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明军始动

首頁
    鼠一樣在平安道掘地三尺,最後總算在嘉州湊出來五六百石。

    至于靠近前線的定州,是一點糧食都沒了。

    這意味着一旦明軍進攻平壤,糧草必須得從後方運,征集民夫又是一件難事。

     光是想了一想,柳成龍的頭已經變得比兩個還大。

     到了六月二十五日,糧草方面的形勢忽然又變了。

    柳成龍給朝廷上書,說定州有糧食了,林林總總算起來,夠一萬人撐一個月的。

     莫非柳成龍是神仙,翻手一變就變出大把大把的米糧? 我們是無神論者,堅持認為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當然也沒神仙,所以結論隻有一個:柳成龍在說謊。

     但這個謊,撒的實在是有苦衷。

     原來在七天之前,先期渡江的明軍史儒、郭夢征兩部合兵,疾奔一百八十裡,到了林畔館與朝鮮王室會合。

    明軍抵達以後,激動萬分的大臣們強烈要求兩位指揮官直接去打平壤。

    史儒、郭夢征趕緊說我們隻是先鋒,隻負責護送你們安全抵達義州,有什麼事等祖總兵到了再說。

     朝鮮大臣們不幹了,群情激昂。

    這點,他們和大明的言官們一樣,從來以批判别人為己任,所以盡管他們在過去的一個月一直在倉皇跑路,卻不妨礙他們批判明軍怯戰。

    一時之間,場面極其混亂,甚至有人提出來,讓朝鮮都元帥金命元來管管這些人。

     史儒和郭夢征一聽,當時就翻臉了。

    我們大老遠地趕來救你們,你們非但沒有感激之心,還妄圖剝奪我們的指揮權。

    靠,老子是大明将官,不是你們朝鮮人的走狗。

     遼東集團軍在大明朝國内就俱為驕兵悍将,沒幾個人能管得了,崇祯朝的時候一怒之下敢從北京把山海關破了回遼東去,這會哪能容朝鮮人往他們眼裡揉沙子。

    郭夢征直接指着朝鮮大臣鼻子一頓大罵——你們這些人太沒禮貌了!然後當天就率軍返回了義州。

     他這一走,朝鮮君臣坐蠟了,趕緊派人過去告饒。

    對方扔回來一句話:沒糧食,走不了。

     這理由太冠冕堂皇了,誰都挑不出什麼錯。

    李昖請求郭夢征趕緊出兵,後者略帶諷刺地推辭道:“行啊,隻要你們糧草籌足了,我們即刻出兵。

    ”李昖一句話都答不出來。

     朝鮮人全指望着大明軍隊反攻,這一下子把人得罪了,可怎麼得了。

    李昖一面痛罵那些嘴欠的大臣,一面把情況告訴柳成龍。

    柳成龍心領神會,趕在祖承訓抵達義州之前上了一道奏折,誇口說咱們有糧食了,大軍過往,足堪敷用。

     你不是說沒糧食就不走嗎?那我就楞告訴你有,先把你騙過來再說。

    等走到半路沒糧食了,你退不能退,自然隻有奮勇向前,打下平壤再說了。

     這種小聰明李昖最擅長不過。

     第二天祖承訓抵達義州以後,大明軍隊正式集結完畢。

    李昖興高采烈地把柳成龍的報告拿給祖承訓看,說祖将軍咱們出征吧? 祖承訓不是傻子,朝鮮人這些花活兒根本瞞不過他。

    他又找了一個借口,說我們負責後勤的楊紹勳總兵還沒到呢,等他到了再說吧。

     大明三千人繼續駐屯義州,不動如山,人家國王來了也照樣不動,盡顯強軍風采。

     李昖見一計不成,隻得無奈地催促柳成龍繼續籌糧,這天朝大軍都是屬驢的,不喂飽了是絕計不會推磨的。

     為了籌糧,朝鮮君臣可謂是招數都想盡了,他們甚至咨詢過大明,讨論從天津循海路運糧到朝鮮的可能性。

    遺憾的是,大明兵部和戶部都不是傻子,我們發兵去朝鮮為你們打仗,還要我們從國内運吃的?沒戲。

     一直到了七月四日,朝鮮的補給計劃才算初步成形。

    這時候柳成龍已經忙得兩眼發藍,過度疲勞導緻痔瘡發作,幾乎起不來床。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讓明軍在義州出發時随身攜帶三天的糧草,然後第一天走九十裡路,到良策駐停,由附近的龍川運來一日之糧;第二天再走九十裡,抵達林畔館,由附近的宣川運來一日之糧;接下來到定州、嘉州等地,都是按照這個辦法補給。

     到了安州以後,就進入交戰區了,半點糧食也沒有。

    柳成龍安排龍崗附近三縣籌集糧草,用大船運到老江下流,讓明軍在安州就近得到補充。

     安州距離平壤這段路程沿途沒有補充,但明軍在義州出發前攜帶的三日糧草此時還未消耗。

    到平壤還有一百九十裡路,兩天時間就能走完,剩下一天攻打平壤城。

    平壤城内有糧草四萬石,隻要打下來,就再不用發愁了。

     這份的計劃充分顯示了一個人在絕境下所迸發出來的極限智慧。

    柳成龍清楚地認識到,朝鮮殘存地區糧草存量不多而且分散,絕不可能集中在一處再發遣民夫建立運輸線。

    于是,他把一個大問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