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闪击

首頁
    軍在數量上占有優勢,形勢十分危急。

    于是韓信背對撓蔓水列陣,與敵人展開對攻。

    最後漢軍置于死地而後生,打敗了趙軍,造就了背水一戰的傳奇戰例。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所謂“背水一戰”,就是在絕境裡迸發出勇氣,打垮對手。

    事實上,韓信背水一戰的目的,不是打敗敵人,而是讓漢軍維持住陣線,不緻被優勢敵人擊潰。

    他真正的殺招,是事先派人迂回潛入趙軍大營,突然換上漢軍旗幟,讓趙軍誤以為後營遇襲,陣腳大亂。

    這才獲得了勝利。

     所以想要重現背水一戰,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士兵要對指揮官擁有絕對的信賴;第二,雙方實力對比不能太過懸殊。

    這個懸殊,既指兵力數量,也指雙方的武器裝備;第三,要有其他配套的計劃。

    否則光靠險入絕境迸發出的勇氣,根本無法持久。

     這三個前提,申砬這三點一條都不具備。

    這位讀書不細的大将,隻是機械地把士兵們驅趕入死地,然後等待着奇迹發生。

    沒有後續計劃,也不了解敵我雙方實力的差距——他臨走之前,柳成龍提醒過他,要當心敵人的鐵炮,但申砬隻當春風過驢耳。

     對于朝鮮軍這個列陣,日本人同樣大迷惑不解——莫非這是個圈套? 這有可能,如果日軍深入彈琴台附近,忠州殺出一彪人馬前後夾擊,那會是個麻煩的局面。

     小西行長思忖再三,覺得雖然對朝鮮人的智商不能估計過高,還是應該謹慎點。

    他等到四月二十八日晚上夜幕降臨,方才徐徐進兵。

     第一軍團兵分兩路,一路由他和宗義智統領,總兵力一萬兩千人,穿過丹月驿,從達川裡開始,沿着達川江畔一路進逼彈琴台;另外一路則由松浦、五島、大村、有島四名副将統領,總兵力六千七百,循小白山脈向北斜插,先去攻打忠州城,探明敵人虛實。

    如果忠州有伏兵,那這一路的任務就是纏住敵人,不讓忠州支援彈琴台,如果沒敵人,那就順勢占城,然後趕去彈琴台圍攻。

     日軍分成兩條鋒銳的利劍,朝着彈琴台和忠州城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

    當他們快接近朝鮮軍預設陣地的時候,日軍突然大舉火把,把四周照了一個透亮。

    朝鮮人黑暗中驟然見陣前升起這許多光亮,一時間陷入大亂。

    随即,這些不幸的朝鮮士兵又聽到了奔蹄如雷,無數火球急速撲過來,更是駭破了膽,一路潰退而走。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些先鋒軍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鮮牛。

    原來小西行長用兵非常謹慎,精打細算,他采取了松浦鎮信的建議,從四周田地裡拉來許多耕牛,在他們的頭上綁好火把,驅趕到陣前充當前鋒。

    這樣即使朝鮮人有什麼圈套,也有這些牛當滾地雷的炮灰。

    (《松浦家記小西行長記對馬征韓記》、《秀吉譜,征伐記》) 背水一戰與火牛陣。

    在忠州這塊地方,朝鮮人和日本人不約而同地重現了中國古代著名戰例。

     在火牛陣的沖擊下,朝鮮人大敗而走。

    日軍趁機掩殺,一路槍聲震天,硝煙彌漫,沿途的朝鮮步兵幾乎一觸即潰,慢慢都向彈琴台撤去。

     宗義智一馬當先,率領麾下部曲幾乎是一路趕着朝鮮潰兵的尾巴打。

    快接近彈琴台的時候,申砬終于把心愛的騎兵隊撒了出去,希望他們能一舉沖破敵軍的陣勢, 宗義智看到敵人騎兵沖過來,先驚後笑。

    驚的是,原來朝鮮人還藏着這麼一支騎兵;笑的是,對陣的朝鮮大将竟沒聽過長筱合戰麼? 長筱合戰是發生在一五七五年五月二十一日日本長筱城的一場著名戰役,參戰雙方是織田信長和武田信玄的繼承人勝賴。

    在戰役一開始,武田勝賴依仗自己的騎兵優勢,試圖突擊信長的本陣。

    而信長調集了大批鐵炮,藏身于攔馬木栅之後。

    當武田騎兵開始突擊時,鐵炮隊在木栅後拼命射擊,結果導緻武田軍大敗。

     是役在日本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鐵炮手從這一役開始,徹底取代了騎兵的位置。

    從此日本進入了鐵炮稱雄的時代,再沒出現過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這一次秀吉派來朝鮮的軍隊,幹脆就沒設騎兵編制。

     現在朝鮮大将不光要背水一戰,還要來一場長筱式的騎兵突擊嗎?那麼就讓我來重現長筱合戰!宗義智那時候的心裡,一定是這麼想的。

     其實,此時的宗義智和小西行長,表面上很鎮定,心裡還是小鼓亂打。

     要知道,長筱合戰雖然織田家的鐵炮獲得了勝利,但那是一場慘勝。

    武田騎兵的強大沖擊力差一點就沖破了織田家的陣地——這還是織田家的鐵炮手事先設置好了防禦陣地。

    而現在的忠州盆地裡,日軍是進攻方,倉促間支不起來攔馬栅,勝負還不好說。

     但當朝鮮軍的騎兵開始沖鋒時,這兩個人的擔憂霎時煙消雲散。

     平原的确适宜騎兵馳騁不假,但還适宜做另外一件事情:種糧食。

    朝鮮的平原不多,不會空着作跑馬場,都盡量開發出來用來種植作物。

    忠州盆地地勢平坦,又靠着達川江,是難得的良田,種的都是進貢皇室的水稻。

    從忠州城到彈琴台之間,是分割成一塊塊的農舍稻田。

    田裡一汪汪都是水,田埂上也長滿了濕滑茂密的野草。

     這種地形,騎兵别說站成一排沖鋒,能讓馬跑起來都算是難得。

    朝鮮的騎兵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缰繩,象雜技演員一樣走在狹窄的田埂與小路上,生怕坐騎滑入水田裡去。

     雖然此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