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章雖不分明。
準清涼大師解釋。
不許此類也。
付之慈恩大師對法抄中。
一品二品五品斷家家可有見。
又述記十末。
若九品别斷。
出觀若不出觀斷九品者(文)。
别抄同之。
既有九品别斷出觀者。
豈無一品二品斷等人欤。
加之斷八品在第九一品名一間。
何無五品斷之家家欤。
答。
論第一卷同學抄。
許一品二品五品斷家家。
俱舍小乘一途性相會也。
一間例難如抄釋。
抄第十(下梵行品)雲。
第二十四論雲○但應建立一來向果。
頌曰。
斷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斷。
至五二向斷六一來果。
釋曰○若三緣具轉名家家。
一由斷欲修惑三四品故。
二由成無漏根故。
三由更受三二生故。
頌中略無成根。
以理合相。
略故不說。
斷三品名受三生。
若斷四品名受二生。
謂九品能潤七生。
且上上品惑能潤兩生。
上中下中上各潤一生。
中中中下合潤一生。
下三品惑共潤一生○所以無斷一二品惑名家家者。
以得初果起大加行。
必無斷第二不斷第三有生死者。
上無斷五生家家者。
由斷第六即證一來。
無一品惑能障于果故。
若無一品能障果者。
何以有斷八品未斷第九而有生死。
答。
第九一品。
一者斷竟得果。
二複超欲界故。
此第九能障于果。
六不超界故不障果。
言家家者。
家不一故。
家家有二。
一天家家。
成于欲天受三二生。
二人家家。
即于人中受三二生後證圓寂○次明不還雲。
斷七惑八品一生名一間○以下三品共潤一生故。
斷七八。
餘第九在亦有一生而為間隔故。
名一間(文)。
一生者一半生也。
但慈恩大師略章曰。
一生或半生在名為一間(文)。
樸楊周記雲。
謂有一大生之因。
名一種子(文)。
同學抄會雲。
章文先德(常騰)會雲。
一生惑半生在名為一間(雲雲)。
煩惱惑也。
周記且不正義述欤。
燈雲。
唯有一少生之業名一種子(文)。
抄十九(下)雲。
智論文名家家者。
亦俱舍義。
頌曰。
斷欲三四品○問。
何故無斷一品二品五品名家家耶。
答○謂由聖者得初果。
已斷欲修惑起大加行。
必無未斷一大品結(三品名一大品也)。
有生死故○斷第五品必斷第六者。
謂斷第六品證一來果。
以無一品能障得果故。
斷五品必斷第六(文)。
抄上引智論以初果向見道名八人地之事。
見道之中有八人故也。
謂極七反家家一間等之向故也。
智論文名家家者。
指上所引智論文也。
爾者一二五品斷家家無之雲事。
大小一同性相欤。
期後檢。
十。
問。
大乘心分品潤生義之義可有欤。
答。
章下文。
最鈍須陀洹極七反(雲雲)。
又抄兩處分品潤生義與俱舍等一同也。
付之。
上上品二生上上品二生
上中品一生四生上中品四生
上下品一生上下品二生
中上品一生中上品一生
中中品二生中中品二生
中下品一生中下品一生
下上品下上品半生
下中品一生一生下中品一生
下下品下下品半生
抄心。
燈。
第一釋上分品潤生義畢雲。
此上略舉。
未細尋文。
如有誤處。
當可正之。
上依随轉。
大乘無文。
據大乘宗。
未必彼分品潤生。
何以故。
瑜伽雲。
全界一切煩惱皆能潤生。
若如彼說。
上上品惑能受二生。
預流果人餘惑。
誰遮不令共潤。
但上品潤故應相潤。
猶斷一品。
餘惑但能潤。
于五生力勢漸微。
餘者準此(文)。
此釋心者。
上上品者。
與餘惑共潤生。
上中品者。
與餘惑共潤五生。
乃至下上品與下二品共潤一生也。
又菩薩以俱生煩惱僧祇之間潤無量半。
豈唯七反欤。
故知分品潤生。
小乘一途之法相欤。
抄釋亦小乘一途之法相釋欤。
十一。
問。
于八十一品俱生惑。
雲何建立後三果欤。
答。
章文雲。
欲前六品盡處立第二果。
九品盡立第三果。
上二界盡立第四果(雲雲)。
付之煩惱品數增減無何故欤。
答。
大乘義章第十二(上)雲。
問曰。
何故斷見谛惑要盡方出斷修數出。
釋有兩義。
一見谛惑迷心易滅。
其猶折石不假中息○修惑難除。
如絕藕糸。
一觀相不能斷盡故。
須數出○二見谛惑能感三途苦報。
畏苦清猛。
為是不息○修惑能招人天生死。
人天優遊。
厭畏心貫。
是故數息○問曰。
等是修惑之中。
何故斷除欲界。
中息制果。
上界不爾。
解有三義。
一欲界惑凡夫多起。
習使力強難可制斷。
故須中息。
上界煩惱凡夫本來起之希少。
使分輕薄不假中息。
亦能斷盡二欲界惑多難可斷盡故。
須中息。
上界惑少。
不息能盡彼。
雲何少瞋恚悭嫉無慚愧等彼處無故。
三欲界煩惱二因緣起。
一者因力。
不斷使性及邪思惟。
二者緣力。
所謂色欲聲香味觸等。
以是二力起惑難斷故。
須中息。
上界煩惱雖從起。
緣力微劣易可裁斷。
不息能盡方息制果。
斷後三盡制一果乎。
釋言。
前六過是粗重。
聖人于此厭畏憎強故。
盡方息。
後三輕微畏厭情少故。
後别斷制一果矣。
又粗易斷。
倍盡方息故。
斷前六共制一果。
細難舍遠故。
斷後三立一果耳。
若爾上界煩惱轉細轉難舍。
應制多果。
此如前釋。
更有餘義。
後審論之(文)。
十二。
問。
頓出離人斷修惑時。
經幾時欤。
答。
章雲。
三種九品各初一品一時頓斷(雲雲)。
知以九無間九解脫之時。
頓斷三界俱生煩惱也。
故述記十末雲。
三界九品同為一品。
合為九品(文)。
與今章義同欤。
集引百法鈔雲。
三界九地俱生煩惱八十一品都束為九品。
九地上上為一品。
上中為一品。
乃至九地下下為一品。
即斷此九品時。
而有二類。
一者容預斷九遍入觀斷。
斷至第九品時。
便超中二而得第四。
二者糸遍斷。
斷即一入觀起九無間解脫(文)。
問。
頓出離人于何位伏俱生煩惱欤。
答。
顯幽鈔(從方師)雲。
超中二果以見道智一時伏九地八十一品煩惱(文)。
菩提院雲。
一入觀斷盡諸惑之人。
起一加行勝進九無間解脫也(雲雲)。
一加行勝進者。
見道以後之伏道也。
問。
頓出離人依何地欤。
答。
章依未至(雲雲)。
付之。
述記十末二釋。
一初未至四禅下三無色(雲雲)。
二雲。
唯依初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