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大增兵

首頁
    也不敢跟明軍正面放對,一個圍不出,一個不敢打,兩邊大眼瞪小眼。

    這一瞪,就是十來天功夫。

     麻貴在這十幾天裡,到底在幹嘛呢? 原來麻貴本打算速攻,先拿下溫井,确保側翼安全。

    但他很快發現這一帶的日本人有撤退的痕迹,被占領區的朝鮮人都紛紛跑出來。

    如果這時候發起攻擊,這些人不免要受到戰争波及。

    麻貴雖是武官,卻不嗜濫殺,他找來朝鮮翻譯,說你趕緊拿免死帖,跟吳惟忠、王國棟兩位将軍商量一下,先派人去四處招攬一番,讓他們别亂跑。

     俗話說兵貴神速,但麻貴并不急。

    加藤清正就在島山城裡,早一天到,晚一天到,差别不大。

    再說,其他幾路的戰況還沒傳過來,等确認了其他地區日軍被友軍徹底纏住,再開打不遲。

     就這樣,麻貴悠哉遊哉地在路上慢慢招撫,一直到九月二十一日,才抵達蔚山。

     麻貴舊地重遊,少不得唏噓一番。

    他把主營紮在了富平驿的舊址,步兵紮住營盤,騎兵全數出動,在島山城前耀武揚威。

     加藤清正大概也覺得一直龜縮在城裡太憋屈了,派了好幾股部隊忽進忽出,迷惑明軍。

    等到明軍有點習慣日軍的運動模式,不以為備的時候,加藤清正親自帶隊,大部隊猛然殺出來,與明軍騎兵混戰到了一處。

     沒想到麻貴早安排好了後招,他讓一員千總小将麻雲帶着兩百人馬,從當初吳惟忠守過的箭灘偷偷摸到島山城,一下子從日軍後背殺出來。

    日軍措手不及,撒腿就往城裡跑,砰地把門關上,再也不出來了。

     面對烏龜清正,麻貴也有點無可奈何。

    恰好這時候朝鮮軍金應瑞傳來消息,東萊、溫井兩處都有捷報傳來,側翼安全。

    麻貴傳令下去:“就地建草房,咱們跟他耗,看誰耗得過誰!” 接下來的幾天裡,戰鬥變成了例行公事的廣播體操。

    每天一大早,明軍騎兵排好隊殺出去,圍着島山城轉。

    日本兵蹲在城頭看熱鬧,明軍靠近了,他們就噼裡啪啦一頓鐵跑亂轟,轟走了以後繼續再蹲着繼續看轉圈。

    到太陽落山,兩邊都打着呵欠回營休息。

     到了九月二十六日。

    麻貴一看老這麼僵持着沒什麼意思,讓明軍變了個陣形,賣了個大大的破綻給加藤清正。

    誰知道清正是烏龜吃秤砣,鐵了心了,打死也不出來。

     九月二十九日,麻貴接到了一條消息,說釜山的日軍援軍已經出城了,幾天就到。

    這批援軍數量不多,隻有幾千人,管不了什麼大用。

     麻貴不是楊鎬,一聽到援軍來了,反而計上心頭。

    他連夜把大炮和大批糧草運到了三十裡以外,派騎兵隐藏在兵營的西邊,造成大軍退屯的假象,一俟敵人出兵,就能立刻一口咬住。

     可加藤清正大門關得死死的,還是不上當。

     麻貴沒轍,隻得繼續圍着。

    釜山援軍一看兩邊都不動如山,乖乖地退了回去。

     麻貴不是沒打算強攻,可是上一次蔚山之戰的慘烈給麻貴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加藤清正不在、而且沒修完的城,尚且讓明軍傷亡慘重。

    這一次敵人有了充足準備,難度會成倍上漲。

    麻貴不趕時間,明軍的血還是少流點的好。

     就這樣,截止到九月底,明軍東路軍在蔚山陷入了僵局。

     讓我們再來看看中路軍的戰況。

     中路軍的主帥董一元在九月十八日進入三嘉以後,連歇都不歇,連夜跑了一百一十裡,次日一大早已經進抵南江,逼近晉州。

     島津義弘的本陣設在靠海的泗川城内,晉州是它的北大門,左側昆陽、右側永春兩寨,互為犄角。

    這三處營盤構成了泗川的外圍防線,以為拱衛。

    泗川城本身還有金海、固城兩座衛星城,駐紮着立花宗茂的七千人馬。

    另外泗川舊城旁邊還有一處東陽倉,裡面積蓄着大量糧草。

     簡單來說吧,從晉州到泗川這四十多裡的空間,被島津修滿了營寨,光是大營就有八個,彼此聯通,步步為營。

     加藤清正是以質取勝,把島山城修得固若金湯。

    島津義弘是以量取勝,把一片彈丸之地修得密密麻麻,防不住你也累死你。

     晉州就在南江旁邊,守城必守江。

    日軍沿着江水走勢,在晉州城和南江之間修了一長溜兒營盤,中心營寨背靠着望津峰,形勢十分險要。

    明軍若要威脅晉州,勢必要先把這個沿江營寨拔除。

     這是中路軍的首戰,如果不能取勝或者拖的時間太長,都會引發不好的結果。

    浙軍将領茅國器此時恰好被分配到中路軍,他對董一元說:“欲要攻破泗川、必先取晉州;欲取晉州,必先破南江營寨;欲破南江營寨,必先破望津峰營。

    這是島津防禦體系的關鍵一處,它一破,其他皆可以連環破之。

    ” 董一元問他該怎麼打破望津峰營盤。

    茅國器微微一笑:“山人,自有妙計。

    ” 他這一笑,笑出了整個抗日援朝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間諜故事——的下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