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了义疏浅解

首頁
    有福聚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甯為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 [科判]此說有福聚。

    前說諸有情心既不可得;則有情心所生福聚,當亦非有。

    然從世俗假說為有。

    因為都無真實福聚性的緣故。

     [釋文]諸有情心雖不可得,因為種種其心流注各自的因果不相錯亂,所以各有自身相續流轉。

    依此道理,說有因緣所生福聚。

    福聚是遍計所執相,故是非有。

    因緣是依他起相,故是非無。

    攝受菩薩方便文中,已具解釋。

    今不更說。

    當知說有福聚,是約唯識因果道理;說無福聚,是依勝義究竟道理。

    所以經說所生福聚其量甚多,又說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己二應觀真實七 庚一觀如來七 辛一色身非實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于如來。

    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 [科判]自下廣攝伏心中應觀真實分二。

    一觀如來,二觀菩薩。

    觀如來中分七。

    一色身非實,二諸相非真,三說法無得,四覺非現證,五未度有情,六相非實性,七相非覺因。

    今色身非實。

     [釋文]如來的色身,是依清淨法界而等流的。

    清淨法界不增不減,是名為圓。

    不生不滅,是名為實。

    所以如來的色身,依理而言,亦是遍滿虛空,無有增減生滅的相。

    這就叫做色身圓實。

    然随有情的樂欲,示現在前,則不可見色身圓實的性。

    故不可以色身圓實觀于如來。

    言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這是标句。

    是遍計所執相。

    如來說非圓實者,這是遮句。

    是圓成實相。

    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這是釋句。

    是依他起相。

    如來的色身,有受用變化的差别,所以重說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辛二諸相非真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為非相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 [科判]此諸相非真。

     [釋文]諸相,就是三十二大士夫相。

    具足,就是相中的八十随好。

    經文前後說有四次不應以此觀于如來,都是随文随義而有差别的意趣。

    所以科判都不相同。

    言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這是标句。

    是遍計所執相。

    如來說為非相具足者,這是遮句。

    是圓成實相。

    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這是釋句。

    是依他起相。

    如來的受用變化二身,都有諸相具足,所以重說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辛三說法無得二 壬一如來說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我。

    為非善取。

    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得,故名說法。

    】 [科判]此說法無得分二。

    一如來說,二有情聞。

    今如來說。

     [釋文]如來所證的無上正等菩提,于中少法無有無得。

    故不應說如來有所說法。

    若作是說,即于如來應知是謗。

    因為如來無有少法,是真實義;不應說有所說。

    說不稱實,故為謗我。

    又于說法為非善取。

    因為說法本是方便。

    若執真實,故非善取。

    如來說法的方便,或為成熟菩薩或為成熟聲聞而有所說,所以重言說法說法。

    此是标句。

    是遍計所執相。

    理實都無少法可得而說。

    此是遮句。

    是圓成實相。

    但為方便而起言說,故名說法。

    此是釋句。

    是依他起相。

     壬二有情聞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于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将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 [科判]此有情聞。

     [釋文]前說色身圓實如來說非圓實,諸相具足如來說為非相具足,其中有色非色的意義,名之為色類法。

    色身和諸相,是可見的色法,名之為色。

    又說非圓實非相具足,這就是色法中的不可見的法。

    然又不離色法,這就名為色類法。

    此色類法,甚深難信。

    善現問佛頗有有情能深信不?而佛答言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義顯若有善根,便能深信,而彼有情無有真實的性。

    所以說言彼非有情。

    要有思覺,方能種此善根,所以又說非不有情。

    此說深信,尚未能生實想。

    亦是未成熟菩薩善根,和已成熟菩薩善根有别。

    發趣菩薩乘者,于所攝受一切有情,亦應如是信解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所以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三相道理,如文應知。

     辛四覺非現證二 壬一總标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 [科判]此覺非現證分二。

    一總标,二别釋。

    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