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林第七

首頁
     二羽内縛。

    二腕相合。

    直豎念山。

    即如以印置壇上。

    念山立海中也。

    真言曰唵阿者攞吽。

     次道場觀(定印)。

     觀想。

    于山頂上有●鑁●吽●多羅(二合)奚哩(二合)●惡●五字。

    以為大殿。

    其殿四角正等具足四門。

    其門左右有吉祥幢。

    軒楯周環。

    四重階道。

    于其殿上有五樓閣。

    懸雜缯彩珠網花鬘。

    而為莊嚴。

    彼殿外四角之上及諸門角以金剛寶之所嚴飾。

    想其外院複用種種雜寶鈴铎映蔽日月。

    懸珠璎珞以為嚴飾。

    複于其外無量劫波樹行列。

    複想諸天美妙音聲歌詠樂音諸阿修羅莫呼落伽等以金剛舞之所娛樂。

     次觀曼荼羅。

     觀想。

    大殿内有大曼荼羅。

    曼荼羅中心有寶蓮花。

    上有大圓明。

    内有九輪。

    金剛階道。

    内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窣睹婆。

    窣堵婆變成毗盧遮那如來。

    首戴五佛冠。

    種種寶花光焰。

    于七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手結法界印。

    左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白傘蓋。

    蓋變成白傘蓋佛頂。

    右手揚掌向前半跏坐。

    右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輪。

    輪變成最勝佛頂。

    右手持蓮花。

    花上安八輻輪。

    光焰圍繞。

    左手揚掌。

    前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金剛鈎。

    鈎變成尊勝佛頂。

    亦名除蓋障佛頂。

    于蓮花台上結跏趺坐。

    作白肉色。

    兩手當臍下如入禅定。

    掌中承蓮花。

    于花上安金剛鈎。

    種種光明五智冠等。

    大日後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佛心印。

    印變成放光佛頂。

    亦名光聚佛頂。

    左手執蓮花。

    蓮花上畫佛頂印。

    右手揚掌。

    尊勝佛頂左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釼。

    釼變成勝佛頂。

    左手執釼。

    右手揚掌。

    尊勝佛頂右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五?。

    五?變成廣生佛頂。

    右手持嚩折羅。

    左手揚掌。

    光聚佛頂右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商佉。

    商佉變成無邊音聲佛頂。

    右手持蓮花。

    花上安商佉。

    左手當奶房上揚掌。

    光聚佛頂左邊圓明中有●字。

    字變成開敷蓮花。

    蓮花變成發生佛頂。

    左手執開敷蓮花。

    右手安右膝上。

    八佛頂各首戴五佛智冠。

    背圓光及以通身光狀如車輪。

    具種種色。

    大圓明下左邊有半月輪。

    輪中有●字。

    字變成五?。

    五?變成降三世尊。

    于半月輪中邪立作走勢。

    大圓明右邊有三角火光。

    光中有●字。

    字變成釼。

    釼變成無動尊。

    于盤石上半跏趺坐。

    二明王中間修瑜伽者坐前安香爐。

    上方左右各有三個首陀會天。

    各執香花寶鬘等(雲雲)。

     右諸尊種子形色作儀軌文。

    于三形者勘胎圖等而注入之。

     次召請本尊等品第三(此有六)。

     先振鈴(一)(私加之)。

    次驚覺(二)(如軌)。

     軌雲。

    以智定二手二地輪鈎鎖相連。

    屈其二大空輪令入掌中。

    以二水輪二火輪雙押二空輪。

    豎二風幢向前相着。

    以掌向上。

    便誦真言。

    以即從下發起諸尊。

    是名發生印。

    真言曰。

    唵嚩折羅(二合)底瑟(二合)吒。

     次發請(三)(如軌)。

     軌雲。

    以智定二手相叉作金剛拳。

    不解此拳以智風幢撥智大空。

    定手亦然。

    如是三彈。

    即成發請諸尊之法。

    心想本尊所在之方。

    真言曰。

    唵嚩日?(二合)三忙若。

     次四攝(四)(如軌)(私謂但用金剛界中明)。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印如降三世。

    鈎屈進度招。

    索進力如環(紀雲二頭指相鈎也)。

    鎖開腕。

    相鈎。

    鈴合腕以振。

    各誦本真言。

    嚩日?矩舍弱(鈎召義)嚩日羅播舍吽(索入義)嚩日羅薩普吒鑁(鎖住義)嚩日羅吠舍惡(鈴喜義)。

     次阏伽(五)(如軌榛器先祈願)。

     軌雲。

    以其智手水輪與空輪相撚。

    餘輪直豎按水器上。

    想沐浴本尊。

    灑印己身及頂上。

    奉獻阏伽。

    想灌尊頂。

     唵嚩日羅(二合)牟(或雲諾)迦咤。

     次花座(六)(如十八道私加之)。

     次奉獻香花品第四(此有五)。

     先内四供養(一)如金剛界私加之)。

     嬉菩薩。

    金縛。

    禅智并豎。

    指面仰。

    摩诃啰底(丁以反)。

     鬘菩薩。

    以前嬉印。

    舉上當額散之。

    路波。

    戌陛。

     歌菩薩。

    如前印契。

    指末向垂下。

    以印從臍至口開散之。

    戍路(二合)怛羅(二合)燥(引)契(企耶反)。

     舞菩薩。

    大指水指相撚(師說以母指押水指中)。

    左右手如是。

    即于前一匝旋舞。

    次左邊次右邊。

    各一匝旋舞。

    即金合頂上散之。

    薩縛布而(而移反)。

     次外四供養(二)(如軌)(但用金剛界中)。

     軌文可見。

    今書金界中印明。

     燒香菩薩。

    金縛向下散之一度。

    缽羅(二合)诃邏你儜。

     花菩薩。

    以前印向上散之。

    破邏(引)誐弭。

     燈菩薩。

    金縛。

    禅智直豎。

    舉三度。

    右回轉。

    素帝惹乞哩(二合)。

     塗香菩薩。

    金縛。

    開掌橫向身置乳上。

    随誦真言。

    掣開縛。

    如塗香身三度素獻蕩拟(魚枳反)。

     次事供養(三)(私加之)。

    次普供養(四)(私加之)。

    次贊(五)(私加之。

    軌文供養之後。

    有歸依等七事。

    暫止之九方便等中有之故也。

    若用者别出作法)。

     次五智品第五(此有五)。

     先徹心明(一)(如軌)(以普印印五處)。

     軌雲。

    普通印加持五支。

     唵質多缽啰(二合)底吠能迦路弭。

     次五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