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之句亦爾也。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人天本體香者。
人天所有沉檀等本體香也。
和合變易香者。
如合薰也(雲雲)。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
又人天本體者。
人天自然本體之果報香也。
和合變易香者。
多種香和合變易本形也。
如世間薰等也(雲雲)。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劫樹者。
如略出說。
但劫名劫初時衣服等于樹挂之故雲欤。
(永承二年三月十九日)
卻樹者。
劫初時自然衣服出生樹故以名之。
又如略出故(雲雲)。
五種明者五明也(雲雲)滿月(雲雲)又如花發等(雲雲)半月者(雲雲)。
(永承三年六月十九日)
金軌雲。
人天意生花(雲雲)持口蓮心花欤。
台軌雲。
意生香花鬘(雲雲)。
(長久四年九月)
金軌初雲。
長跪合蓮掌。
運心對聖衆。
陳罪應随喜。
勸請及發願(乃至)淨地(雲雲)。
問。
五悔淨地乃至四禮等後出之。
今亦淨地前五悔之文有之。
有何故五悔二重耶。
師曰。
此文末着座之前。
先用此五悔也。
但用其意未必全誦文欤(雲雲)但又或師曰。
後所出五悔意。
先前出列之也。
總标也(雲雲)。
(同日說)
金界軌意。
以蓮部為旨故。
若有意樂者。
以彌陀為本尊修之者。
有何妨耶。
但道場等唯如軌者有何妨耶。
又觀自在王軌是金界彌陀别行法也。
即海中一莖花觀彌陀(雲雲)即以此意可修彌陀法(雲雲)
虛空眼印如記。
但二空有二說。
一二空并立之。
一二空押二中之節。
胎觀自在院毗俱胝印。
其風指交初節(雲雲)。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馬頭印。
二風二水甲背合(雲雲)或不著有間如牙也。
二大指并屈虎口令如馬口開。
二大如唇。
或二大各各開立如馬耳。
(同日說)
文殊會中戟杖幢等印召之者。
隻是仰其指也。
不如鈎召印曲之。
(同日說)
不思議童子有二說。
一如文二風甲各背合。
一如文立二風屈上節。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師曰。
除蓋障真言。
曩〃〃〃阿薩○(雲雲)。
(同日說)
滅惡趣有三說。
一如金界寶生羯磨印。
而稍高舉之。
一右五指申仰當肩上高舉之。
謂舉五趣也(五指是也)一右五指申小屈形當右眉上。
向下如打勢耳。
謂打破惡趣也。
(寬德二六月九日)
初門釋迦左手缽也。
右手吉祥印者。
初成道時說法吉祥印也。
謂大空相撚。
是報身說法印也。
疑雲。
水空相撚。
可應身印而佛以大悲為本。
即以大悲利生法門為法樂故。
大悲門釋迦探本令結受法樂報身印也。
又報身毗盧遮那如來有冥顯二利益。
顯益為十地菩薩現身。
冥益普為十界衆生施益。
故從本令結報身印也。
或儀軌。
依此義故。
水空相撚。
應身印結之。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
白傘印。
右金拳面向左方立之。
又此印左拳是金拳也。
而疏文異之。
謂出大指拳(雲雲)又右拳面向左作之。
謂諸用印作法。
隻随手便宜作之。
如拳面掌面等向左方也(雲雲)。
(同日說)
普花天子印。
右手仰掌橫胸前。
以風付火背。
空如文立之。
一說掌向左心前立之。
(同日)
光鬘印。
一說如前橫心前。
一說立之。
可知。
(同日)
火天天後印更無别。
隻以真言為别耳。
又說有差别。
如傳法次第耳。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五仙印。
押地二節文時。
地指不屈而少覆臨。
謂大指及地程自然爾也。
又開地立時空在掌中(雲雲)。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
師曰。
台軌南方增長天明中有藥叉句。
是本經誤也。
謂此藥叉句可在北方部欤。
今軌隻出本經中明也。
本經者陀羅尼集經是也。
此明出自彼經故也(神樂嶽君之難一也)。
(永承元年七月七日說)
難陀拔難印。
難以左安上。
拔以右安上。
是定也。
謂以右手覆掌向下。
以左手掌直齊覆右手背。
猶如法界定印勢。
而反右掌向下也(而二大指不拄相重也)拔難印反之可知。
謂以右掌覆左手背也。
又說難陀印左右覆掌向下十指舒。
而以左腕覆安右腕上。
二小指相鈎二指面各合。
如四攝中索印二風合勢形也。
拔難印反之。
以右安左。
二指相合。
印勢如降三世印勢。
而十指皆舒。
二掌向下也。
摩醯首羅。
印以左空押地甲。
故軌雲。
空押地甲曰加者。
以空加彼也。
又雲。
對合曰持者。
地甲對合空面持空也。
凡加持者此意也。
行者以咒加彼。
彼能對合持之。
故雲加持也。
摩醯首羅後及妃印。
空地加持如摩醯首羅印。
隻三指開合為異也。
妃印反同摩醯首羅印也。
七母印唯一度結(雲雲)。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參内)
大夜叉印(如花山記)真言用夜叉明(雲雲)夜叉尾地也馱哩明也(雲雲)。
(寬德二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