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闪击

首頁
    “汝何來遲也。

    ” 加藤清正五雷轟頂,好險一口血沒吐出來,這,這不是小西那個混蛋嗎?他怎麼這麼快? 原來兩個人在忠州分道揚镳之後,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直取骊州。

    骊州緊靠南漢江,他沒費多少力氣便搜羅了一批渡船。

    行長拿到了這批船後,分出一部分人登船,沿漢江水路北進,然後他率領主力軍團折向西方,打下骊州正西方的利川。

    緊接着馬不停蹄,又從利川轉向正北,按照與第二軍團差不多平行的路線一路疾行北上。

     因為第二軍團走的是折線,比第一軍團晚了足足一天半,才抵達漢江江畔。

    不過他們所在的位置,是在漢城以北的龍津渡口。

    在那裡,骊州的渡江船團已在渡口恭候多時了。

     小西行長輕輕松松跨過了漢江,在五月二日抵達漢城門外。

    他看到整個漢城偃旗息鼓,不知虛實,本打算留駐一宿,次日再說。

    結果晚上紮營的時候,一個城裡的亂民跑來告密,說城裡當官的都跑光了,現在一個人都沒有。

     小西行長将信将疑,心想這裡好歹是都城啊,不至于這麼慘吧?到了五月三日清晨,有斥候來報加藤清正主力開始渡江了。

    他一看不能等了,讓手下一個叫木戶作右衛門的人,用鐵炮槍托去砸門。

    李元陽臨走的時候,鎖門沒鎖緊,三砸兩砸就被撞開了,日軍一湧而入。

    (《太閣記》、《再造藩邦志》) 小西行長生怕加藤也趁機入城,到時候說不清楚誰立下頭功,立刻分兵把守四門。

    加藤清正叩城之時,小西行長這才剛剛安頓下來。

    屈指一算,他入城不過比加藤清正早了半天而已,險之又險。

     加藤清正到手的鴨子又飛了,自然氣得暴跳如雷,但路當初是自己選的,又有什麼辦法。

     繼第一、二軍團之後,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于次日也趕到了漢城。

    至此,這場軍事狂飙大競速終于落下了帷幕。

    冠軍是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屈居亞軍,黑田長政名列季軍。

     日軍于四月十三日進攻釜山,一直到五月三日進入漢城,前後一共是二十天整。

    在二十天時間裡,大約四萬人左右的日軍部隊攻克了朝鮮半壁江山,占領了包括首都漢城在内的二十餘座城市,一次不折不扣的閃擊戰。

     我們除了贊歎日軍的堅忍毅定以外,不得不說朝鮮人在這階段的表現實在是太廢柴了。

    在這一次閃擊戰中,沒有一座城能夠堅守哪怕半天以上的記錄,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夠組織起一場像模像樣的反擊戰。

    與其說日軍是古代東亞軍事史上的奇迹,倒不如說朝鮮人才是。

     日軍占領漢城之後,停止了狂飙突進。

    在前一陣的閃擊戰中,作戰人員損耗不大,但物資上的損耗卻相當大。

    糧秣尚可以就地征收擄掠,但鐵炮所用的火藥、彈丸、備用零件都必須從日本轉運才行。

     而閃擊戰的後遺症,此時也逐漸顯現出來。

    日軍來不及控制的廣袤地區,生長出越來越多的朝鮮義軍,這些義軍将會在未來成為一根根釘在日軍棺材上的催命釘。

     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在漢城休整了十幾天,又再度踏上了征途。

    他們在此選擇了不同的路線。

    小西行長因為功勳卓著,被委派進攻開城、平壤;而加藤清政則轉向東北方向,率領滿腹委屈的第二軍團進攻鹹鏡道。

     小西的心思不難琢磨:開城、平壤是和漢城并列的二都,無論拿下哪一個都是大功一件。

    朝鮮人已經聞風喪膽,現在進攻二都根本沒任何難度可言。

    是件不可多得的好差事。

     鹹鏡道是朝鮮最靠東北的一道,氣候苦寒,民風彪悍,連朝鮮自己都無法實現徹底控制,偏偏又很貧瘠。

    加藤清正選這麼一條路走,表面看似乎自讨苦吃,也是有他自己盤算的。

     漢城一落,加藤清正便已明白,在朝鮮戰場上,他已經不可能與小西行長争雄了。

    若要蓋過藥販子的風頭,惟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大明戰場上立下更大的功勳。

    鹹鏡道北接大明疆域圖們江,對面的明軍實力又十分薄弱,隻要自己能比藥販子提早一步攻入遼東,那麼最終的勝負,仍未可知。

     接下來的故事乏善可陳,朝鮮的戰局呈現一面倒的态勢。

    朝鮮王室先退到開城,聽說漢城陷落以後,又退至平壤。

    眼見小西行長追将上來,王室隻能又棄平壤,繼續“西狩”。

     小西行長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攻入平壤,才因為補給原因勉強停止了攻勢。

     其他日本各大軍團無不勢如破竹。

    短短一個多月,朝鮮除了平安道靠近中國邊境的一小塊地方以外,全部淪陷。

    柳成龍在戰争回憶錄《懲毖錄》裡沉痛地寫道:“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這不是文學修辭,寫的一點也不誇張。

     在日軍逼迫之下,朝鮮王室一再北遷,一直跑到靠近鴨綠江的義州,才停下腳步。

    鴨綠江的對面,就是朝鮮的宗主國,一個有着比朝鮮日本加到一起還多數倍廣袤領土的龐然大物。

     朝鮮君臣隔着鴨綠江深情地呼喚着:“老爸,快來救救我吧!” 這可不是什麼侮辱性的描述。

    君臣父子,朝鮮事明,從來都是以父子相喻,大明對朝鮮來說,乃是父母之邦。

    現在兒子挨了欺負,勢必要請老爸出馬來找回場子。

     聽到這聲聲的呼喚,龐然大物終于緩緩把頭轉過來了,若有所思地望着東北一隅,那裡有兩個蕞爾小國在蝸角相鬥。

     大明猶豫了一下,終于動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