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覆滅,跟他也有些關系。
當初藤堂高虎作為日軍水軍先鋒,進迫巨濟島,這才有元均、樸泓兩位極品驚慌失措、自沉戰船的壯舉。
現在主力已經北上,在釜山駐紮的藤堂高虎覺得很無聊,附近又沒什麼敵人可以練手,所以他隔三差五,就會跑來巨濟島一次,縱兵搶掠,以消磨時光。
他對朝鮮水軍已經鄙夷到了極點,根本沒考慮過朝鮮人還有反擊的一天。
所以藤堂高虎連最基本的警戒都沒放,軍扇一揮,一群喽啰便下船撲上島去。
李舜臣發現這些停泊的大船上遍插竹竿,花團錦簇,紅白小旗迎風招展,一派喜氣洋洋的氣勢,怎麼看都不象戰船,而且船上的人很少。
再一看玉浦港内,李舜臣不禁怒從心頭起。
玉浦灣岸上,到處都是火光沖天。
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李舜臣一聲令下,艦隊齊出,惡狠狠地撲向這些空蕩蕩的船隻。
開始還有人略顯畏懼,擔任後衛的鹿島萬戶鄭運大怒,吩咐坐艦前移,親自擂鼓督戰,大家才鼓起勇氣,奮勇向前。
岸上的日軍忽然發現一支朝鮮艦隊出現在洋面,而且朝着自家座駕沖來,一時間都吓壞了。
他們連滾帶爬從山上跑到海邊,希望能趕回船上。
李舜臣哪容他們得償所願,四十多條戰船開始噴吐滾滾火舌,以火焰為鐮刀收割着在玉浦海灣上的一片片日本莊稼。
日本人要麼在船上被燒死,要麼是跳到海裡被打死,幾乎沒有第三種選擇。
一時間海波盡赤。
藤堂高虎在玉浦裡正殺的興起,忽然背後喊聲大起,一回頭,發現自己的艦隊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慘敗。
他趕緊催促部下返回海上船隻,要不然就得全軍覆沒。
激戰約兩、三個時辰,日軍被足足擊沉了二十六艘,其他的船艦則跟在藤堂高虎屁股後,拔錨就跑,甚至顧不得接上仍留在陸地上的同伴。
元均一見有便宜可撿,打算派出了一批箭法高明的射手登陸玉浦附近海岸,把殘留的日本人一個一個清除掉。
李舜臣看到太陽快落山了,為求謹慎,沒有同意,而是收回了所有艦隊,返回永登浦前洋駐紮。
走到半路,恰好又趕上日本人有五條運輸船開到合浦海面。
意猶未盡的朝鮮水軍立刻撲了上去,三口兩口吃了一個幹淨,其中有一條還是被龜船擊沉。
艦隊經過一夜休整,對日本人的恐懼之心盡去。
次日清晨,李舜臣接到情報,巨濟島正北的鎮海此時正有倭船停泊,立刻揚帆趕了過去。
朝鮮軍士氣高漲,一路沿海岸搜讨而過,遇賊殺賊,遇船燒船,一直走到
赤珍浦附近,正好撞見了日本人的十三條運輸大船。
朝鮮軍三下五除二就滅掉了這些毫無反抗能力的大船,把海面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才坐下來吃早飯。
吃罷了早飯,附近老百姓趕過來哭訴日軍殘暴之情。
李舜臣看了看地圖,決定率領艦隊前往加德島掃蕩,甚至有襲擊釜山的計劃。
他發現日軍此時十分松懈,打算搶了水軍主力反應過來之前。
擴大一下戰果。
但是李舜臣走到一半,不走了。
因為他接到一份報告,報告裡說漢城失守,王師西狩。
李舜臣和元均兩人都吃驚不小,沒料到陸軍連一個月都沒撐下去,兩個人一起對着西方嚎啕大哭。
哭完以後,李舜臣說這仗不能這麼打了,得改變策略。
國王已經逃往平壤,整個南部諸道都不免落于敵手。
現在李舜臣、元均的全羅慶尚聯合艦隊,是朝鮮在南部唯一的戰力,戰略環境急劇惡化。
釜山附近的航道太過狹窄,不适合闆屋大船行動,容易被敵人打了埋伏。
當務之急,應該是返回麗水基地,研究一下如何應付未來敵人水軍主力的問題。
對于李舜臣的建議,元均自然是滿口贊成。
于是兩人當即回軍,結束了第一次征程。
(《李忠武公全書卷三,狀啟二,玉浦破倭兵狀》)
玉浦海戰和前後一連串小戰鬥,被統稱為玉浦大捷。
這是朝方在戰争初期第一場名副其實的勝利,也是李舜臣的第一場勝利。
從政治層面來說,這場勝利得來的十分及時,它讓後方從王室到普通一卒都意識到,日軍并非不可戰勝,從而堅定了抗戰的決心。
日軍在是役被殲滅了五十多條船,其中大部為運輸船,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陸軍的補給。
從技術層面來講,這場海戰并未帶來多少新的東西。
日軍的戰船幾乎是空的,朝鮮軍差不多是在打固定靶,難度和後來幾場海戰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朝鮮水軍借這一次大勝,把士氣徹底鼓舞起來了,從開始的畏縮不前到後來的鬥志昂揚,精神面貌得到了徹底改善,這對于接下來的戰鬥至關重要。
是役,朝鮮軍傷亡極微,唯一可惜的是,龜船的發明者之一鄭運在戰鬥中被一枚流彈擊中,受了傷。
這說明,即使在海戰中,日軍的鐵炮威力仍舊不可小觑(《李忠武公全書卷三,狀啟二,玉浦破倭兵狀》;《鄭忠壯公實記》;《白沙集》二十一卷;《宣廟實錄卷》)。
可惜這時候大家都沉浸在勝利中,沒人留意這個細節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