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密抄第一

首頁
    定手風火二輪。

    雙屈入掌即是也。

    法皆準于前。

    唯加舒慧火指。

    此所舒二指。

    皆屈第三節是也。

    又雲。

    次如來臍印。

    亦準于前加舒水指。

    凡舒三指。

    亦屈第三節也(私問。

    經雲。

    舒水而豎。

    今何雲屈。

    答。

    簡異下印直舒水)(欤)今此印亦與經差互不同。

    疏主言舒三輪。

    經唯申慧水。

    餘并内叉。

    梵經亦同。

    此說宜再審之(私雲。

    今此印以下文十本二十本無之。

    此亦後人取舍疏欤。

    今案經文。

    心臍二印鈎印為本故。

    如次)(加舒火水也。

    疏雲。

    三指理尤可然。

    何今雲非更思)又雲。

    次如來腰印。

    亦準如來鈎作之。

    内風指而舒惠水為異耳。

    此水指直申不須屈第三節也(是右手此印。

    經疏及圖互皆差别。

    經言。

    直)(舒水輪。

    餘亦豎之。

    疏說餘并内叉。

    唯申惠水圖即二水合豎。

    餘皆内縛。

    今此三本不同。

    宜問傳大法人。

    方知定趣)(水指也。

    私雲。

    以下十本二十本無之)攝軌雲。

    定惠合成拳。

    惠風屈如鈎。

    即此名鈎印又雲。

    前印申火屈火風并如鈎。

    是謂如來心又雲。

    前拳收火風申水如來臍。

    即前風火水舒散如來腰真言曰。

    下注雲。

    腰或内縛拳二水并申合(私問。

    此三印異說極多。

    當)(依何。

    答。

    誰判是非。

    随宜用之。

    對記有雲。

    已上九今印更不散而依次結之雲雲。

    九字可勘)軌雲如來心真言曰曩莫三漫多沒馱(引)南(引一)枳攘(二合)怒溫婆嚩(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枳讓(上)怒(智也)納婆嚩(生也)即是諸佛之智。

    此智不從他得還。

    從佛心生也(私雲。

    經及今軌。

    俱雲嗢婆嚩。

    疏雲納婆嚩。

    又諸軌或雲嗢。

    )(或雲納。

    此字異本自下多然可決)軌雲如來臍真言曰曩莫三漫多沒馱(引)南(引一)阿沒?(二合)都嗢婆(二合)嚩(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阿沒?(二合)都納婆(二合)嚩(耳甘露生也)甘露者智之别名。

