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五

首頁
    句布身三分以布師壇弟子上。

    大悲藏不用此法終無成理。

    望成人師不從師問。

    自損損他現當受殃(雲雲。

    攝大儀軌三部後成金剛薩埵建立儀軌用大真言王三處布字) 私雲。

    師地弟子并用此法。

    字輪品布字法。

    秘密品佛生偈。

    入位品真言王。

    具緣品按地持誦法并先師次壇後弟子作之。

    然具緣品義釋雲。

    以?字門淨除自心地。

    弟子心地。

    及道場。

    皆以?字門轉之便成金剛。

    前文為善 五。

    以三字起三輪。

    此品雲 真言者圓壇先置于自體 自足而至臍成大金剛輪 從此而至心當思惟水輪 水輪上火輪火輪上風輪 次應念持地而圖衆形像 義釋雲。

    凡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時。

    當先住于瑜伽而觀自身五處五輪地水火風空。

    觀自身已。

    次觀壇地翻倒置。

    又觀弟子如是安立。

    私雲。

    此品先問地相淨地。

    次問淨諸弟子。

    答中以菩提心答地相等。

    義釋正以菩提心為地。

    先答心地後答淨諸弟子。

    故須先觀自身次觀道場然後觀弟子心地。

    文雲次應念持地者。

    準無畏軌是成器界之文。

    即以五字安立五輪。

    次以十二真言王布地三分(内中外也)即持誦之。

    此大真言王總含三部五輪。

    一切諸尊三密。

    如義釋說。

    ?地?水空?火?風是佛部也。

    ?蓮華部。

    ?是金剛部。

    ?風?火遍三部用。

    蓮華部自有?地??水空?火?風。

    息災須?方輪。

    增益須?水輪。

    降伏須?火輪等。

    随類用之(私雲。

    亦?随五事用之。

    攝召半月風輪。

    辨事種種形?空輪)佛部金剛部亦爾。

    此?????五門同上五字輪随一輪中自有四輪(私雲。

    三字如上即寂增伏三是事也。

    ?地?水空?火?風是攝召風中四輪也。

    ?地?水空四火?風是相增火中四輪也。

    若辨事?。

    空輪種種形。

    或作一團圓之點。

    縱作四輪猶是?地?水?水?風也) 更有三道真言。

    ???(身真言)??(語真言)??(意真言)此三道真言曼荼羅中一切諸尊身語意密。

    此四種輪合随彼輪加持自身即得自在用。

    三道真言亦合加持自身三業(雲雲)私雲。

    第三三昧耶人或入秘密都壇或入諸尊别壇。

    或入三事五事别壇之時當依此中意也。

    都壇如前。

    若别壇時不用前五字輪。

    直用大真言王三部五輪 經雲。

    秘密主說真言王已。

    一切如來住十方界。

    各舒右手摩頂稱歎。

    善哉佛子。

    汝已超升毗盧遮那世尊身語意地。

    為欲照明一切方所住平等真言道諸菩薩故說此真言王。

    何以故。

    毗盧遮那世尊坐菩提座。

    觀十二句法界降伏四魔。

    此法界生三處流出破壞天魔。

    次得世尊身語意平等。

    身量等同虛空。

    語意亦如是。

    逮得無邊智生于一切法自在而演說法。

    所謂此十二句真言王。

    汝今現證毗盧遮那世尊平等身語意。

    故衆所知識同于正遍知者。

    釋雲。

    三處者謂如上所說。

    佛身上分出諸如來。

    中分從心至臍出諸菩薩。

    下分從臍至足八部等。

    皆從如來三業普門示現大漫荼羅胎藏莊嚴之位。

    即是本尊真言印也。

    從内證德現如來事。

    普伏四魔無有遺餘。

    阿阇梨欲造曼荼羅時。

    亦須想于自身。

    一同毗盧遮那即同自在之力。

    亦同彼佛能伏四魔。

    次佛坐于金剛道場才念此三道真言。

    謂如所說身語意三真言也。

    當如是念時即得身語意法界之體而降四魔。

    所雲三道有一釋雲。

    此三道真言身語意自在之力。

    從佛身出。

    由此超入三平等地。

    随上中下普門示現種種本尊真言印法。

    如來所以得如是力由觀十二字輪法門。

    當知此十二字輪法門即是法界體性。

    然金剛藏雖未究竟一切種智諸佛所加亦如如來。

    若證知此法者即是同于如來也 六。

    一緣谛觀一氣誦阿字門。

    此品問雲。

    雲何加持地(結護灑淨等有多義。

    亦問三事。

    三事謂師弟子及地)答雲。

    初加持是地依于諸佛教。

    第二心自在唯此非餘教。

    義釋雲。

    當用?字而加持之。

    或加?于頂及加?眼等是堅固菩提心。

    初加持地依于佛教。

    謂?字也。

    弟子心自在謂安點?也。

    初依佛發心即?字。

    後即成佛即?雖未成佛即無緣種子也 七。

    長跪右手按地誦偈警發地神 八。

    五供供養諸佛地神 四加持地法 用不動明加持三地 五觀心蓮上如意珠 善惡中現觀三種地 六掘三種地 如法擇治。

    此品問雲。

    雲何當作淨(唯有三問)答雲。

    我已說作淨如前修事業。

    義釋雲。

    心地應造曼荼羅。

    曼荼羅先須擇地。

    故次明擇地。

    所謂地者即是菩提心。

    先淨此地。

    即淨其地如前所說。

    淨菩提心方便謂觀八葉蓮華。

    于華台上而觀?字。

    乃至當頂而置?字。

    眼亦安?字而觀其心。

    其咽勿令大低大直之類。

    此等皆是淨其心地之方便也。

    既淨心地。

    次安?字于其兩目而以觀之。

    即是擇得心地而更除遣諸穢也。

    此方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