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印。
師雲。
文雲。
敬愛蓮花部者。
是用八葉印。
是則蓮花部通印。
又用前鈎召印。
瑜伽儀軌雲。
若作敬愛法并同上。
若如此文者是同尊也。
此印可決。
種子弱(出儀軌中)敬愛護摩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吠舍弱。
右六種護摩印真言依師說。
付都率禦說出之。
随法用之。
諸師異說不遑毛舉。
護摩六段(或加摩波多。
三藥師護摩多分依增益。
但依息災又無妨欤)。
火天(乃至)。
本尊段(如常)。
諸尊段(日光月光加供之)。
世天段(十二神為加供。
若供物多者。
一一呼其名。
金毗羅一杓乃至毗迦羅一杓供之。
若供物少者。
唯自曩谟至于毗迦羅誦之。
總供一杓雲雲大原決雲也)。
私師說雲。
日光月光十二神将等。
于本尊段可供之也(雲雲)。
雞足抄雲。
三昧和尚禦說雲。
本尊段供物大杓油三度小杓十七度。
餘供物月十七度。
今以配之。
本(三)日(一)月(一)金等各(一)次作法如常不記之(雲雲)。
護摩咒。
用小咒(師說如上出之。
又用戶噜〃〃咒)。
伴僧咒。
用肉髻光明真言。
後加持。
用大陀羅尼(十二神将咒也。
但用薄伽婆帝亦無妨欤)。
三摩波多分。
師傳雲。
施主家修戶摩時。
修三摩波多護摩。
而近代皆不修之。
傳聞冷泉院禦時以往皆有之。
以後唯用後加持(雲雲)。
又雲。
師曰。
三摩波多戶摩諸尊段。
未奉送之前修之(雲雲)。
三摩波多作法。
大日經第二雲。
複以三昧手。
次持諸弟子。
慧手大空指。
略奉持護摩。
每獻辄誠誦。
各别至三七。
疏八雲。
方引一〃弟子。
于護摩處。
于阿阇梨左邊以恭敬心蹲踞而住。
師以左手執弟子右手大指。
而誦寂災真言。
每一誦之。
一施火食。
如此至二十一遍。
諸弟子如是作(雲雲)。
灌頂私記雲○用曼荼羅主真言。
用牛蘇護摩七迦。
複以寂靜真言之護摩牛蘇七遍。
複以牛蘇于其弟子頭上右轉三遍。
而作護摩。
瑜伽護摩軌雲。
次說三摩波多法(究竟成就)。
安所成物于蘇器前。
或物大安于右左邊。
随便所行人身·蘇器·盛物·爐·聖衆。
如是五集應巡環次第安立。
取小杓滿杓蘇。
加于所成物上。
誦真言至娑縛(二合)诃字。
即舉杓投火。
與诃字聲俱下。
便長引诃聲。
令杓卻至物上。
诃聲方絕。
若加持人。
即安杓頭上。
若用本尊真言。
無娑嚩诃字者。
當加而誦。
若遙加持人。
或抄名或着前人衣。
标心而加持。
若無蘇即用乳亦得。
或護摩私記雲。
即手執小杓。
绫變蘇。
即置杓于其物上。
誦真言末加寂災護摩真言。
與娑縳賀聲俱投火。
便長引賀聲。
還安物上。
又令至蘇器方絕聲也。
悉地雲。
其莎(去)字。
即寫爐中。
呼其诃(去)字。
還觸其物。
卻至蘇器(雲雲)。
如是來去三處觸不斷絕。
是名三簸多護摩法也。
私雲。
可然人禦祈時。
願主雖被進不可密呼寄座左。
但以杓指遣左方。
可修之欤可随體也。
又有标物取寄可修之欤。
入三摩地。
觀想。
心月輪上有阿字。
諸法本不生義也。
部母(如谷記。
用佛眼)。
奉送(此中有二印雲雲如谷記)。
已上行法存略抄之。
凡一〃事〃緣難具。
須用觀念而助成之。
所謂送彼如來形像七軀。
有道場觀之時。
花鬘璎珞幡蓋伎樂普供養時可存念之。
慈悲喜舍本等之心(雲雲)。
四無量觀别可用即明。
燃七層之燈。
若一〃像前各置七燈。
燈明即時可存念之。
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者。
可有本尊觀時。
如此之事隻在行者用心而已。
一頂上光明真言句義并梵本。
南谟(度我義也)薄伽伐帝(世尊也)鞞殺社(藥師也)窭噜(二合)薜琉璃(琉璃也)缽唎(二合)婆(光也)曷羅(引)阇耶(王也)怛他揭(如也)多耶(來也)阿羅喝帝(應供)三藐三勃陀耶(正遍知也)但侄他(即說咒曰也)唵(三身義。
無見頂相義。
本不生義。
如來高功德義也)鞞殺逝〃〃〃鞞殺社(此三句藥師也)三沒揭帝(自度度他也)莎縛賀(速疾義也驚覺義也)。
印方抄雲。
私雲。
三沒揭帝之句不祥。
十二神将咒末雲。
三摩揭帝即三沒與三摩全同。
三摩者究竟成就義也。
揭帝度脫義也。
故法藏師心經疏雲。
揭帝此雲吉也度也即智慧功能。
重言者自度度他。
依今釋雲。
三摩揭帝者究竟度脫之義也。
即結上藥師義也。
此句注文依之祥之。
右疏根本禦經藏本也。
大師禦随身唐本具在禦判(雲雲)。
右梵漢前唐院藥紙第三十九帖有之(雲雲)。
裡書雲。
或雲。
師雲。
毗社字毗字可雲ハイ。
且為假世雲毗也池上雲ハイ(雲雲)。
或人雲。
前唐院藥紙第二十九帖有梵本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