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那法身。
周遍法界同一體相。
更無異相。
我今略說觀像法則已竟。
當一心奉持(雲雲)。
私雲。
右曼荼羅之外。
有大灌頂壇并祈雨壇。
依繁不抄。
可見軌文。
一卷軌雲。
凡欲作法受持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者。
先須畫像。
畫像法者。
取好絹。
或用白氎。
絹用三幅高一丈。
彩色中勿用皮膠。
須用香膠。
畫師須清淨不吃熏辛。
從黑月一日起首。
畫像滿七日。
即須遣了。
當畫作甘露山。
山中作種種樹林花果流泉鳥獸。
山中作禅窟。
窟内作釋迦牟尼佛。
結跏趺坐。
佛右邊作天帝釋。
一切眷屬圍繞。
左作乾闼婆兒。
名曰善住。
容貌端嚴如似菩薩。
頭發衣冠亦複如是。
以種種璎珞花冠莊嚴。
又以白氈巾斜勒左肩上。
右手把毬杖。
又作乾闼婆眷屬圍繞善住歌舞作樂。
佛右各作兩個四天王及其眷屬。
又于佛左邊作大梵天王并魔王。
畫像了已。
即須作壇受法。
作壇法者。
先覓淨地勿令有瓦石。
以五種香湯和淨土作泥。
泥地方圓一丈。
又作壇中心方圓。
一肘内畫作一佛頂。
青色。
于壇四面外各安飲食。
面别七分。
四方各置一具香爐。
燒衆名香。
南門安一銅瓶。
瓶中盛香水。
東門安帝釋坐處。
東門安乾闼婆兒善住坐處。
于西門咒師自坐。
面向東方。
佛像面向西方。
又以五色彩帛作幡。
懸壇場外四邊。
又安五盞燈。
一盞處中高着。
四盞四角下着。
如似塔形。
壇場内散諸雜花。
供養物等。
并作壇外四面安置。
勿于壇内。
七日作道場。
七日之中于道場内誦咒。
數須滿一萬遍訖。
佛頂放大光明。
咒師七日之中。
須數數發露忏悔起大慈悲發弘誓願永不退轉。
當爾之時即知法成。
更莫疑慮。
第一法者。
若人欲得壽命長遠。
不堕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及滅諸罪者。
每時至心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
起大慈悲憐愍一切衆生。
即得四惡趣罪業消滅(雲雲)。
第八法者。
若欲得救地獄中一切衆生罪苦者。
每時結佛頂印誦咒二十一遍。
即白四方散印。
即得罪苦滅(雲雲)。
第九法者。
若人欲得施餓鬼[將/衣]水者。
取淨水咒二十一遍。
以水散灑四方。
作施彼之心。
鬼等即得水吃(雲雲)。
第十法者。
若有欲得救一切畜生罪苦者。
取黃淨土咒二十一遍。
散于畜生身上及散四方。
即得罪苦消滅(雲雲)。
第十一法者。
若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堕落諸恐怖者。
剪五色雜彩花咒二十一遍。
将散三寶及佛頂上。
即得一切罪苦自然消滅(雲雲)。
第十四法者。
若人欲得滅除一切衆生業障者。
當以五色彩帛作拂。
常用誦咒拂掃故像及故經。
常作此法。
即得一切衆生罪障消滅(雲雲)。
第十七法者。
若有國内被鬼病所著。
及時氣疫病流行。
當于四城門上以青紙寫咒。
用白檀香木作函盛之。
鎖函以蠟印函。
當于四城門上懸之。
以五色傘蓋函。
門别安一本。
即得諸鬼及疫病等即皆消滅。
第二十一法者。
若有國王衰福欲至禍。
當以難物作一百八個浮圖相輪。
又打金薄葉各書咒一本。
于一一相輪最上頭函内盛之安置。
即得衰禍消滅福作延長(雲雲)。
裡書雲。
師曰。
東寺人造一基寶塔。
安百八流盤。
以為百八個相輪未得其意也。
流盤與相輪者各列物也。
聖德太子四天王寺手印緣起雲。
塔第一流盤誓手自銘之。
以為佛法衰滅之微(雲雲。
取意)。
其塔有五層。
有九個流盤(世雲九輪)。
自下第一流盤于今有光映(半消黑)。
天下諸塔以此為本。
作九個流盤也。
傳教大師于西塔被立相輪樘。
其形全異流盤。
此相輪摚隻在睿山更無餘方。
因茲天下缁素普不知其形。
暗摧成形。
豈契合佛意哉。
是不尋前蹤至愚之甚也。
仍可造百八個相輪樘專造一基塔。
不可安百八流盤也。
私雲。
非流盤之證在軌文而顯然也。
文雲。
又打金薄葉。
各書咒一本。
于一一相輪最上頭函内盛之(雲雲)。
流盤何可雲頭函哉。
西域記第一雲?堵波(即舊所謂浮圖也。
又曰鍮彼。
又曰私鍮發。
又曰塔波。
又曰薮鬥波皆訛也已上)。
第二十三法者。
若有女人欲求男女者。
于一百日棄香美飲食。
乞與貧病人吃。
施食之時。
口常誦咒。
念念莫斷。
如此作法。
必獲福德男女兒子(雲雲)。
第二十八法者。
咒師每欲出行之時。
常作一拂咒之一百八遍。
手常持行。
若逢諸類一切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