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令人眉,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拿破侖更說:“不生花的地方,人類無法生活。
”花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我們在不在意,它的美麗與芬芳,總是為人間帶來驚豔和歡喜。
居 家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家,家是安全的避風港,家是安樂窩,盡管世态炎涼、人情冷暖,回到家中,都會有“回家的感覺真好”的幸福感。
但是,也有的人認為居家像牢獄一般,因為人事不和,或是知見不一,甚至親人成為怨憎會苦,周遭都是虎狼群聚,感覺不安全,不能自由,則家居對這種人來說,就一無是處了,所以難怪他們成天總想往外跑。
家居,對多數人而言,因為家裡都是至親骨肉,人多,親情洋溢,熱鬧無比;人少,一家人都外出了,一人在家,可以享受獨居的甯靜,也會覺得家真是美好。
不過,孔子說“小人閑居為不善”,不會安排生活的人,忽然閑下來,就會無所事事,或是不耐寂寞,就會無事生非,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不當行為,所以居家要懂得安排閑暇時間。
正當的居家之道,舉出數事提供參考:
一、整理家務。
趁着家人外出,家中無人之際,主動把門窗擦淨,把地闆掃好,把桌椅擺設整齊,把廚房裡的鍋碗瓢盆都清洗一番,甚至佛前燒香換水,讓家人從外面回來,感到家中煥然一新。
如此,家人高興,自己也有成就感,何樂而不為呢?
二、讀誦書籍。
居家無事,正好可以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籍,同時泡上一杯好茶,一邊看書,一邊喝茶,享受清心悠閑的讀書之樂,豈不美哉。
三、打坐靜修。
家中無人,四周一片靜寂,此時此刻,如果能夠利用客廳的沙發、地闆,或是卧房的床鋪,雙腿一盤,雙目一閉,靜坐片刻,天堂之樂,也不過如此。
四、完成計劃。
讀書的人,可以利用居家閑暇,完成一篇文章。
志不在寫作的人,也可以為自己的工作拟訂一些計劃,或是與家人共同策劃家中的年度行事。
為自己或家人規劃人生,都是很有意義的事。
五、約談好友。
趁着家人不在,可以約個三五好友,到家中小聚,談心論道,也是人生一樂。
六、重新布置。
家中的布置,常年不變,看久也會失去新鮮感。
如果偶爾能把布置更新,例如牆上的書畫換一換,桌椅方向改變一下,窗簾換新一番,都能讓家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把個書房形容得無比美好,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家是社會組成的單位,甚至現代民主憲政所謂“内閣”制度,原因是主持國家大事的官員,是在一間小小的房子裡,就可以決定國家的政策方針,所謂“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可見鬥室也可以決定天下大事。
不過,現代有的人一個家不夠,同時擁有好幾個家。
在北方有家,南方也有家;在本國有家,外國也有家。
有時候家太多,成為家的奴隸,其實也是很劃不來的事。
非法安住
我們對剛認識的朋友,習慣上總會問對方:“您府上在哪裡?”有的人住在台北,有的人住在高雄,或是住在中山北路,住在南京西路等。
其實,每個人住在哪裡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住在哪裡,這才是大家應該自問的。
我們的心,天上地下,東南西北,可以說每天都是“心猿意馬”,一刻也不肯停留地在人我是非、好壞得失上打轉,所以我們的心都是安住在“非法”上面比較多,例如:
一、安住在名利上。
我們的心,從早到晚,不是想名就是慕利,時時念念都與名利相結合。
然而名利都是不定法,都是會變化的,所以我們的心在名利得失上,也就無法安住了。
二、安住在感情上。
情愛更是變化無常,今天山盟海誓,明日可能就移情别戀了。
其實情海生波,也不能完全怪對方水性楊花、對愛情不貞,因為世間情路本來就是坎坷多變的,有時為了美醜問題,有時為了貧富問題,有時為了思想問題,有時為了學曆問題,哪個不是在愛情的路上随風起浪?真正能夠為情堅貞不渝的,畢竟是少數,因此愛情也不是長久安住的地方。
三、安住在是非上。
我們的心每天都在人我是非、得失好壞裡轉來轉去,一句話好不好聽,立刻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境,一件事應不應該,也讓我們懸念挂懷,所以在是是非非的人間社會,哪裡能長久安住呢?
四、安住在塵勞上。
《金剛經》說,我們的心都是在五欲六塵裡流轉。
所謂“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
所謂“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因為五欲塵勞都是動蕩不甯、虛幻無常的東西,心在五欲六塵裡,隻能随之起舞,不能安住。
五、安住在煩惱上。
煩惱是人生最大的敵人,在佛法裡通常将煩惱分為根本煩惱與枝末煩惱兩種。
根本煩惱又分為貪、嗔、癡、慢、疑、見等六煩惱,其中,見又可分為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種,合稱為“十煩惱”。
人的煩惱之多,在這麼多的煩惱裡,我們的心又怎麼可能得到片刻的安甯呢?
六、安住在欲望上。
蘇東坡說:“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由于吾人的欲望無窮,如何能在有限的物質裡獲得滿足呢?不過古人說:“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
”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多,所用其實是很有限的,然而卻因為不滿足,所以永遠不快樂。
因此,在世間法裡,身心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