    能除身心熱惱。

    得而服之不老不死。

    可以喻于如來之智也。

    今以此智除一切衆生熱惱。

    令得常壽之身。

    此甘露味。

    亦從佛心生也軌雲如來腰真言曰曩莫三漫多沒馱(引)喃(一)怛他蘖多(引)三婆嚩(二)娑嚩(二合)賀義雲。

    怛他揭多(如來也)蘇婆嚩(生也)當智此智印。

    即是從如來生也。

    凡印真言。

    皆自呼其義耳。

    他皆仿此 如來藏印 軌雲藏印。

    虛心合風水屈入内火合空亦然。

    地合令少屈(私雲。

    此與攝軌文義全同。

    與經廣軌文異義同)記雲。

    先虛心合掌十輪微屈指端相拄。

    以二中指微透令有峰因。

    此印故除二垢障。

    悟佛清淨身(私雲。

    此記異)(軌經等。

    但私案雲。

    此記印形似隐密時軌及經等似顯出時。

    各有其意。

    可思擇之)經雲。

    複以定慧手作空心合掌。

    以二風輪屈入于内。

    二水輪亦然。

    其二地輪令少屈而申火輪義雲。

    先作三補吒合掌(空心也)水風二指屈入掌中(令指相對當)其二手火指直申。

    而令指頭相合。

    二空指并而壓于二風指二地指亦舒。

    勿令指頭相到。

    而稍屈之皆令曲。

    即是也。

    此印亦經疏有異經雲。

    屈二風指入于内。

    二空押之。

    二火申合二地二水。

    皆令少屈是也。

    圖與經同(私雲。

    此印已下十二十本無之。

    今檢經一兩本隻如前所出。

    此師所引恐異本欤。

    又恐梵本不同欤。

    然)(今疏義對經見之。

    二地勿到與經異欤)玄法三卷并青龍軌雲。

    藏印虛心合風屈空輪押地。

    水火輪微曲(私雲。

    疏中後人所引)(經說似之)軌雲真言曰曩莫薩嚩怛他(引)薩底弊(一)嚂嚂(二)??(二)娑嚩(二合)賀(引私雲。

    弊字攝軌作毗也。

    經作弊。

    注毗也)(反梵字有涅槃點可詳)義雲。

    啰是無垢義。

    上點即是大空三昧也。

    第一字除凡夫二乘障。

    第二住于如來甘露之空也。

    次二字傍加二點。

    是淨除義。

    第一字除凡夫垢。

    第二除字二乘垢也 普光印(玄青三卷注雲亦圓光) 軌雲普光。

    準大空二空屈入月風。

    舒如放光火屈如鈎形(私雲。

    經及攝廣軌意同之。

    如下引)記雲。

    先合掌二中指叉入掌中。

    二大指小指直豎。

    二頭指無名指開散。

    或說。

    結此印三度右轉經藏印後普光前中間有二印。

    即大界無堪忍也。

    今具引之。

    令知生起說大界印雲。

    即以此印散其水輪向上置之義雲。

    準前如來鈎印法。

    但二手各舉水指令直豎(更問之不分明)若依此疏說作印。

    不成經圖二本。

    亦皆差别。

    經即屈二風輪二空押之。

    二火直申相合二地二水。

    皆令散豎。

    圖即風火。

    依經二空并舉。

    不押風輪二地二水頭皆豎合。

    此之三說未知孰是(私雲。

    若依以下十二)(十本無。

    又檢經一兩本無彼所引文。

    恐異說欤。

    今軌并青龍軌下文雲。

    藏密散水輪。

    此同經意。

    經文如上)又經次說無堪忍大護印雲。

    即以此印。

    其二火輪鈎屈相合散舒風輪義雲。

    準前如來藏印申二水指。

    令指頭相跓如峰。

    其二火指頭亦相跓。

    而稍屈微如連環之狀。

    又開二空指相去二寸已下(此印經與疏及圖互皆不同。

    經雲。

    屈二風申相對二空。

    并押屈二火頭相)(拄。

    令圓二地二水皆散舒。

    圖與經大同。

    唯所開二空輪散豎有異也。

    私雲。

    十二十本無此注經文如上。

    此師所引亦)(異本欤。

    今軌下文雲。

    藏印水申合散舒二風輪。

    青龍軌雲。

    大界火内交散舒二風輪雲雲。

    此若說此印欤)又經次說普光雲。

    複以風輪而散舒之。

    空輪并入于其中義雲。

    二空指并而屈入掌中。

    二風指直豎(各不相着皆直豎之)二火指頭相合稍闊。

    其節如劍鋒形。

    餘指同前(此印與經不同。

    二手火風空等。

    大同地水二輪。

    經文有異。

    )(經二水标豎頭相離二地合豎。

    圖與經同。

    私雲。

    此印以下十二十本無)玄法青龍三卷雲。

    普光火内交空入風水散地輪豎相合攝軌雲。

    前印散舒水。

    即名大結界。

    次無堪忍印。

    大力大護者。

    即以前印相火鈎頭屈合舒風。

    餘同前(乃至)次明普光印。

    準前空入月風開如放光(私雲。

    此軌同經已上三印諸文不同。

    或是異說。

    或可和會)軌雲真言雲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入嚩(二合)攞摩[口*履]你(平二)怛他(引)蘖多?旨(二合三)娑嚩(二合)賀具緣義雲。

