼而又暗中掩護天子東歸。
他對事态的發展看得很清楚,繼續留在李、郭身邊,早晚會陪着他們身死族滅;但是跟随天子東歸,又難免會有人搬出陷落西京的舊賬。
所以他選擇了中間道路,既不向東也不向西,而是辭去官職投靠了保持中立的涼州另一部将段煨,把家眷安頓妥當後,趕緊逃離是非之地,南行轉投到了張繡麾下,為其籌謀劃策。
“賈叔父,現在小侄當如何應對曹操呢?”張繡還不到三十歲,而賈诩是張濟一代的人物了,西涼部的人多結為兄弟共禦羌人,素來講求資曆輩分,所以張繡以子侄之禮對待他。
“将軍您是怎麼想的?”賈诩反問道。
張繡撓了撓頭:“如今咱客居南陽,糧草靠劉表接濟。
兵不過數千,城不過宛縣、葉縣、舞陰、穰縣,将不過就是我與張先,謀主隻有您一人。
就憑這點兒實力,很難與王師相抗。
但若是解甲歸降,家叔昔日輔保董卓,有僭逆助虐之罪,恐天子不能相容。
”
“王師?天子?嘿嘿嘿……将軍就是這樣的見地嗎?”賈诩不禁冷笑,“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不過是一句迂腐之人說出的空話罷了。
董卓、李傕都曾挾天子,他們一統天下了嗎?朝廷不過是末路人的最後一絲救命稻草,隻有窮笃之徒才會歸附朝廷為人奴仆,認下命來幫助他們的主子去征服其他人,直到把所有異己都變成奴仆——這就是王者統一天下的過程!”在别人面前賈诩是沉默拘謹的,但是面對心機純良的張繡這個後生,他就不吝惜心中的想法了。
張繡覺得這話太雲山霧罩了,眨眨眼道:“您……您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意思?”賈诩收斂了笑容,“大漢天下早已經滅亡了,這在董卓入京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
咱們現在所面對的敵人不是天子,而是曹操!”
張繡聽他說出大漢天下已亡的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将軍,您叔父有攻犯西涼之罪,這是不假的,什麼時候都得承認!但那是對天子而言的。
可對于曹操來說,他又有何罪呢?”賈诩作出判斷,“沒有罪!沒有任何罪……您不但不會被治罪,還會受到曹操優待,他會将您标榜為誠心歸附朝廷的楷模。
而且您跟劉備還不一樣,您與曹操沒有舊仇,說不定還會受到重用呢!投降,沒有任何問題。
”
“我是沒有問題,可是您呢?當初是您給李傕、郭汜出主意攻打長安的。
惹出這麼多亂子,小侄脫得了罪責,但您可危險喽!弄不好曹操要殺您立威的。
”
賈诩見他如此關心自己,心裡頗感安慰:“将軍不必為我的事操心,見了曹操我自有說辭,管保三言兩語就叫他把我的罪一概赦免。
”說罷他神秘地一笑。
張繡知道他心機頗多,便不再深問,轉而道:“看來投降是可行之策……那舉兵反抗行不行?咱們還有劉表為後盾呢?”
賈诩搖搖頭,沉吟道:“咱們初到此處,人心不穩未有寸功,劉表素以大漢忠臣自诩,絕不能因為咱們而跟曹操以及整個朝廷為敵。
咱們即便被困将死,他也隻會見死不救。
可若是咱們這次打赢了,劉表就會摸清曹操的實力,那時候不用将軍您去求他,他就主動來找咱們聯合了,好讓咱們給他當北拒曹操的屏障。
”
“說到底,還是指望不上他嘛!”張繡攥緊了拳頭。
“不是指望不上,是暫時指望不上。
”賈诩糾正道。
張繡覺得他太過咬文嚼字,捏捏緊皺的眉頭道:“那究竟是戰還是降呢?”
“這全憑将軍自己的想法,您說戰咱們就戰,您說降咱們就降。
但是我把話擺在這裡,投降咱們有十成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