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左索南也。
平等性智也。
索四攝大悲也。
南方第七識我知·我見·我愛·我慢四煩惱。
成四攝大悲功德。
諸佛大悲從真起用。
于南方用四攝大悲索義。
戟北方成所作智也。
戟摧破義。
慧義。
事索說法義也。
掌以六臂化六道。
右第一手箭以慧箭降伏天愚癡。
左第一手以定弓。
降伏人散亂動轉。
右第二手寶棒降伏餓鬼饑渴苦。
左第二手三古杵降伏修羅鬥诤合戰。
右第三手智劍降伏畜生道愚癡邪見。
左第三手索引地獄道受苦衆生。
令住佛國土。
天與畜共名愚癡。
差别哉。
着樂不知出離要道。
畜者善惡無分别也。
此名異
青色水牛事
青色者菩提色也。
此色攝餘四色。
此色發心畢竟之色也。
又發心色。
黑色涅槃色發心即到也。
乘水牛事。
水牛水陸自在之義也。
生死大海涅槃陸得自在。
大智故不染生死。
大悲故不住涅槃。
依之大智翅遙翔法性空。
大悲羽鎮敷生死泥。
五眼高臨邪正不謬雲。
此尊第六識成佛教令輪身也。
此尊智慧以斷人(煩惱障)法(我我所執障)二執。
成佛妙觀察智。
教令輪身也。
又乘水牛事。
回生死海。
運載行者。
運道場。
道場者法界宮也。
即心自性覺德水牛踏六葉蓮花事。
六葉表令六道衆生歸大威德自性功德也
以髑髅為璎珞事
是拔無明株骨義也。
西方阿彌陀佛。
以方便智。
斷無明事。
大威德智也。
以大威德無漏法性智劍。
打無明怨敵。
取屍骸為璎珞。
是斷盡無明習氣。
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也。
一身果報在面上。
面上五智可思之。
此骨表本有金剛界五智也
布字觀事
●頂(六面六根)●口(六臂六境)●心(六足六識)是斷淨十八界妄染義也。
十八界妄染即表大威德自性果德。
●煩惱。
●業。
●苦此三道即表法身般若解脫三德。
三身三密功德也
根本印事
二手内縛。
立合二中指。
表十界平等毗盧遮那萬德。
五凡(胎理)五聖(金智)之十界也。
立合二中。
表獨一法身果德。
摧伏煩惱障。
增長福德也
心印事
印如前。
但屈二頭指如戟印。
此印功德。
所作事業皆悉得成就。
摧伏所知障。
增長智慧也
心中心印事
印如前。
直豎頭指。
能成辯一切事(文)根本印斷煩惱障。
心印斷所知障。
如次理智二法也今心中心印。
直豎二頭指。
表本有常住自性功德也。
法界法爾之三密三身義也。
心咒●●下稱彼怨人名。
心中心咒惡夢時七反誦之。
此尊大日·阿彌陀·文殊·大威德流也。
大威德經雲。
蓮華台上有牛。
其牛如水履地。
如地履水。
随步開蓮華。
六足說明王。
二角觀音得大。
二耳地藏龍樹。
鼻穴閻浮提。
上下唇普賢文殊同體如大日如來。
二眼日月光。
尾須彌山。
一動無始三惡道衆生悉趣佛道。
牛背柔毛。
柔毛上有蓮台。
蓮台上有佛。
本師阿彌陀如來為惡魔降伏具六面。
上中面阿彌陀如來。
左一面當來。
右一面釋迦如來。
六臂六道衆生憐愍相。
上三足給為三惡道轉回苦患衆生救。
垂三足三界有情垂一子慈悲(文)
金剛夜叉法事
正法輪身。
佛(身理國)自性輪身。
國王(口菩薩智)教令輪身。
明王(意下居)正法輪身者。
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者。
一切義成就菩薩。
一切義成就菩薩者。
釋迦也。
金剛夜叉本地金剛薩埵也。
瑜祇經意。
一部十二品。
皆以金剛薩埵為本地。
自性輪身者金剛盡菩薩也。
教令輪身者今尊也瑜祇經第十二品初。
爾時世尊○住大悲盡三昧(文)世尊者大日也。
大日如來入金剛夜叉三摩地。
啖食一切衆生惡業煩惱也。
此大日者大普賢金剛薩埵也。
大悲盡三昧者。
北方釋迦。
羯磨部教令輪身也。
化他利物之極底。
即大悲究竟之至極也
種子事
●字。
●字降伏義也。
大日經疏雲。
●恐怖聲也。
金剛夜叉以啖食為宗。
故盡有漏殺害之心。
以大悲殺害之心。
利有情也
金剛夜叉為降伏事
内護摩品以西方金剛夜叉牙菩薩為調伏。
北方金剛夜叉是也。
●字降伏之義。
文殊問經雲。
害煩惱離欲聲(文)大論雲。
呵名殺(文)降伏至極敬愛。
敬愛至極息災也。
涅槃經雲。
呵心歡喜(文)
三形事
摩竭首。
謂此明王入摩竭魚三摩地。
啖食惡業衆生。
摩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