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五

首頁
    切處心王境界。

    非色界頂及須彌頂而名尼吒。

    亦名須彌是秘密語。

    已如文釋(雲雲)若疏釋佛住處雲。

    阿迦尼吒者。

    若具梵音應雲阿迦抳瑟梯。

    今雲阿迦尼者是略言耳。

    梯吒是彼方言音不同也。

    或雲此雲質礙究竟。

    阿迦質礙義。

    抳瑟梯究竟義也。

    遍知雲。

    大自在天亦名色究竟。

    亦名有頂天也。

    言宮者興唐雲。

    如來實相智身真實功德所莊嚴處。

    妙住之境心王所都故曰宮也。

    此是古佛成菩提處。

    所謂摩醯首羅天宮。

    釋論雲。

    第四禅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天。

    過是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天。

    号曰大自在天王是也。

    今此宗明義以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名自在天王宮也。

    謂随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此宮。

    不獨在三界之表。

    佛地論師雲。

    如是淨土為與三界同一處所為各别耶。

    有義各别。

    有處說在淨居天上。

    有處說在西方等故。

    有義同處。

    淨土周圓無有遍際遍法界故。

    如實義者實受用土周遍法界無處不有。

    不可說言離三界處。

    亦不可說即三界處。

    若随菩薩所宜現者或在色界淨居天上西方等處所不定。

    問若準此論師義者色界淨居天宮是随菩薩所宜現者。

    何故今為毗盧舍那成菩提處耶。

    答。

    若直以淨居為佛佛土者是為菩薩所宜淨土。

    有限量故。

    今取周遍法界淨居宮以為毗盧舍那成菩提處。

     問。

    若取周遍法界義以為淨土者亦應取諸一切處所為毗盧舍那佛淨土。

    何故定以淨居為彼佛土耶。

    答。

    為顯佛土最勝義故三界中最勝之處以示土相。

    若得意者于一切處一一各有限無限義。

    限是随機。

    無限即是實受用土佛。

    亦如是初證金剛實相智身周遍法界無有邊際。

    而諸衆生随機感見大小勝劣。

    彼佛地論約有限義以為随宜。

    今記無限以為毗盧舍那成道處也(文)若準此文阿迦尼吒自具四身住處之義。

    此文無限義。

    即前文自性自受用成菩提處。

    約有限中然自性自受名通通别圓義。

    若佛地論等十地滿足往色究竟坐大蓮台。

    受職成佛。

    成佛已後周遍法界。

    而唯斷三界五住成三乘同法性佛。

    是通教義。

    若攝大乘等十地滿足往色界頂坐大蓮華。

    受職成佛。

    成佛已後遍滿法界。

    而猶界外無明十二品非二乘之所斷。

    獨與拔成佛如雲外月。

    是别教義。

    若法華等雲我實成佛普賢觀經雲。

    釋迦亦名毗盧舍那遍一切處。

    其佛住處名常寂光。

    天台釋雲。

    虛空為座成究竟佛。

    而盡斷界外四十二品無明成遍一切處身。

    是圓教義。

    若瑜祇經雲。

    金剛界如來以四種法身于本有金剛界光明心殿自性所成三十七尊。

    而是本來成覺之佛。

    非是凡夫修成始覺。

    是秘教義(雲雲)。

     又他受變化名通通别圓秘。

    若佛地論等随菩薩所宜現者。

    或在色頂西方等處所不定。

    是通教義。

    言色頂者。

    如順正理論雲。

    過色究竟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摩醯首羅。

    亦釋論雲。

    過五淨居天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

    号大自在天王是也。

    言西方者。

    摩诃呴絺羅經雲。

    阿彌陀佛坐百葉台成佛。

    法相雲。

    是初地菩薩所宜見也。

    二地千葉乃至位位倍加是也。

    若華嚴經等十地有十應身。

    初地百葉二地千葉乃至位位倍加。

    華嚴所說華藏世界是别教義。

    若圓教佛遍現四教外迹。

    故天台雲。

    初住以上百蓮台佛二住千葉台佛。

    乃至四十二位倍倍增加。

    是圓佛現佛他受用身。

    胎經中如來十地。

    初地釋迦示現報身号無量功德光明莊嚴毗盧舍那如來。

    無盡莊嚴世界七寶樹下大蓮華台眷屬圍繞。

    是名如來初地。

    我及彌陀華開敷佛等唯證此初地。

    其二地以上說不能知。

    此經如來十地是圓佛現别他受用身。

    若起信論證發心菩薩于色究竟天示最高大身。

    是圓佛現通他受用身。

    若阿含中四階菩提樹下成佛。

    是圓佛現小乘佛。

