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雲。
惠拳風節着之頂上廣軌雲。
印同大日尊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一)誐誐曩(引)難陀娑叵(二合)羅儜(二)尾秫馱達磨你(入丁逸反)惹帝(三)娑嚩(二合)賀(引私雲難多。
經雲阿難多。
或本無阿字。
廣軌亦爾。
亦無娑叵羅儜。
青龍同今)(文。
你字注丁逸反。
諸本多爾。
恐甯逸欤梵字)義雲。
右句義中加加那阿難多是虛空無量。
薩發羅儜是普遍。
毗輸馱是清淨。
達摩阇多是法界生義。
此言如來頂相(私雲。
此言者。
準前後文似倒。
可雲言此欤)猶如虛空出過數量。
普遍清淨。
當知如是頂相。
從法界胎藏生。
非世間父母胎藏生也。
此真言亦以伽字為體。
言如來頂髻相。
無去來相同。
于大空。
而一切衆生以去來相觀之。
是故周行十方不能見其邊際。
若行者以必定心自知我之頂相。
亦複如是。
是名為佛頂真言也。
阿阇梨自作毗盧遮那時。
當解髻而更結之。
若出家人。
應以右手為拳置于頂上。
然後說此真言以加持之。
則一切諸天神等。
皆不能見其頂相也
毫相印
軌雲惠拳毫相藏記雲。
左手同前。
右拳置眉間經雲。
智慧手為拳。
置于眉間頌曰。
此名毫相藏。
佛常滿願印。
以才作此故。
即同仁中證。
勝疏同之又雲。
作此印即同如來毫相具足也。
二十本雲。
出大指之拳攝軌雲。
慧拳風節置眉間(私雲。
有雲。
已下五印皆執袈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馱(引)喃(引一)阿(急呼)唅惹(入/經阿字注)(雲。
去急呼又痕惹注雲急呼)義雲。
歸命如前(行也因也生也)以此不生之行。
淨一切因也。
閻謂生不可得也
大缽印
軌雲瑜伽持缽相記雲。
先以左拳掘袈裟二角引纏。
左臂從外着前開拳橫臍前。
右手仰掌加左掌上。
二大指端相柱(私雲。
二角者。
案師說雲。
左右上)(角。
有雲。
令二角如牛角。
有雲。
折返而握如二耳勢。
又有雲。
二空稍立相合與定印别。
有雲定印)經雲。
住瑜伽座持缽相應。
以定惠手俱在臍間。
是名釋迦牟尼大缽印義雲。
左手持兩衣角(其法取袈裟近牟小大角及塔肩之角。
繞臂回入手中。
令二角如雙耳也)仍以二手相重。
合以右加左上。
如坐禅手引上。
令當臍稍屈。
如重手承缽之形(私雲諸文不違)又雲。
作此印即同如來持恒沙諸佛标[愔*戈]之儀。
亦能令一切非器衆生皆堪為法器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婆(上/急呼經及攝軌注同之。
廣軌注有涅槃點可詳)義雲。
婆是有義。
即三有也。
以本不生故。
即離三有。
三有本來不可得也。
除此三有而得如來真實之有。
謂諸佛法身也
施無畏印
軌雲。
智慧手上舒名無畏施者記雲。
左手作拳橫于臍前。
開右掌向外豎之。
指端與肩等(私雲。
左執衣角安。
或雲心。
或不雲之)經雲。
以智慧手上向。
作施無畏形義雲。
左手如前。
持衣二角舒而當臍。
右手指向上。
而向外舒之。
如招物之像(如瑜伽中釋迦印即是也。
私雲。
諸文不違)又經雲。
能施與一切衆生類無畏。
若結此大印。
若施無畏者義雲。
若作此印。
能除一切衆生種種怖畏憂患。
即時皆息。
亦除彼未來種種大可怖畏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馬*太](引)喃(一)薩嚩他(二合)爾那爾那(三)佩野曩奢那(四)娑嚩(二合)賀義雲。
薩嚩他(遍也)誓那誓那(勝也)婆也那奢那(上聲是除恐怖也)遍是普義。
即是遍一切處也。
于一切處方便之中。
而最為勝。
皆勝彼也。
初離異生煩惱。
次離二乘煩惱故重言之。
即是勝中又勝也。
如來以此之故。
能遍一切處。
普除一切怖惱也
滿願印
軌雲。
下垂号滿願(青龍注雲。
掌外如施水)記雲。
如前印相。
但舒右掌五輪反端向下(私雲。
或雲。
執衣。
或不雲之)經雲。
以智慧手下垂作施願形義雲。
左手亦準前。
持衣角展之。
如前右手向外舒。
而下垂五指。
如瑜伽中寶生佛印也(私雲。
諸文同。
有雲。
惠羽仰掌置膝上)又經雲。
如是與願印世依之所說。
适才結此者。
諸佛滿其願義雲。
作此印時。
即以如來力故。
一切佛滿其所願。
皆得成就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馬*太](引)喃(一)嚩啰娜嚩日羅(二合)怛麼(二合)迦(二)薩嚩賀義雲嚩啰[馬*太](與也)嚩折啰(金剛也)怛麼(二合)迦(我也亦身也)意雲。
願諸佛與我金剛身也。
亦是授我大智之身也。
此即是滿其所願耳
