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如何答。
若假實對論之時。
法即入等是實。
時即入等是假也。
此假立時即入。
定賓法即入不離之義以準知假時即入等離豈實法即入等義在之耶釋此文意。
重意。
假既不離實為由。
實亦不可離假故。
以假即入等為能具。
以實法即入為所具。
更不可有相違也今章先假不離實由計釋欤。
既雲故。
知是舉因也問。
此十世門。
是即入中何耶答。
師雲。
前因陀羅門。
及隐顯門通即入否事異義可及。
今門通即入之條。
更不可及異義欤。
三十九。
問。
今章雲。
此經雲。
于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刹等此所引經文。
更不成九世十世義說三世。
豈非同三乘乎答。
今經三世者。
通途之三世非。
現在有法普現三世等說可說心也。
爾者說三世九世義所成立也。
九唯心回轉善成門已下
四十。
問。
此門是所因宗法中何耶答。
師雲。
所因非宗法也。
是十由中唯心現故所因也。
意此上教義理事等十對。
唯心現故。
餘九門中即入等宗成也。
是故今第九門前八門為所因。
又後第十為所因成也。
依之。
祖師雲心既無礙境亦無礙釋此意欤。
十托事顯法生解門已下
四十一。
問上諸門中所論。
即入等義雲耶。
我等所見之事上于所談之義。
若爾者。
如何上諸門異耶答。
師雲。
前即入等門。
一多相望論之。
今此門于一多上不論相望義。
法法事事皆含法界之故。
本來一塵中。
諸刹塵等諸法具足也。
然此能具事法也。
所具亦事法故。
是事事無礙義也。
隻一自一法界具待多義多自多法界具更待一無義。
是故此門不共。
不論一多之相望。
事事當相法界法門也顯。
是以當門建立也重意。
樹枝有五枝。
即是五教。
即是五智。
即是五佛等是也。
其外若有六枝者。
即是六相。
若有十枝者。
即是十佛。
即是十玄等。
如此談。
是當門不共所談欤。
我等所見聞所詫事付一一以教。
此事即法界法門也解了之處。
十佛不遠。
即到下可成佛智也。
諸教中廣談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是當門建立也。
然餘教意。
一切不善等之相。
即無性即空義見談之也。
今宗意即不爾。
勝熱婆羅門。
火聚刀山。
即般若無分别教釋故。
當相不改。
以刀山火聚為無分别教也。
是以清涼大師釋雲。
即相不待壞。
即性不待随此釋意。
相自性全法界更不可雲壞。
性自性全法界更不可雲随緣也此等義相。
以事事無礙義。
釋即道義欤尋雲。
清涼大師第五正釋談雲。
當相即道是道谛故。
理無二味故。
無有一法性佛法故(文)此釋心。
約無性即空。
釋即道義。
爾者如何答。
清涼。
至第五釋者。
既釋當相即道。
不同前四故即空如義非雲事分明也。
此釋真妄交徹。
事事無礙義以釋之也。
以此義釋理無二味故也。
非即如即空義正洞即道之義無過真妄交徹之義。
是故先以此義談之也。
清涼第五釋宗第四釋于當相即道義。
或不同前四雲不同前三。
同是以真妄交徹義為本也。
兼約事事無礙談之事更不可遮之欤。
然今當門直顯無礙镕融之法門。
是即我宗規模。
他宗不共之法門也。
設說即道義。
此托事門所顯法門。
直約事事镕融之義。
所論之也。
不依真妄交徹之一義也。
是故自宗中。
勝熱婆羅門下。
兩祖第四第五之釋。
今托事門中所談即道等義頗觀行中意。
可有親疏欤。
四十二。
問。
今章雲。
随托别事以顯别法此文意如何答。
遮那品中。
說十種寶王雲文。
兩處在之。
一處文舍那光明之驚覺而。
十方來集中。
南方菩薩來集此佛所。
十種寶王雲說。
是但雲雖标十種寶王雲。
别别非說十種也。
又一處文。
普賢菩薩入如來藏心三昧各别說十種寶王雲也。
第一金蓮花寶王雲說也。
其餘略之。
是等十種等。
皆是随舉一事。
名為法門雲道理。
四十三。
問。
今經說五位法門時。
各别放光明處。
皆是不同也。
所表可别耶答。
各有所表。
先說十種法門時。
從足下放光事。
十住是位中最下尤可有初表說十行法門時。
從足指放光。
步行路必依指行。
是故以放光表十行法門也。
所诠趣佛道長途。
必若無十行指者。
不可到所期果處也。
說十回向法門時。
從膝放光。
膝是回身令轉向義有。
是故表十回向法門也。
說十地法門時。
眉間放光事。
眉間是中心義也。
證會中道義表有便。
如此五位放光義。
各所表者欤。
如上表法義。
托異事非顯異理之義也。
足下放光即是十住。
足指光明即是十行。
膝放光即是回向。
眉間放光即是十地也。
此之外更無别法也是托事顯法之故也。
四十四。
問。
今章雲。
皆悉同時會融。
成一法界緣起具德門等(雲雲)爾者。
此解釋立義二種十義。
此一法界緣起歸。
抑今會融成一法界雲。
所歸法界。
直是上總标法界緣起。
自在無窮之法界欤答。
爾也尋雲。
若爾者。
此法界緣起通因果二分欤答。
師雲。
可爾欤難雲。
若爾者。
果分是離緣不可說義也。
豈果海中論緣起之義耶。
然緣者。
若一多緣。
若無明緣。
若機緣緣。
雲緣者。
必是有為生滅之法體。
如幻虛相之事法。
于性海中現生滅虛相。
事道理更難辨。
爾者如何答。
一義雲。
末師果海中于不許緣起之義。
若爾者。
上總标法界緣起者。
法界言該因果二分。
緣起言可限因分欤。
今會融成一法界言收因果二分。
緣起具德門言。
可限緣起門尋雲。
法界緣起者。
是法性實德。
法爾如是釋。
既是雲法性實德。
乍雲法爾如是。
抑有何不足。
于性海中。
不許此緣起耶。
若爾者。
更是本無今有緣起也。
若是今有者。
如何雲。
法性實德法爾如此乎。
其上今章雲。
法界緣起。
自在無窮○略攝為二門标。
開因果二分見。
此釋意。
此一法界緣起。
若屬佛者。
果海中法界緣起也。
若此一法界緣起。
屬菩薩因中法界緣起也然上法界通二分。
緣起限因分雲事。
随文意未足信用也。
如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