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過錯隻是沒有得到丈夫真正的愛,隻是因為碰到了一個負心的男人,而這過錯,高婕自己不也有一份兒嗎?高婕現在隻恨背叛了兩個女人情感的黃炯輝,自己沒有理由老和她過不去。
“我想求求你,原諒他吧。
……他對你的感情,我猜不透,我隻想保住他的名譽,保住我們這個家……隻要他的名聲别搞臭,事業有發展,一切随他去了……我求你了,我有兩個女兒,她們不能沒有父親。
……”
女人的眼圈紅了。
高婕對那女人産生了一絲憐憫,也多了一分鄙夷。
為了名聲,她就甘心把這個虛僞的家庭維系下去。
“你難道還願意和他在一起?”
“我……我不能,也許以後會離開的,隻是現在……”女人的眼圈又紅了。
高婕決定走了。
再呆下去,她覺得乏味。
黃炯輝來送行。
帶來了一個精緻的皮箱。
他打開皮箱,滿滿一箱漂亮衣服,從色彩圖案到款式做工,她看出,全是舶來品。
箱底有一隻小小的首飾盒,裡面是一條别緻的金項鍊,跟那女人項上的那一條一樣。
“謝謝你。
”他說。
“為什麼?”
“為了你給我留下了名譽。
”
“哦?”她笑了,瞥瞥旁邊這個現在看來已經形容委瑣的男人,“送我上火車吧。
”
“好,好。
”他求之不得地說,“小婕,别生我的氣了。
我争取明年和她離婚,隻是這期間你别找我的麻煩。
等等我,明年,我一切圓滿了,就去找你,和你結婚,咱們終生厮守。
”
她笑笑。
在火車開動的瞬間,她把那隻皮箱狠狠地砸向他。
他想錯了,也錯看了她,當他摘去他的面具,露出他卑劣的真容時,她的一片癡情頓時化為烏有……
這或許是她人生中的一個夢,一個烏七八糟,不堪回首的夢。
她仿佛剛剛認識自己。
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現代女性,從不欣賞什麼“結發共枕席,黃泉共為友”,人的感情此時有此時結情;彼時無,彼時分手。
何必厮守?何必白頭?隻要愛,不管有無婚姻這一形式,彼此需要,彼此給予就行了。
她熱忱地追求一種解放,一種進步和文明。
她曾崇尚西方人對愛的理解和性的開明,夢寐以求人的個性自由和人生的歡樂。
但上海一行,她發現,自己失敗了。
在她想永久地得到幸福,想把感官的歡樂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時,她立刻失敗了。
她看到人的醜惡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肮髒。
她仿佛才真正了解自己,她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女性,她受不了他的負心,不能輕松地去想他和别的女人做愛,渴望着專心一緻的愛情。
現在,她感到一種解脫,與令人厭惡的過去維系的愛已斷裂,留下的隻有一種輕松和對未來生活的希冀。
然而,在這希冀中,她發現,她羨慕起婚姻這個合法的形式,她疲憊的心需要有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一個男人來保護。
她是一個需要依賴什麼的女人,需要把愛情變為私有。
她是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長大的姑娘,她過去追求的不過是自己披上了一件“現代派女性”的外衣,然而她的内心深處仍舊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中國女人。
她跳不出生她養她培育她的土壤。
可是,哪兒有這樣一個值得她愛的,可靠的丈夫呢?
張義民坐在高家小客廳裡。
他在搬遷指揮部接到高伯年秘書的電話,便立即趕來了。
高伯年交代給他的任務,他簡直喜出望外,最近幾天,由于搬遷引起的煩悶一掃而空。
普店街出乎意料地按期搬遷完畢。
他錯誤地估計了普店街搬遷的形勢,更沒想到這麼龐大的搬遷竟沒遇到棘手的麻煩,原以為多少會鬧幾起亂子。
中國百姓的順從和安分,使他吃驚。
他和康克儉在搬遷工作中打了個平局。
平局在他眼裡不算勝利。
當他知道有人告了康克儉一狀,心裡暗暗高興。
下一個任務,是調查楊建華,而且需要秘密進行。
他看了揭發信,不由得喜形于色。
“這個人我認識。
”張義民對高伯年說。
“哦?那你認為信中反映的事情有可能嗎?”
“這個,需要調查。
我們應該據事實講話,順着信中提供的線索,問題不難查實。
”
“你現在正在道路工程改造指揮部工作,便于調查。
不要讓别人察覺,用三四天時間,摸清情況,立即向我彙報。
”
張義民點點頭。
最近施工一線捷報頻傳,速度快得驚人。
市政二公司的消息報上見得最多。
幾天前,電視台搞個現場采訪,楊建華幾次出現在屏幕上。
電台搞了楊建華的現場采訪,楊建華的聲音在轉天早晨的新聞節目中播出了。
張義民晚上回了趟家,據妹妹講,全樓上下老普店街的住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