    右句義中入嚩羅。

    是焰光義。

    摩履你是鬘義。

    以焰為鬘輪環不絕故。

    名如來圓光也。

    次句雲。

    怛他蘖多?旨是如來放光義。

    此是明白之光。

    梵音與焰鬘之光其名不同。

    正用此?旨字為真言體也。

    上有啰聲。

    是塵垢義。

    下體遮字是遷變義。

    以入阿字門故。

    即是本無塵垢。

    亦不遷變。

    即是如來常寂之光。

    又帶伊字三昧聲。

    言此常寂之光定惠具足。

    是故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阿阇梨以此加持身故。

    一切諸天神等。

    見如來焰鬘。

    遍被其體威猛難睹。

    猶如日輪。

    是故諸為障者不得其便也 如來甲舌二印 軌雲。

    如來甲如前(私問指何文耶)舌相二空入記雲。

    同前甲印。

    合掌開二頭指。

    加中指背是也。

    加持五處又雲。

    舌印不改前甲印。

    但以二大指。

    屈入掌内。

    當口誦真言義雲。

    如來甲印。

    作三補吒合掌。

    以二風指傍置中指背上。

    而并列之又雲。

    此如來甲真言。

    及如來舌印。

    先譯諸漢經及疏中阙。

    後無畏三藏和上。

    于梵本及圖中勘得也次如來舌印。

    以作三補吒掌二水二風輪。

    屈入掌甲相背開掌。

    以二空各附二風側。

    是如來舌相。

    如前甲印。

    空指押水指頭。

    餘者依舊舌印(私雲。

    此舌有二說欤。

    二十本雲。

    如來)(甲真言阙之。

    更勘本。

    如來舌印亦阙之。

    勘本雲雲。

    十本亦無此印相)攝軌雲。

    又以空心合二風持火側。

    名如來甲印次明爾賀嚩。

    準前如來甲。

    空押二水甲(廣軌雲印五處)玄法青龍三卷雲。

    甲印虛心合風幢加火背。

    舌相二空入青龍下如來甲真言住雲。

    定惠虛心合風火輪側。

    空離火如小麥許(私雲。

    經本不同。

    或似脫落故先出此疏及諸軌。

    )(次出經文。

    準此疏軌而思經文。

    又甲印今記及疏。

    二寺三卷并相同也。

    攝軌雲。

    風持火側。

    廣軌同之。

    同異可思。

    又)(餘文可思)經雲。

    又以定惠手作空心合掌以二風持火輪側(屈二水輪二空輪合入掌中。

    押二水輪上是名。

    如來甲私雲。

    此文脫落。

    依疏案之。

    )(此注明如來舌印欤。

    名二字或非注。

    應置如來甲之上。

    或注也。

    應雲是名如來舌印也)又經或本雲。

    又以定惠手作空心合掌。

    以二風輪持火輪側。

    名屈二水輪二空輪入掌中。

    押二水輪甲上。

    是如來舌相真言曰(雲雲私雲。

    此文脫落。

    此亦說甲舌印欤。

    )(屈字上可有如來甲三字欤)又或本雲。

    又以定惠手作空心合掌。

    以二風輪持火輪側。

    名如來甲軌雲。

    如來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一)缽羅(二合)戰拏嚩曰羅(二合)入嚩(二合)羅尾娑普(二合)羅吽(私雲。

    諸軌等同之。

    經無缽羅戰拏四字)義雲。

    右句義中。

    伐折啰入嚩攞。

    是金剛光。

    微薩普羅是普遍義。

    言此金剛智光。

    普遍一切能除生死暗障。

    無能映奪之者。

    則是如來甲義也。

    此真言以最後?字為體。

    具足三解脫門。

    謂上有曩字。

    空點是大空義。

    即是空解脫門。

    本體是诃字離因緣故。

    即是無相解脫門。

    下有邬字。

    三昧畫以本不生故。

    即是無作解脫門。

    如是三門。

    一切諸障所不能入。

    以此惠光遍嚴身故。

    名為如來甲也。

    檢密印品中梵本似有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