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林第五

首頁
    觀念時。

    誦本尊密語。

    一一遍谛觀。

    從自成佛身。

    遍體毛孔中。

    等流出一切。

    世界微塵數。

    如來身舒遍盡諸有情界。

    拔濟利安樂。

    為轉正法輪。

    現神通遊戲。

    摧伏一切魔。

    令現證悉地。

    悅意受用等。

    還來入自身。

    住三摩地念。

    乃至疲倦已或百八十七三。

     次勝身印。

     文雲。

    複結勝身印。

    誦三字密言。

    三七随所宜。

     次加持珠。

     文雲。

    即取菩提珠。

    盤置合掌内。

    當心誦密語。

    菩提心密語。

    三遍或七遍。

    捧珠安頂上。

    誦金剛語心。

    囕。

     由以此密語。

    加持念珠故。

    所誦尊密語掏一珠過已。

    一成一千遍。

     次正念誦。

     文雲。

    二手當心前。

    各撮聚五指。

    從母初珠起。

    一誦掏一遍。

    與密語齊畢。

    至母珠劫回。

    不應越母珠。

    蓦過越法罪萬千或百八。

    一數為常定。

    不應有增減。

    數限既修畢。

    還捧合加持。

    放置于淨處。

    念誦了捧珠。

    誦文雲。

     回旋其福聚。

    普洽諸有情。

    如我無有異。

     次入三摩地。

     文雲。

    複結智拳印。

    入前三摩地。

    觀念于一●字。

    思惟其字義。

    諸法本無壞無塵亦無染。

    清淨如虛空。

    清淨如空故。

    一切法無壞。

    諸法不壞故。

    一切法本淨。

    諸法本淨故。

    一切法無染。

    諸法非染故。

    空淨不可得。

    觀字義相應。

    心緣住于理。

    不緣于其字。

    同一體清淨。

    遍周于法界。

    獲得無戲論。

    輪王實相定。

    乃至于一念。

    淨心相應故。

    獲無上正智。

    無始積罪障。

    頓滅無有餘。

    十方諸如來。

    本尊皆現前。

    滿所希求願。

    世間出世間。

    一切皆賜與。

    乃至于現生。

    成就本尊身。

     私雲。

    自諸法本無壞至空淨不可得者。

    是明勃噜唵字義也。

    所謂●●●●四字。

    合成一字。

    諸法者●字有義也。

    有者三有乃至二十五有也。

    依字相者。

    但知諸法有義。

    若依字義者今觀諸有從緣展轉待緣成故。

    最後無依故。

    說無住為諸法本。

    以種種門。

    觀諸有因緣悉不生。

    當知萬法唯心心之實相。

    即是一切種智。

    即是諸佛法界。

    法界即是諸法之體不得為因也。

    以是言之因亦是法界。

    緣亦是法界。

    所生法亦是法界。

    即是本不生義也。

    是為●字義。

    本無壞者。

    ●字損減義也。

    若見●字義。

    本無壞者●字損減義也。

    若見●字知諸法損減。

    今入阿字本不生不可得觀故。

    諸法無作無行乃至無縛無脫。

    是為●字損減不可得義。

    無塵無染者●字塵染義也。

    清淨如虛空。

    ●字邊際不可得義也。

    字相字義可準知之。

    有順逆觀如文可知。

    自觀字義相應。

    至輪王實相定者。

    是明住本不生之理也。

    謂無分别智用遍周于法界。

    三業皆通以身通故。

    普現色身随類普見所喜見身以語通故。

    能以一音遍至十方佛刹。

    亦能普應一切衆生語言差别。

    以心通故。

    乃至一切衆生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無不明了。

    亦能知諸如來秘密之事。

    自乃至一念下明觀法功能如文。

     次身勝印。

     文雲。

    複結身勝印。

    誦三字密言。

    即觀菩提心。

    思惟阿字門。

    諸法本不生。

     次陳供養(準常儀此所修供養。

    若依文三摩地前可修之。

    若有事供此次奉獻之)。

     文雲。

    次陳前供養。

     次贊(如常)。

     次解界。

     文雲。

    又結勝身印。

    于心額喉頂。

    各一掣印開。

    誦此解脫心。

    勃噜唵(二合)目。

     由此印密言。

    聖衆得離縛。

    各歸于本宮。

    修習瑜伽者至于解脫地。

     次部母加持。

     文雲。

    複結佛眼印。

    誦佛母密言。

    如前加持身。

     次無能勝加持。

     文雲。

    又用本部中。

    無能勝明王。

    密言印自身。

    五處如前法。

    八指右押左。

    掌内各交合。

    大指開微屈。

    少離頭指側誦此心密言。

    吽(短呼)。

     由作此加持。

    于一切時處。

    魔冤不能毀。

    虎狼諸毒蟲。

    惡心人非人。

    盡無能淩屈。

    如來初成佛。

    于菩提樹下。

    以此印密言。

    摧壞天魔軍。

     次五悔。

     文雲。

    複敬禮三寶。

    悔喜勸請句。

     次堂外作善。

     文雲。

    出外轉大乘。

    乃至一四偈。

    印塔修衆善。

    以此積福業。

    加行資糧故。

    悉地速現前。

     右依池上記而注軌文。

    儀軌文相言略義廣。

    難得其意。

    大旨但以觀行為宗不假事法欤。

    可能斟酌矣。

     略私記。

     先結跏一處(可調身意)。

     次婀字觀。

     文雲。

    如前誦婀字。

    開發菩提心。

     私雲。

    結定印想心臆間有●字。

    是菩提心種智本覺一切衆生等有是種三垢所纏不智不覺。

    今發大悲心。

    拔濟利安樂。

    盡無餘有情。

    即誦性成就。

    菩提心密言。

    ●婀。

     次燒淨身器。

     上文雲。

    或無壇淨室。

    随處作念誦。

    先當觀囕字。

    淨身及淨處安字于頂上。

    發智火焚燒。

     私雲。

    結火印誦囕字明。

    想頂上有●字。

    發生智火焚燒身處。

    清淨如虛空。

     次觀宮殿。

     上文雲。

    即于虛空中。

    觀婀字成殿如忉利天宮。

     私雲。

    結普印誦婀字加持虛空。

    想●字成七寶宮殿如忉利天宮。

    本尊并眷屬在于此殿内。

     次智拳印次勝身印次灌頂次拍掌。

     次陳供養。

     文雲。

    金剛合掌儀。

    誦唵字供養。

     次贊(私加之)。

     次部母加持。

     文雲。

    又部母加持。

     次住智拳念誦。

     私雲。

    結智拳印。

    想心中日輪。

    齊現●字(金色)。

    字反成輪輪反成本尊。

    妙色如金容七珍圍繞。

    即誦本尊明。

    舌端觀一字。

    一一字從口出。

    皆成佛身。

    遍諸有情界拔濟利益安樂。

    為轉正法輪現神通遊戲摧伏一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