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五

首頁
    便前已具說。

    當如前說之 七還平治已塗三種淨 此品有三問答。

    釋之問雲。

    雲何彼堅住(雖作淨了恐為障者所惱。

    故問雲何安住。

    準有三問)答雲。

    若離于過患。

    當得成真淨。

    離一切諸過。

    心地無所畏。

    豎住如是知見自三菩提。

    義釋雲。

    離煩惱等豎住淨地。

    問雲。

    及淨諸弟子(既得弟子先作何事)答雲。

    應當為弟子。

    而淨菩提心。

    義釋雲。

    緣地事總答了。

    既淨菩提心。

    當以大悲而長養之。

    問雲。

    雲何已淨相(此問師。

    地。

    弟子三事為三句問)答雲。

    故應舍分别。

    淨除一切地。

    義釋雲。

    前壇中說。

    一肘去惡。

    雖淨過肘有穢。

    淨菩提心離一切糞(已上初日行法) 八穿壇中心辨事加持 安五寶五香五谷五藥(已上第二日行法) 九取灌頂瓶量埋寶處 十加持點位 此有二法。

    一日日三時辨事加持。

    二大小方位諸尊位處白檀點記(已上第三日行法) 十一白壇供養請白法 此有六法。

    一第四日暮。

    香水灑淨。

    二用白壇塗作圓壇八位(辨五供)三自住佛室。

    此品問雲。

    事業誰為初治地灑淨竟終壇所應作事有二種。

    外謂緣造壇衆事。

    内謂自觀其身如大日如來等種種瑜伽之法。

    用何真言等法也。

    為先作護為先淨除。

    即問前事前後也。

    此三事是作用也。

    私雲。

    三事謂一觀身瑜伽。

    所用真言等可答前壇住佛室觀是其法也。

    此壇字輪品說先住佛位作曼荼羅是其法也。

    二為先作護。

    三為先淨除。

    可答。

    上警發中先用不動加持作護次以????等字安心頂眼等淨除遣穢。

    故當先作護後淨除也。

    又前壇中欲造都會一壇故作大日尊佛部成身法。

    今此壇中欲造都會大壇三部釋迦佛等四大菩薩各各别壇。

    故布三部字輪以為三部種子。

    而成自身壇場弟子三事。

    前壇心安?字頂安?字。

    成大日身作都會壇。

    是成佛部阿阇梨身。

    于下二部皆得自在。

    此壇亦然。

    當以佛部布字作都會壇。

    若作三部别壇之時當用三部布字。

    義釋雲。

    若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曼荼羅者。

    先須住于世尊之位。

    謂以此諸字門而合集成身。

    即是同佛随心所作任運皆成私雲。

    先以五輪成自身道場弟子。

    次四處布字輪。

    次觀察法界入于俱舍。

    以如來奮迅平等。

    莊嚴藏三昧出現法界增身共以一音說如來發生偈 能生随類形諸法之法相 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 勤勇菩薩衆及仁尊亦然 衆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離于無慧疑 而觀此道故諸正遍知說 以前字輪加持之力佛身出現四重諸尊觀自心上圓明安立佛身四重種子形也。

    四觀作八尊。

    前起五輪已警覺了。

    今于地上觀香水海中妙高山王。

    大蓮華上大宮殿中大覺師子座上觀曼荼羅。

    如下圖尊文說。

    五轉?為?成金剛薩埵身奉五供養。

    六誦白偈(已上第四日行法) 十二受持地法 此有五法。

    一第五日暮。

    次第具諸法則好自嚴身。

    觀八曼荼羅位奉請結護等。

    一一周備竟。

    當誦不動或降三世加持此地。

    又第三日以去皆用不動加持此地(私雲。

    可有即座行法)此品問雲。

    雲何而作護(結護灑淨等有多義。

    問用何法護地作護。

    亦問師自作護及護地護弟子有三問)答雲。

    護以不動尊。

    或用降三世。

    義釋雲。

    恐其退沒故須結護。

    當取不動之心當護弟子。

    即是?字門也。

    用降三世亦得。

    私雲。

    前壇經文不說。

    義釋取此品意用此二明王也。

    二以大日身誦持地真言(八方皆誦)私雲。

    五字持身心安?字等以成大日身。

    如前壇法。

    三作禮供養(私雲。

    以事業金剛身作之)四就本座持誦本尊及八位尊印真言(各有成身持誦法則)若更兼持第二院第三院上首諸尊乃至都誦諸位亦得(香水灑竟亦得作之)五持誦竟供養遍歎 十三取好相法(若有魔事作護摩法。

    又有結修多羅受持弟子名号法) 十四規界定方法(至灌頂夜方造諸尊。

    若不速成持地以後漸修無咎) 已上第五日行法(私雲。

    已上皆是治地支分) 十五持誦按地法 第六夜師及弟子澡浴清淨着淨衣。

    持供物詣白檀處。

    如法加持自身道場弟子其護弟子。

    如下入灌頂時所說觀白檀位諸尊持彼印明。

    手按八位一一誦一。

    按餘位亦得 十六攝取弟子法 此有十五法。

    一為諸弟子說法開導。

    二教彼三歸。

    三忏悔先罪。

    四發菩提心。

    五授香華教令運心供養諸尊。

    六為授三世無障礙戒。

    七授齒木。

    八作金剛結系弟子臂。

    九供養諸尊。

    十延請。

    十一贊歎。

    十二發遣。

    十三說法。

    十四取夢。

    十五若惡相作護摩。

    若善相慰令喜。

    已上第六日行法。

    上來十六法中。

    若此壇中所說不者。

    皆依前壇行法作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