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泗川的必然与偶然

首頁
    :島津義弘受賜長光刀,以及四萬石的封地;島津誠恒受賜正宗刀,封近衛少将,出水地區為封邑。

     至于明軍這邊。

    董一元撤退的時候,忽然想起來在日軍裡還有一個大号内應郭國安,遂派史世用再度前往日軍營寨,看是否能走郭國安的路子,跟島津議和。

     史世用到了島津營内,見到了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沒有理睬他的和談請求,反而說:“你們等着吧。

    我先破星州,再取漢城,咱們到時候在遼東再相見吧。

    ” 史世用回來告訴董一元,董大帥居然信了…… 他連滾帶爬地找到邢玠,說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邢玠一聽,鼻子差點氣歪了。

     你董一元這什麼智商?敵人這明擺着就是胡吹大氣,你居然也信?你信也就罷了,還敢吃了熊心豹子膽,想擅自和談?你他媽知道那些援朝大員裡有多少人就栽在了“和談”二字了嗎?你害你自己不夠,還要害我呀!丁應泰就在旁邊支楞着耳朵呢你知道不! 邢玠大罵了一頓董一元,然後對史世用說:“你去告訴島津義弘,我這就整頓軍隊,再來相鬥!” 邢玠到底是明白人,他知道日軍的痛腳在哪裡。

    島津在泗川是僥幸勝了,但戰略劣勢卻絲毫沒得到改善。

    如果明軍再來一次,他真不知道能否撐過去。

     果然如邢玠所意料的,史世用三進島津營,把邢軍門的話複述了一遍,島津義弘沉默不語,本來咧開的大嘴又合上了。

     穩住了日本人,邢玠開始下狠手處理。

    這次他不打算隐瞞了——事實上也瞞不住——直接把情況告訴徐觀瀾,彙報給朝廷。

     朝廷的處理意見很快就下來了:郝三聘、馬呈文兩個率先逃走的将領被枭首示衆,師道立革職;彭信古念在有破門之功,死罪免去,活罪難逃,充在軍中,戴罪立功;董一元革官禦,降府職三級。

     茅國器後來總結泗川戰敗的原因,一共有五點:一是進兵太晚,讓島津從容把倭城修完;二是明軍不攻固城而先攻泗川;三是陳璘水師沒有及時跟進,封鎖海路;四是明軍沒料到日軍也有火炮,而且受到了火藥庫爆炸的影響,完全被打糊塗了;五是島津反擊及時,奮戰勇猛。

     泗川之戰中,明軍的傷亡數字一直存在争議。

    有說損失三萬的,有說損失過半的,這些說法都太過離譜。

     還是老辦法,我們可以詳細分析一下明軍傷亡一般都出現在哪個階段。

     傷亡最大的部隊,是彭信古的三千人。

    這支部隊隻剩下七八十人,基本上等于是全軍覆沒。

     茅國器的部隊總數為三千,傷亡大約是在七百人,傷亡近四分之一;葉邦榮所部傷亡率也差不多,一千五百人,估計戰死者也有三、四百人. 也就是說,最靠近泗川城的三支部隊,陣亡人數在四千出頭。

     中路軍的其他部隊裡,郝三聘、馬文呈、師道立早早地就跑了,又是騎兵,基本沒受多大損失。

    祖承訓、藍芳威因為不在主戰場,撤退也很及時,傷亡也不大。

    其他如柴登科、楊紹祖、秦得貴等人,多為騎兵,跑起來也不是日軍能追及的。

     值得注意的是,明軍在泗川之戰前後死亡的将領包括李甯、盧得功、方時新、徐世卿等。

    這裡除了徐世卿陣亡于大潰敗以外,要麼病死,要麼在早期戰死。

    中路軍的指揮層在大潰敗中并未蒙受巨大損失,他們還維持着最低限度的組織度。

     也就是說,在那一場潰敗中,明軍不是完全地跑成一片散沙,而是以這些參将、遊擊為一個個小核心,拼命向北運動。

    傷亡情況,基本上都出現在這些小核心外圍以及後面的離散明軍。

    這些人跑得漫山遍野,看着很多,實際上數量并不大。

     彭部全軍覆沒,姑且不論;茅、葉以步兵深陷敵陣,傷亡率為25%,那麼位于陣後的其他騎兵部隊傷亡肯定不會超過這個比例,最多也就10%的傷亡率。

    三萬明軍,百分之十就是三千人。

     三千人加四千是七千人,這個數字與《宣祖實錄》記錄的明軍傷亡數字基本吻合;另外《再造藩邦志》裡說步兵陣亡者三千,騎兵也多有傷亡,步騎比例也差幾近之。

     七千人,足足七千名明軍士兵倒在了泗川到晉州之間的土地上,倒在了距離勝利最近的時刻,這足可以稱為援朝戰争第一慘敗了。

     十月初六,泗川慘敗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圍攻蔚山的東路軍中。

    麻貴一聽,大為震駭。

    中路的潰敗,意味着泗川、固城日軍可以肆無忌憚地向蔚山增援,士氣此消彼長,這一仗變得不好打了。

     麻貴留下四員将領在蔚山附近的毛火村監視加藤清正,然後帶領大軍移屯到慶州,而他的行營則移到了更北邊的永川。

    蔚山之圍,不戰自解。

     麻貴不甘心就這麼退回去,也不敢冒險繼續作戰。

    于是他打算停在永川觀望一下形勢,看看中路軍失敗以後,西路軍的進展到底怎樣。

     那麼,劉綎的西路軍在這期間,到底幹了什麼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