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降三世法事

首頁
    魚者。

    海中大魚也。

    呑啖一切鱗類。

    無有餘。

    今金剛夜叉。

    呑滅一切惡業有情。

    簡舍業煩惱。

    施無漏聖财。

    佛大悲利物之義也示雲。

    金剛夜叉。

    劫末時。

    人壽十歲之時。

    現大夜叉。

    呑啖一切衆生無餘。

    爰夜叉雲。

    發菩提心人。

    不可食之。

    諸人為免夜叉難。

    始有發菩提心。

    若不發菩提心者。

    若不發菩提心者。

    升天。

    其時釋迦如來舍利。

    從金輪際出現。

    升虛空。

    放大光明照觸一切衆生。

    光中雨無量寶華。

    寶華中有聲說微妙法。

    令聞空中人。

    彌發心勸導。

    劫末三寶名字悉滅。

    無勸導因緣。

    此時住大悲盡三昧。

    出現世。

    釋迦最後利益也(悲花經說)瑜祇經雲爾時世尊複觀一切未來諸薄福有情。

    住大悲盡三昧者。

    指彼劫末生之時也。

    又雲今金剛夜叉者。

    牙菩薩也。

    于牙食有法爾随緣二義。

    一切草木始萠牙等。

    又八萬戶蟲同受食食之。

    法爾之食也。

    故一切有情悲情。

    悉無不入金剛夜叉三摩地。

    于食有三種。

    口舌唇也又以●●●為三形。

    蘖噜拏者。

    古雲迦樓羅。

    此雲金翅鳥。

    今金剛夜叉入金翅鳥三摩地事。

    此鳥片羽量。

    九萬八千裡。

    一羽扇一海。

    一日食取一大龍五百小龍食之。

    一大龍者。

    第六識相應煩惱所知障也。

    五百細龍者。

    前五識相應煩惱也。

    一龍者。

    根本無明也。

    五百細龍者枝末煩惱也。

    息災敬愛用摩竭首。

    調伏用金翅鳥。

    摩竭魚不簡物。

    當口物食之。

    當息災敬愛義。

    金翅鳥發大心。

    扇大海食諸龍。

    當降伏之義。

    金翅鳥别。

    摩竭總也。

    大羯磨輪者。

    其古十二之表十二因緣。

    三古上各有大月輪。

    其一輪各有五佛。

    成五五二十五。

    表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業煩惱。

    五佛功德。

    十二因緣。

    能成輪回因。

    二十五有所成流轉果也。

    此因果兩部因果。

    不動生死因果也令成輪圓具足佛。

    本誓表示也 此尊二十五有相貌事 皆金剛夜叉眷屬。

    可為夜叉形。

    如理趣經第三段。

    東四菩薩為忿怒薩埵等為降三世眷屬也齊輪者。

    羯磨中央也。

    五分者。

    羯磨中央三古四首合言五分也。

    金剛盡三摩地者。

    大日如來。

    入金剛夜叉三摩地。

    呑啖惡情非情義也 三面事 三面者。

    貪嗔癡三毒。

    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顯也經雲。

    三首馬王髻。

    三首者。

    三面故言三首也。

    表胎三部。

    五眼表金五智也。

    馬王髻者。

    馬晝夜不睡食水草。

    此尊者亘三世大悲化用不盡呑啖惡有情也至劫末之末時無止故。

    言大悲盡三昧。

    馬王髻者。

    馬嘶鬣逆。

    如愛染王毛義也 六臂事 鈴杵本有金剛薩埵。

    弓箭愛染王也。

    劍輪不動。

    輪表十二因緣。

    仁王經本尊。

    用不動除索持輪。

    本尊劍柄尻以輪也。

    六臂配三尊事。

    貪嗔癡三毒也。

    愛染(貪理)不動(嗔知)薩埵(癡)右足踏花上事。

    諸佛大悲利益衆生。

    下化衆生意也。

    右足少屈。

    衆生發菩提心進菩提。

    上求菩提之義也。

    十六大護者。

    外部天等也 根本印事 經雲。

    戒方忍願指。

    内相叉為齒檀惠曲如鈎。

    進力及禅智。

    曲如笑眼形(文)二風少屈。

    口開如牙。

    以二大押風側。

    風空間金翅鳥兩眼也。

    二地口。

    戒方忍願齒。

    進力禅智間兩眼也。

    尊面上有二眼。

    印有五眼。

    今尊面上有五眼。

    印有二眼。

    二尊影略互顯義也。

    此尊以呑啖為宗。

    于食五種法義。

    以牙嚼碎之。

    降伏義。

    嚼碎諸味令成一味。

    是敬愛義。

    依食令身心成安樂。

    息災義。

    随長養于身諸法出現。

    增益義也經雲。

    有佛名金剛夜叉。

    呑啖一切有情及無情等物。

    三世一切無穢觸染欲心。

    令彼速除盡。

    呑啖無有餘。

    便食諸觸物。

    能令悉清淨(文)此夜叉如佛故言有佛。

    金剛夜叉成夜叉付本地也。

    及無情等物者。

    雖非情于佛法可為障礙物。

    呑啖之也。

    觸者穢觸也。

    鬼角牛或人角牛。

    共令清淨。

    清淨者可通自性加持。

    呑食有情。

    令成本有薩埵身。

    呑食非情令成自證法界一味。

    故名金剛食菩薩。

    名金剛盡菩薩。

    五大院和尚雲。

    梵言藥叉。

    此言威德。

    翻為盡。

    能盡諸怨故言盡(文)根本印用五古印。

    五眼勢也。

    正古五智。

    五智即五眼也。

    以内五古言眼也(已上畢) 諸尊法不審少少記之為備廢忘。

    定有訛謬多欤。

    不可披露他門。

    若及一門所見者。

    可被直之 永仁二年秋八月之比草之畢 南無大聖明王。

    生生加護清淨 金剛澄豪記之 永錄六年(癸亥)五月朔日城賢書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