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三

首頁
    偈雲 汝自于今日轉于救世輪 其聲普周遍吹無上法螺 勿生于異慧當離疑悔心 開示于世間勝行真言道 常作如是願宣唱佛恩德 一切持金剛皆當護念汝 各用彼真言加持之。

    所以然者。

    若行人能以淨眼現前自觀心鏡即是成大菩提。

    成大菩提已。

    當轉法輪。

    轉法輪者。

    非獨為若幹數量衆生而作限劑。

    乃當覺悟一切衆生。

    是故吹大法螺。

    凡秘密宗中皆托因緣事相以喻深旨。

    故作如此傳授也 八十三三昧耶法 阿阇梨次當持傘用覆其上。

    引令旋繞漫荼羅三匝。

    先繞第一行道院後繞第三行道院。

    如是行道時阿阇梨當誦吉祥極吉祥偈等。

    或可誦吉慶梵文。

    既同畢已。

    複至西門二龍廂衛處令其殷勤禮拜。

    其傘當随身上下而以薩之。

    即當為說三昧耶偈。

    所謂秘密藏中四種重禁。

    此事皆是阿利沙偈。

    下當釋之。

    瞿醯雲。

    弟子至西門禮拜已。

    阿阇梨當白諸尊言。

    我某甲已與某甲灌頂竟。

    今付屬諸尊令持明藏。

    作是語已。

    應當被傘令其起立對漫荼羅前為說三昧耶戒。

    今慈愍聽許也。

    今已成就漫荼羅持明阿阇梨竟。

    諸佛菩薩及真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

    憐愍彼故當為建立漫荼羅而教授之 三昧耶偈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稽首聖尊足 所作随教行勿生疑慮心 前雲耳語告一偈者猶僧祇家授六念薩婆多授五時法。

    以此驗知曾受具戒以不。

    今此四戒如受具戒竟。

    已略示戒相。

    當知即是秘密藏中四波羅夷也。

    如人為他斷頭命根不續則一切支分無所能為不久皆當散壞。

    今此四戒是真言乘命根。

    亦是正法命根。

    若破壞者于秘密藏中猶如死屍。

    雖具修種種功行。

    不久敗壞也 第一戒不應舍正法者為一切如來正教皆當攝受修行受持讀誦。

    如大海呑納百川無厭足心。

    若于諸乘了不了義随一法門生棄舍之心。

    聲聞乘中若對堪作法人。

    心生口言随舍一法亦成舍戒。

    雖于具足毗尼不随衆數然非犯戒之罪。

    今此秘密大乘畢竟無有舍義。

    故則成重罪也。

    又此一切法門皆是大悲世尊于無量阿僧祇劫之所積集。

    為欲普門饒益一切衆生故而演說之。

    猶如字輪不可棄一。

    如聲聞乘人随舍一事。

    猶因和合義斷喪失律儀。

    何況摩诃衍耶 第二戒不應舍離菩提心者。

    此菩提心于菩薩萬行猶如大将幢旗。

    若大将喪失幢旗時即是三軍敗績。

    堕他勝處。

    故犯波羅夷也。

    有人雖愛重三乘法心不棄舍。

    然作是念。

    無上大乘種種難行苦行非我所堪。

    且當于小乘中而取滅度。

    或言。

    我當廣殖善根供養三寶長受人天福報。

    無上菩提是普賢文殊諸大人等之所行處。

    今我何能得之。

    如是等種種因緣退菩提願。

    即是自斷命根死。

    犯波羅夷罪。

    又此菩提心畢竟無有可退義。

    故不同聲聞法中乃至放舍三歸退為白衣外道者佛亦慈愍聽許也 第三戒于一切法不應悭吝者。

    有人雖不舍正法不離菩提心。

    然于正法悭吝不肯觀機惠施。

    亦犯波羅夷罪。

    所以然者。

    因如來出世然後得。

    乃至一句一偈無非世尊喪舍身命為其僮仆然後得之。

    是一切衆生父母遺财。

    非獨為一衆生故。

    而今竊為已有。

    故此秘密中同于盜三寶物也。

    略說法有四種。

    謂三乘及秘密乘。

    雖不應吝惜然應審觀衆生量其根器而後與之。

    若辄爾談說深秘之事令生疑謗斷彼善根。

    則于第四戒中得波羅夷罪。

    其直爾悭财不肯惠施者。

    于十種方便戒中結犯下品說之 第四戒勿于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者此是四攝相違法。

    四攝是菩薩具戒中四依。

    若受戒時先當問此遮難。

    若能奉行者方為授之。

    不能奉行則非摩诃薩埵。

    不得為受。

    所以然者。

    菩薩發一切智心本為普攝一切衆生。

    為作三乘入道因緣故。

    而今反作四攝相違法起衆生障道因緣。

    一切衆生亦同字輪之體不得相離。

    故随損一一衆生善根或于彼舍饒益行。

    皆犯波羅夷罪。

    例如聲聞法中随舍七衆一人即是不和合義斷失具足律義也。

    若但随煩惱之心造淫盜殺妄等而未損彼三乘善緣。

    猶如聲聞法中偷蘭遮罪。

    是方便學處中攝也。

    次下是阿阇梨教誡之語。

    佛說三昧耶者梵本兼有此字。

    言十方三世佛共說此三昧。

    同行一如實道更無異路。

    今曼荼羅中一切集會現為證驗也。

    梵雲蘇沒羅多翻為善住者。

    以其善住三昧耶故。

    亦名善住戒者即是異門說佛子之名。

    如護汝父母生身所有軀命。

    今受此法身慧命亦當如是也。

    汝今已受具戒竟。

    當至誠于彼諸尊作禮而退。

    自今已後凡有所作當依真言法教如說行之。

    同彼新受戒者一切事業先當問師。

    勿得率心專擅令生惡邪疑悔也 複次阿阇梨說持明藏中二部戒本。

    一一皆是真言。

    可以成辨諸事。

    如來以此加持諸弟子故。

    今此中諸偈亦爾。

    作法時當誦梵本兼以字門而廣釋也 八十四三昧耶戒功德法 爾時金剛手白佛言。

    世尊。

    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

    大曼荼羅王。

    三昧耶者彼獲幾所福德聚。

    如是說已。

    佛告金剛手言。

    秘密主。

    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所有福德聚。

    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與彼正等秘密主。

    以此法門當如是知。

    彼善男子善女人從如來口生佛心之子。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為有佛施作佛事。

    是故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