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書之(雲雲)又經中一人字佳。
可授之(雲雲)。
放光菩薩事(七)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問。
世人圖二菩薩像。
名為放光菩薩。
祈請一切心願。
此菩薩出何說耶。
答。
非經說。
晨旦之人所為也。
彼唐國昔有一畫工。
于所畫形像必有靈瑞。
彼畫匠于堂壁上。
先畫地藏菩薩。
次亦畫觀世音。
即畫觀音。
後此像放光明。
靈驗炳然也。
故時俗傳稱号放光菩薩。
若求福祿者。
得之無疑。
若攘交蘖者。
滅之無疑。
若難産之者。
若短壽之者。
祈請之必得之。
其菩薩像兩比丘像也。
不知何地藏觀音(在記)。
(同五年九月十一日)
放光菩薩靈應傳似之(第四卷)
水天(八)
(永承三年六月十九日)
水天供道場觀可觀。
海水底有寶樓閣。
樓閣四邊上下内外表裡皆恙海水盈滿。
行者并樓閣在海水底也。
猶如。
龍魚居止水中。
此天以水為所掌故。
能依所依。
依正自他皆在水中也(雲雲)餘如記文。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
水天法以陀羅尼集經為本法修之(雲雲)其尊手所持物是為三昧耶形也。
凡三昧耶形者。
是尊三摩地所成物形也。
由此三摩地成就其物即發神通。
故雲三摩耶形。
凡成就物發神通依三摩地故。
持明仙等手執此三昧所成之物。
往反十方(雲雲)乃至諸佛菩薩金剛天等之手所持之物。
亦是昔日我三摩地所成之三摩耶形也。
即彼三摩地之标幟也(如金剛三昧以金剛杵為标)即是印也。
此印即定也。
真言即惠也。
四天王(九)
(永承六十九)
四天王總印(師說口授。
陀羅尼集經第一卷有之。
彼經文有亂脫)。
經雲。
二手頭中小三指反叉合掌。
二無名指豎頭相拄。
屈初節上。
二大指還向内。
掌中大指來去(乃至)咒曰(咒同最後)又四天王(乃至)右手大指(雲雲)。
此法最後咒曰。
唵漸婆羅謝辇陀羅夜莎诃。
又私撿雲。
寶樓閣經第三出四天王總印而異此文。
其印蘇悉地異本軌奧出之。
聖天(十)
毗那夜迦天等所住是象耳頭山者。
謂七金山之中第六之山。
毗那達迦山(此雲象耳)是也。
師曰。
爾也(雲雲)(寬德二年六月十三日說)。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師一說。
牛座般支迦部者。
一類毗那迦也(雲雲)。
(寬德三年四上旬)
浴油或勸請之後用之。
若如阏伽意欤(雲雲)。
吽迦陀野(十一)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吽迦之法以十八道可修之(雲雲)。
(同二年九月中旬)
問。
吽迦野何義耶。
答。
可尋之。
但謂中成就也。
多聞天所持棒名為迦陀棒(雲雲)若以此等義可得意欤。
未猶可(雲雲)又。
童子經(十二)
童子經記書供養經作法先日具受之。
又今記異之。
記雲。
五色糸并經令系婦女頸者。
謂末産之間母頸系之。
産後小兒頸系之。
供十五鬼之後。
令母歸戴。
芥子法。
謂先少紙裹芥子少許令戴其裹紙緒付如笠緒頤下結之。
不令落其芥子。
先加持用經中神咒耳。
作法已了取其芥子加裹經系頸(雲雲)。
(同二年六月)
童子經或說一日書之(雲雲)不必爾事也。
又可書一日可書。
供之書時請梵天修供養法。
結線結願神咒用之。
夜時供十五鬼神(在别)。
(長久四年九月中)
童子經書寫之時。
于書時備香花等。
以梵天為本尊。
修供養法。
其念誦次誦真言結線(雲雲)經唯如随方儀。
舉題名許也。
謂供養法次舉題(雲雲)于夜時供養十五鬼神香花飲食。
如蠟燭供等儲之。
而四臂不動并栴檀乾闼為中台為本尊(雲雲)而十二天供等以蠟燭供之。
多分随阿阇梨意樂(雲雲)。
(同日)
童子經必乍一卷書之。
又五色糸必可合搓之。
又或以糸纏經(雲雲)。
常瞿利(十三)
(寬德二四二十二日)
如缽印仰開掌如掬水勢。
而二手水火風空八指曲屈。
如八葉印勢。
是師子爪相也乍仰開掌屈八指也。
心印右手如梵無畏勢。
掌向外立之。
五指散開屈之。
如八葉印勢是即前根本印半印也(雲雲)。
深沙(十四)
師曰。
深沙大王是太山府君也。
是玄奘三藏于流沙所值神也。
故雲深沙。
一說雲。
釋迦如來先身是也。
世上談話也。
有一字(雲雲)即其形像臍前物面是也(雲雲)後說是兒女談話也。
台對受記雲。
太山府君古人傳雲。
深沙大聖也。
深沙大王者。
玄奘三藏于流沙所遇也。
謂太山府公是也。
故可用彼印明耳。
以髑髅為璎珞。
謂玄奘三藏七生渡西天髑髅也。
對受記雲。
奉教官印太山府公古人傳雲。
深沙大聖(雲雲)。
問。
陀羅尼集三雲。
次水硙風輪者何。
答。
七重圓輪之狀如風輪之内凹上水輪之凝湛。
故雲如此水硙風輪也。
即此地下也。
問。
風輪半月形也。
如何圓雲耶。
答。
半月者其輪傍形也。
上圓也。
如器居地。
硙(五哀反豎也。
?也。
确也)豎訓葉輪欤(可尋)此壇藥師一佛千燈供也。
内外輪之大小。
故千燈七重并列可得意也。
師傳說藥師法七重車輪七本用之。
謂七七四十九輪之其一輪遍滿安器燃燈。
猶如一輪之上全盛燈火也。
故雲燈如車輪是也。
如之本七重合七本四十九輪也。
即四十九如輪燈也。
計一輪猶數百燈許欤。
而近代隻四十九器燈一本七重各七盞安之。
最略也。
又一一像前各置一輪燈。
每輪安七燈也(已上イ本奧有之)。
(本雲)
文明拾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四十帖決遂寫功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