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具五大。
即五大皆遍身無重布之意。
而為成三昧耶形故。
更重布觀之也。
護摩文亦如文。
又具緣品釋雲。
從●生五字者心何。
師曰。
理實四大各具五大。
故嚩字亦生五字也。
乃至風亦爾也。
問。
内護摩文雲。
猶如劫火無灰燼(雲雲)灌頂文雲。
灰中灑水(雲雲)二文灰有無心何。
答。
無灰者元煩惱業苦之灰也。
有灰者阿字同。
體理性之灰也。
(長久四年九月中旬說)
以字燒字之後●字火動即風者。
若無風火即不生。
火必具風。
如風不通。
瓶物之内燃火入之即火銷。
故火必具風。
故不動尊以●字為種子。
謂不動尊智火也。
●字風也。
●空點是空義也。
●地也。
問。
火風先已滅。
●地中水空有之。
故唯三輪也。
雲何具五耶。
答。
前後合輪不離一身。
即具足五輪成法身也。
何況不燒妄想有漏之身。
雲何成無漏法身體。
初雲同之。
又付一身一一支節身體一一皆具五大也。
何臍以下有之。
乃至頂空輪在之。
故知五輪次第重一途之說也。
故前後合輪一身即可具五大五字也。
故持師曰。
臍以下常觀地。
臍上常觀水。
乃至額上常觀風者。
各于其處有地水等氣成病欤。
故一一支節各具五輪義佳矣。
師曰。
一說内護摩觀火生三昧後五字成身。
如台藏五字成身。
五輪次第重之觀。
但不用印明持杓故也(雲雲)唯觀字重之(雲雲。
山本和尚說同之)又以字燒字。
先●字方壇中有弟子身。
謂□其形也。
謂●是本不生之理也。
理中依執迷地受生死之身。
表此義故●中安弟子也。
即以●字智火燒其迷執之三道。
隻留不生理也。
次即以●字大悲水灌死灰。
為生長種子也。
次即次第生五字。
字變各成其輪。
即卒睹婆也。
問。
義釋雲。
●字火動之時具風。
鑁字空點虛空等(雲雲)爾者别更不生五字也。
即反具也。
雲何更生五字耶。
答。
次第更生五字也。
但義釋意者更生五字因緣出也。
今此五字無因緣非改須生。
前火因動空之因等有故今更生也。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問。
文雲。
然初阿字必無空點。
金剛座故。
嚩啰诃佉必具空點成就法故者何。
答。
釋●●●●也。
初●不具空點故。
而金剛座成就法故者。
可思之。
問。
或說●●乃至●(雲雲)如何。
答。
此又别一說也。
不預今文意也。
(永承五年十一月十日說)
釋雲。
初阿字必無空點。
金剛座故(雲雲)會雲。
釋●●●●●五字也。
其●字是座故不生安點。
隻是方壇之形耳。
或說●●等(雲雲)未譯耳。
文雲。
嚩啰诃佉必具空點成就法故(雲雲)會雲。
此四字是成就法故成佛身。
故具菩提字點也。
隻是除●空點之次釋欤。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說)
釋文即具五大。
然初阿必無空點者。
即初以字燒字。
●字方壇也。
故次雲金剛座故(雲雲)嚩啰诃佉必具空點者。
●●●●也。
問。
次文雲。
成就法故者心何。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問。
秘密品釋雲。
微妙法水從空而住(雲雲)如何。
答。
法水從●字生。
而雨從空注故從本雲也。
第一義空也(雲雲)師曰。
金剛手以五輪問佛。
佛即赴問說之。
故大日經始終不過五輪也。
如法花經文殊答彌勒問顯法花始終。
而彼以彼顯之。
此以問顯之(雲雲)。
又問。
加持瓶四菩提與八葉四菩薩同異如何。
答。
恐加持瓶因位四德用欤。
謂斷惑智也。
八葉即佛果德八法身也。
故不用之欤。
未詳之。
故台界正灌頂有二度。
初四菩薩即生種子也。
後正授職住。
即八葉用之。
又加持四瓶用四菩薩者。
普·慈·滅·除。
謂緣起品中以此四菩薩為首事起故用之欤。
又是因義也。
即是因中之終行。
故灌頂時先以四菩薩灌之因也。
次正授佛果灌頂也。
此四菩薩是因四德也。
八葉中四菩薩果地四德也。
故先用因四菩薩。
緣起中四菩薩段之後正灌頂時用八葉正是果也。
又八葉四菩薩普賢文殊觀音彌勒者。
亂脫儀軌意也。
又現圖曼荼羅同亂脫也。
彌勒觀音是正也。
又五瓶加持印(如記)但滅惡趣印合掌用之。
如傳法記。
又文四瓶者标一瓶也。
謂四智是佛之正智也。
而法界性智是理也。
而有智名理上稱智名也。
猶智法身之義以之思之。
又四寶所成瓶者有二說。
謂中台瓶是也。
四寶者四智寶也。
大日如來瓶此四智寶所成就故也(如雲四瓶是約四智也)二謂即四瓶是也。
各一智所成也。
即四智寶也。
非寶谷藥香四種耳。
又或一說四寶者寶谷香藥也(雲雲)又五瓶移灌頂壇之時。
當成此念。
十方諸佛來集此灌頂壇。
同共作灌頂事。
故十二瓶執灌頂之時。
執持名号者。
于此處殊唱其一一名字可祈念也。
又供養之時一一可唱其名供之。
而又人師意樂唱禮之中加用之(雲雲)。
(長曆四年九月三十日說)
台藏五瓶赤帶瓶東南。
餘準之。
四天王次第亦如之順引當東南也(雲雲)。
禦本雲
文明十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四十帖決遂寫功畢。
阿阇梨澄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