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唵嚩折羅(二合)谟乞灑(二合)謀。
次禮佛。
次奉送。
次入佛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被甲。
次九方便。
次随方回向。
次下座禮佛。
次出堂。
右依丹州池上記抄。
入軌文等。
人不可用矣。
或依池上金界秘記可行此尊法。
其儀則如一字法。
結本尊印(或不空軌印。
或無畏軌印随所樂用之)。
可想大日成本尊入除障三摩地說尊勝陀羅尼。
威驗無極。
南贍部州有衆生類盡命之後。
受畜生身。
堕諸地獄。
希得人身生貧賤家。
而無兩目。
生〃劫〃惡業所為。
若有修此法。
能淨一切惡道。
能淨一切生死苦惱。
又生一切善道。
增長壽命。
起教菩薩善住天子也(雲雲)。
記雲。
大日法界印(雲雲)。
可用真言耶。
師傳用呆口唵。
中心尊即一字佛頂也(雲雲)(私雲。
更可思之)。
記雲。
已上成身也。
有口決(雲雲)。
其口決如何。
又雲。
根本印真言有口決(雲雲)。
如何。
師傳雲。
一鈎印小咒(台藏有之)。
二無所不至印。
大陀羅尼(不空軌)。
其文雲○二頭指甲相背○(雲雲)。
如文者甲可相合欤。
但口傳雲。
是文秘也。
二頭指甲端指合也即無所不至印也(雲雲)。
三三身印(密印也)。
是有三樣。
一手重結之。
二胸當向外結之。
三當脅下結之。
印相頭中水次第撚大指也。
用三身明(雲雲)。
私雲。
大日經密印品雲。
如前鈎印。
慧手為拳。
舉其風輪而少屈之。
是除業佛頂印。
義釋雲。
次除業佛頂印。
如前鈎印。
二手作者即是也。
謂作向内相叉。
合掌。
而屈右手風指令如鈎形。
二空亦右絞壓左(今單手即右手為拳豎風指屈上節是也)。
如前文殊會請召印是也(雲雲)(私雲。
如前請召印者右手作拳而屈風指令圓屈如鈎與空指以少許相到即是也)。
胎軌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雲雲)(青龍兜率雲。
儀軌注同之内縛文頗異說欤)。
對受記雲。
海說文雲。
舍除智成拳(内縛)。
風輪屈如鈎者。
有二印樣。
一雲慧羽作拳。
屈風作鈎是名半印。
定拳按腰。
二雲内縛申慧風作鈎。
故文雲内縛也。
傳授胎記雲。
右手鈎左腰。
經(波利本)雲。
作慕陀羅尼印。
屈其頭指。
以大母指押合掌。
當其心上誦此陀羅尼(雲雲)。
軌(不空)雲。
二手合掌。
屈二頭指甲相背。
以二大指押二頭指如彈指勢。
即誦尊勝陀羅尼曰(大陀羅尼)。
二卷軌上說成身了雲。
次說本尊真言印。
其手印相者。
以二羽向外相叉合掌為拳。
以右風幢曲鈎形。
即加持五處。
增益時用或一手作攝召時用。
又經中所說以二羽合掌。
以右手大指押左手大指甲上。
除災時用。
若降伏念誦時。
以左押右即是。
便執數珠○念誦(雲雲)。
又說大陀羅尼了雲。
其真言印相者。
以左右二手無名指及二小指相叉入掌中右押左。
次二中指直豎頭相着。
其二大指并屈押二無名指中節側文。
又以二頭指當中指側中節文上屈相柱即成。
真言曰(雲雲)。
先結此印誦此真言七遍。
然後誦尊勝根本真言。
此印名根本印(雲雲)。
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秘密陀羅尼(善無畏)。
是名出悉地。
能生根莖。
遍滿四方。
若誦一遍。
如傳藏經一百遍。
是名入悉地。
能生枝葉。
遍滿四方。
光明晃曜入佛法界。
名入悉地。
若誦一遍如傳藏經一千遍。
是名秘密悉地。
亦名成就悉地。
亦名蘇悉地。
蘇悉地者遍法界也。
成就佛果證大菩提。
法界秘密宮光明遍滿。
唯佛與佛能入此門。
緣覺聲聞不能照此。
亦名秘密悉地。
若誦一遍當如傳藏經一百萬遍。
出悉地從是至腰。
入悉地從臍至心。
秘密悉地從心至頂。
如是三悉地。
出悉地化身成就。
入悉地報身成就。
秘密悉地蘇悉地法身成就。
即是三種常身正法藏(雲雲)。
私雲。
又有一本。
其大綱同與前本。
其文稍廣。
以阿鑁等。
為上品悉地。
以阿尾等為中品悉地。
是名降伏四魔能脫六趣滿足一切智〃金剛字句。
以阿羅等為下品悉地。
此兩本儀軌雖說三品真言。
不出其印。
師傳用三身印(雲雲)。
智證大師撰決示三種悉地法文示明據可見之。
但其明據旨趣異今更可思之。
右此尊根本契印經軌所說大略如此。
若依不空儀軌意者可用無所不至印也。
若依二卷儀軌意者增益·攝召·除災·降伏四個契印随樂用之。
又大陀羅尼奧所說印可用之。
或雲此一印攝一切佛頂印。
是為諸佛頂通印(雲雲)。
若依胎藏可用鈎印。
兩手單手随一用之。
若依金界。
金剛界之中未見此尊形像手印。
或不空軌印或二卷軌印随所樂用之。
隻無妨欤。
深行人者設雖依何。
先三悉地。
次根本印可用之。
初心人者除障印大陀羅尼可用之。
師說雲根本印。
前先用三身印。
是通諸尊耳(雲雲)。
裡書雲。
萬壽四年九月十六日參向知足院為奉問尊勝小咒。
先宣本師往年說雲。
故本師于法興院往年奉為故一條左大臣殿五十個日之間被修尊勝護摩。
其間本師被示三咒遍多以阙少也。
敢予一人不堪滿咒遍。
早汝相代可滿此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