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字。
學問之道,不能虛浮,不能妄為,真正做學問的人,要誠誠實實。
道德可以四兩充半斤,學問四兩就是四兩,半斤是半斤,完全假不得。
做學問的人,如果不以誠實為主,隻靠一時僥幸,天長地久,騙人的人哪能永久呢?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多少說多少話,這才是真學問。
四、一個“問”字。
學問之道,所謂“學問、學問”,學而要問,學而好問,不學就不肯問,不學就不會問;唯有要學,所以先要會問,唯有好學的人,才知道問題所在。
例如,你通達文學,對文學中的許多問題,你不問就不易了解。
所以,佛教教人要問法,道家教人要問道,儒家教人要問學,甚至于政治家,為政先要問政。
唯有學而肯問,才能自謙,才有自知。
五、一個“思”字。
學問之道,如《論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在佛教裡,叫人求智慧,要從“聞”裡成就智慧,從“思”裡成就智慧,從“修”裡成就智慧,從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
因為學而才會思,思而才會學,學與思、思與學,二而為一,一而為二,所以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成為思想家。
六、一個“明”字。
學問之道,有時候我們稱贊一個人“你是個明白人”、“你是個明理的人”,就是說他是個有學問的人。
過去對勤政愛民的皇帝,我們就稱他為“明君”;一個能幹的人,為全民服務,而且公平有正義感,我們就稱贊他“英明”;一些不學好的人,當他改過自新了,就說是“棄暗投明”。
可見學問之道,在于一個“明”字。
做人必須要英明,要光明,要明白事理、人情、是非、好壞,才算是有學問的人。
其實,若論學問之道,豈止六要,其他如:學要交友、學要問道、學要實踐、學要實驗、學要研究、學要印證、學要應用,所以為學之要,多矣!
學習語言的方法
随着資訊、科技、交通的發達,現在國與國之間不但“天涯若比鄰”,尤其随着“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未來必然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
在“地球村”的世界裡,不會第二國語言,将成為現代的新文盲。
因為未來的世界裡,國與國之間要打破地域、疆界,人與人之間要消除藩籬、隔閡,必須靠語言的溝通,所以每個人都要具備外語的能力,有講說外語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出去”。
語言是自然的學習,學習語言要有環境,還需要時間的累積,不是一日可成,尤其要靠自己的決心、毅力,要感覺到有實際迫切的需要,如此奮發努力、用功學習,才能學有所成。
除此,學習語言,不管英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中文等,如果懂得方法,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茲舉一些方法,提供參考:
一、每天自己開口講十分鐘,而且一開始務必要把發音學習正确。
二、每日利用早餐、做家務等零碎的時間聽錄音機半小時。
三、每周看一次電視長片。
四、每星期學一首歌。
五、每日找人對話半小時至一小時。
六、每天收看當地的新聞報道,一方面熏習語言,再者了解時事。
七、每日撰寫一篇外文講演稿,增進書寫能力。
以上七個方法以外,也可以參加遊學團,利用出國遊學的機會,實際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裡。
尤其一些原本已經在外的留學生,每日可盡量與當地學生同桌用餐,甚至與當地學生同寮住宿,增加開口交談的機會。
總之,學習語言和做任何事一樣,唯有多下功夫,别無捷徑,隻要自己敢開口多講,平時多聽、多背、多用心、多應用,自然就能把語言學好。
新 知
現代人都講求新知。
追求新知是人性的本能,所以現在書店裡的出版物,如果隻講過去的曆史,而不重視未來的新知,已經難以受到青少年的歡迎了。
現在的報紙,如果每天隻是披露一些社會打殺的新聞,而沒有新知報道,看起來報紙也會被淘汰。
反之,現在的電視、網絡上都在努力介紹新知,唯有新知才能帶領人類不斷向前發展,走向未來。
所以凡是科學證明存在,但是尚未普及的新知識,應該普遍報道,讓大家知道。
例如:
一、發現基因是生命的密碼。
數十年來,基因的發現改變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克隆羊、克隆牛,甚至将來還有克隆人的可能。
現在已有試管嬰兒,有代理孕母。
生命雖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但是還不能突破佛教的“業力”之說。
科學家提出的基因,還是與佛教的“業力”有牽連關系,所以希望未來的科學家,能在業力這個生命密碼的議題上再做探讨,期讓人類對現在、過去、未來的生命,有更深層的認識。
二、發現外太空有生命。
現在人類已知宇宙虛空中,有一些星球上面有水,例如火星已被證實有生命的存在。
隻是太空無邊,地球與之相隔無數光年,要探索究竟,可能需要太空專家長期的探索追求,才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不過可以斷言的是,數十年或是數百年後,星際間的往來,必然有實現的一天。
三、發現治癌藥物。
古代人類對疾病的無知,一個小小的感冒,可能并發緻命的疾病。
自從醫學發現阿司匹林、維生素等藥物之後,一二百年來救活了無數人命,甚至過去肺痨被列為不治之症,但現在肺結核在台灣已絕迹了一段時期。
另外,現在的艾滋病、癌症,醫學界研究新藥方也都大有進步,今後控制這些不治之病,已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了。
四、發現可以漫遊外太空。
美國、俄國曾經訓練航天員到外太空漫遊、探索,中國也急起直追,一直跟進。
現在到外太空漫遊,不一定坐在飛機裡,可以在飛機之外,像孫悟空一樣,騰雲駕霧,所以現在用科學,可以把神話小說裡的情節,實現在人間,這也是人類的一件大事。
五、發現水有生命。
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先生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