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一切法如陽焰。
上至淨妙刹佛。
下至雜染世果。
亦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夢。
于世間受用。
知樂受苦受皆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影像。
知自他身業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響。
應知一切自他語言。
上至諸佛。
下至有情類語業。
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光影。
于自他心知心及心所法不即不離。
悉無所得以為方便。
即證真如。
觀一切法如水中月。
初地乃至法雲地菩薩。
觀心如水。
觀清淨菩提心三摩地如月。
心之與月無二無别。
亦無所得以為方便。
即證真如。
觀一切法如佛變化。
知心心所緣慮。
無所得以為方便。
則入大空三摩地。
真如法界周遍佛界有情界。
無間無斷遠離言說。
及離能緣所緣。
若約真證之門。
唯自覺聖智境界所得(私雲。
若準金剛界者此觀如妙觀察智定)。
禅定記雲。
此觀深妙非淺智所堪。
異說甚多。
未知依何說。
今私随宜聊示略觀。
先結跏趺座。
結定印。
應作是念。
我及法界一切衆生依報正報森羅萬法。
皆從心生。
此心如幻本性空寂。
能生心尚空。
何況所生法。
是故一切畢竟空寂(此名無識身三摩地)。
次五相成身。
初徹心明(不散定印)。
軌雲。
二手金剛縛仰于跏趺上。
以二頭指屈中節。
相跓甲相背。
以二大指頭相柱于頭指甲上。
置于齊下閉目澄心。
誦通達無礙心。
真言七遍。
唵唧答缽啰(上二合)底吠(無閉反)?迦噜銘。
誦真言已。
則靜慮專注。
尋求自心。
今我此心。
為青為黃為赤為白。
為方為圓為長為短。
為是過去為是未來。
為複現在。
良久推求知此心了不可得。
則能通達空觀。
我法二執亦不可得。
則能悟入人空智法空智(私謂。
金剛界雲觀心如月輪。
若在輕霧中。
如理谛觀察。
今雲此文可加觀之)。
禅定記雲。
初通達菩提心。
應念心如月輪。
(在胸臆間)在輕霧中。
此則阿賴耶識也。
一切諸法皆依此識。
此識本非染清淨無瑕穢。
由具福智故。
如淨滿月。
此即如來大圓鏡智。
作是觀已。
誦通達無礙。
心真言七反(雲雲)。
次無染心(不散前定印)。
軌雲。
則于此無所得心。
觀于圓明。
淨無塵翳如秋滿月。
炳現于身仰于心中。
此則是本源清淨大圓鏡智。
作是觀已則誦菩提心真言七遍。
真言曰。
唵冒(引)地唧多母怛憣(二合引)娜夜銘。
次觀金剛心。
軌雲。
誦真言已。
當于圓明滿月面上。
觀五钴金對智杵。
漸引遍舒普周法界。
以淨光明照觸一切有情界。
客塵煩惱自他清淨。
平等平等同一體性。
作是觀已。
誦真言曰。
唵底瑟姹(二合)嚩日啰(二合)(私雲。
軌文是薩埵成身也。
今依此意明之者滿月面上觀吽字。
其色金色字變成五胡金剛)。
禅定記雲。
次成金剛心。
應念月輪有五钴金剛杵。
漸引遍舒普周法界。
光照觸一切有情界。
自他清淨。
平等一體。
作是觀已。
誦真言曰(雲雲)。
次成金剛身。
軌雲。
良久谛觀。
複漸收斂其金剛杵。
如己身量。
誦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引)怛麼(二合)句憾(私謂。
軌文雲收斂金剛。
必可有舒金剛。
故出其觀法)。
二手以大指押小指甲。
三指舒開。
如金剛杵形。
以左印。
仰安臍上。
次以右印面安左印面。
次以右手水火風三指相磨左手面三遍回磨了。
次以右印漸舒舉火空。
誦舒金剛真言念心月輪上金剛普遍法界。
此法界即成一大金剛界。
乍舉印誦軌中真言。
次反同印漸垂下左印面。
誦收斂金剛真言念斂彼一大金剛法界入自身内也。
收斂金剛真言曰。
唵嚩日羅(二合)娑頗羅。
斂金剛真言曰。
唵嚩日羅(二合)僧伽羅。
禅定記雲。
次證金剛身。
應念漸收斂。
其金剛杵如己身量。
己身即成金剛杵。
誦真言曰(雲雲)。
次觀身為本尊。
軌雲。
複觀此金剛杵轉成普賢大菩薩身。
光明皎潔猶如月殿。
戴五佛冠天衣璎珞。
而自莊嚴。
身背月輪。
白蓮花王以為其座。
右手持菩提心五钴金剛杵。
按于心上。
左手持般若波羅蜜金剛鈴。
用按于胯。
一切相好具足圓滿。
作是觀已複自思惟。
一切有情如來藏性。
普賢菩薩身遍一切故。
我與普賢及諸有情無二無别。
審谛觀已誦真言七遍。
唵三(去)滿多跋捺嚧(二合)憾(私雲。
用薩埵三摩耶印)。
禅定記雲。
次成本尊。
應念一切如來皆入此金剛杵。
令為一體。
其金剛杵轉成普賢菩薩。
光明皎潔(雲雲。
已上五印用定印)。
次普賢加持。
軌雲。
誦真言已。
則結普賢菩薩三昧耶印。
二手外相叉合為拳。
合豎二中指即成。
以印印心誦一遍。
次安于額。
次及喉頂各誦一遍。
真言曰。
唵三(法)麼(鼻音)野娑怛鑁(二合)。
大原記。
此次用五佛加持(如金界軌無之)。
次灌頂(私雲。
軌名五佛冠印)。
軌雲。
二手金剛縛。
豎二中指屈上節。
以頭相拄。
二頭指各撚中指上節。
以印置于頂上。
誦真言一遍。
次安額上發際誦一遍。
次移頂右頂後頂左。
各誦一遍。
真言曰。
唵薩嚩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