悲生眼印(攝軌雲。
灌頂時用此開眼)
軌雲慧拳舒水火(青龍注雲。
押空下真言。
注雲地風押空背)智者成佛眼記雲。
左手作拳置腰。
右手作拳舒中指無名指。
而直豎之。
從二眼上三度引度經雲。
智慧手為拳。
而舒火輪水輪以虛空輪而在其下義雲。
惠手以空相壓風地二指(其指屈之。
空指)(撚其甲上也)而申水火二指。
用右手作之(二十雲。
先為拳乃以雲雲)作已用此二指住于其眼。
先加右眼次加左眼攝軌雲。
慧拳舒水火風地押空輪(私雲。
諸文不違。
)(但疏以空壓二指異經攝軌等)又經雲。
此名一切佛。
世依悲生眼。
想置于眼界。
智者成佛眼義雲。
以此秘密方便。
能淨眼根成就佛眼。
得見如來深密境界也軌雲真言雲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誐誐曩嚩啰落吃叉(二合)儜(上二)迦魯儜摩野(三)怛他(引)蘖多作吃莖(二合四)娑嚩賀義雲。
以此秘密方便。
能淨眼根成就佛眼。
得見如來深密境界也。
真言伽伽那(空也)縛羅(願也)羅刹拏(相也)迦嚧拏(悲也)摩也(體也)怛他揭多(如來也)作屈數(二合眼也)夫虛空雖無相無得。
而不能成辨大事。
今此如來之空。
雖無所依。
而成一切勝上之事。
過彼虛空不可為近也。
大悲體者。
即是如來之眼。
從大悲生。
能生大悲(更問)
如來索印
軌雲内縛風軌輪索記雲。
金剛内縛。
舒二頭指端相柱經雲。
定惠手五輪内向為拳。
而舒風輪圓屈相合疏意同之又經雲。
此勝願索印。
壞諸造惡者。
真言者結之。
能縛諸不善義雲。
此疏印能縛一切。
為惡者亦能壞彼令其除息諸惡也軌雲真言雲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一)系系摩賀播奢(二)缽啰(二合)娑勞那哩也(一合三)薩埵馱暏(四)微谟诃迦(五)怛他蘖多地目吃底(二合)你(入)佐多(六)娑嚩(二合)賀義雲其真言歸命如前系系(此中有诃聲。
即是因也。
)(兼有三昧義。
此系是呼善聲也。
謂呼此成佛之因也。
此因以本不生故。
離因果相。
令此因淨而沒淨也)摩诃缽奢(即大索也。
即此離相之因。
是名大索也)缽啰娑盧(普也)馱哩耶(如空也。
言此大索。
廣普如空如空無所不遍也)薩埵馱都(言此索普廣作何事耶。
謂于有情)(界中而攝持之。
除其癡故也)費慕诃迦(癡也。
除彼癡也)怛他揭多(如來)提穆訖底(二合)涅惹多(信解生也。
亦是發諸佛本願也。
諸佛行菩薩道時。
立大)(要誓。
盡度一切衆生。
令以此因要當成果。
若住解脫之樂不憶本事。
即違本願。
此亦名癡。
今令除此癡。
使究竟于)(佛果恒作佛事也)又此索者。
從何而生。
謂從如來信解中生。
信解義如經卷初已說。
如來以此信解之力普門示現種種類形。
或作大忿怒事。
或為持明之仙。
具大力勢折伏攝受無量衆生。
鹹令獲于如來妙果。
即是大索廣普周有情界義也
如來心臍腰三印
軌說索印了雲心印舒火輪(私雲。
青龍偈同之。
但下真言注雲。
不易前)(指申火相并微屈)舒水如來臍(青龍偈同之。
下真言注雲。
有心印微屈等雲雲。
今此一往案此)(兩軌文。
以前索印加舒火為心印。
加舒水為臍印欤。
但經以劍印為本說。
此二印具如下引。
準彼更思)内縛舒惠水。
是名如來腰(青龍偈雲。
前印風入月下真言注雲。
惠手地水火風如前。
)(皆少屈雲雲。
不明可思)記雲。
二手内縛。
舒右中指小屈如鈎(私雲。
心印二手内縛。
舒右無名指。
微屈如劍。
私雲智印)二手内縛。
舒右無名指而直豎之(私雲。
腰印已上三印。
異說雖多。
今此記說未得本文。
經疏諸軌如次下)(引)經先說鈎印雲。
以定惠手一合為拳。
舒智慧手風輪屈第三節。
猶如環相。
頌曰。
如是名鈎印。
諸佛救世者。
招集于一切。
住于十地位。
菩提大心者。
及惡思衆生。
次說心等三印雲。
此鈎印舒其火輪。
而少屈之。
是謂如來心印又雲。
複以此印舒其水輪。
而豎立之名如來臍印又雲。
即以此印直舒水輪。
餘亦豎之名如來腰印義雲。
次作如來鈎印。
先以左手空指。
壓餘四指之頭。
令如環杖。
次以右手三指内于環中。
右手大指加左大指之外。
而屈入掌中。
撚右手三指。
亦令如環狀。
舒右手風指。
稍屈節三節。
令如鈎形即是也。
此說與經不同。
今疑疏主誤說也據經雲。
此如來鈎印。
以定慧二手内。
又合為拳。
直豎惠風輪。
稍屈令如鈎形。
即是梵經。
亦如是說與疏不同。
此宜再問所定(私雲。
十本二十本無此已下之文。
此似後人指行疏主。
然今)(破疏。
是何人乎。
更問。
明師可決是非。
問。
何故疏與經異。
答。
經疏不同。
恐叙實說)又雲。
次如來心印作前鈎印。
更豎惠火輪。
亦屈如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