    此四佛中小乘佛亦名劣應身。

    通教佛亦名勝應身。

    别教佛亦名他受用。

    圓教佛亦名自受用。

    一代始終四見具足。

    故勝天王經雲。

    佛成道時或見坐草座。

    或見坐天衣。

    或見坐七寶樹下。

    或見虛空為座。

    像法決疑經雲。

    佛涅槃時或見丈六。

    或見大身小身。

    或見蓮華藏海說心地法。

    或見遍滿虛空無有邊表(雲雲)若大日宗雲。

    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法界宮。

    不獨在三界之表。

    是秘密宗他受用身(雲雲)若小乘中呴屍羅長者子見佛灰色等是小乘變化身。

    若唯識等三賢菩薩化相。

    八相乃至初地以上百葉等界大小釋迦是通教變化身。

    若攝論等三賢化相乃至地上大小釋迦是别教變化身。

    若起信華嚴占察十信滿心八相成道已超牟尼。

    乃至四十二地位位八相。

    是圓變化身。

    若金剛頂本來覺了大日如來現釋迦身閻浮八相。

    是真言教變化(雲雲) 二會色界頂成佛說法次于須彌轉四法輪。

    色頂成佛即下須彌說法相違雲。

    理趣釋意全同指歸文。

    雖再出而實一處。

    教王經意若依自受尼吒即山頂故不下而下也。

    若依他受尼吒成佛即下山頂(雲雲) 三會釋迦八相是普賢化亦大日化相違雲。

    大日化身普賢菩薩亦名悉達。

    下閻浮提八相成道(雲雲) 四會色頂成道下帝釋天宮。

    帝釋天似在色頂相違雲。

    若依自受一切同處故色界頂與帝釋同處。

    若依他受色頂成佛即下帝釋住處(雲雲) 五會大日宗但說堅勝法界座今雲其上有師子座相違雲。

    彼大日宗具緣品堅勝法界座須彌山頂。

    安大悲藏及秘密法品壇上各安三昧耶印種子及三昧耶形。

    具如彼說(雲雲)金剛頂堅勝法界座上先以五字成五峰殿。

    及五字輪一一輪内各有五字成五佛座。

    故訣雲。

    鑁字輪中種子所變師子座者。

    師子者諸獸中王。

    于諸獸中遊行無畏。

    故毗盧舍那諸法之中王。

    于諸法中變化無礙。

    故據師子座也。

    吽字輪中種子所變為象座者。

    其象力用諸獸力用無能過者。

    金剛部王共據其上表以堅力。

    無挂礙故。

    怛羅字輪中種子所變為馬座者。

    其諸世間尊貴吉祥莫先于馬。

    馬有慧用世以為寶。

    灌頂法王以之為座表以灌頂。

    具吉祥故缬哩字輪中種子所變孔雀座者。

    其諸世間以孔雀鳥而為瑞禽此禽麗狀具種種色。

    複有明慧善應時宜。

    轉法輪王以之為座表以轉大法輪。

    不非器故。

    阿字輪中種子所變迦樓羅座者。

    此鳥威力能降諸龍。

    所居四大海中。

    迦樓羅鳥随所向方龍即降伏。

    不空業王以之為座表以智用。

    随方羯磨攝引人天一切諸龍無不歸者。

    謂佛菩薩随攝随歸無有違者。

    如是次第應深智知之(文)又依天竺曼荼羅如五佛座。

    其五部中諸尊所坐随部同佛。

    謂金密。

    及東四菩薩嬉戲焚香鈎尊并坐象座。

    餘三準知(雲雲)今見訣意随此方他受用土所知五獸以釋名義。

    若依自性自受二土此等五獸即是法界自性實相智相力用。

    非但表示而已(雲雲) 六會不動金剛降摩醯首羅灰欲世界得記作佛。

    降三世降摩醯首羅灰莊嚴界作怖畏自在王佛相違雲。

    大日義釋雲。

    不動金剛降伏惑障。

    令不動之。

    降三世令發菩提心。

    上從色頂一一天處次第降伏而下(雲雲)若依此文二尊各降一天無失。

    然指歸及理趣釋雲。

    須彌山頂降三世降摩醯首羅。

    是義釋所指色頂以下一一天處。

    次第降伏之中忉利天降魔也。

    入大乘論有二種摩醯首羅。

    一毗遮舍摩醯首羅。

    是第四禅主。

    二伊舍那摩醯首羅。

    是第六天主。

    大日義釋引瑜伽經。

    佛成道已初大集會即須彌頂不動金剛降第四禅主。

    指歸等所指色頂成佛即下須彌。

    降三世降第六天主故。

    理趣釋雲。

    金剛部中金剛降三世調伏他化自在魔王。

    寶部中寶金剛忿怒調伏摩醯首羅。

    蓮華部中馬頭忿怒觀自在調伏梵天。

    羯磨部中羯磨金剛調伏那羅延。

    慈氏菩薩難調諸天引入佛道(雲雲)然降魔事四土不同。

    若維摩等。

    魔界如佛界如者是自性土自性身降魔也。

    若瑜祇等爾時會中忽有一障者。

    不從空生。

    亦不從他方而來。

    亦不從地出忽然而現。

    諸菩薩各如醉不知所從來處時。

    薄伽梵告金剛手等雲。

    此障從何而來。

    從一切衆生本有障無始無覺中來。

    本有俱生惑自我所生障。

    無始無初際本有俱本輪。

    時障者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時。

    金剛手說此自生障金剛頂法。

    時自生障聞此語已忽然不現(雲雲)是自受用土自受用身降魔也。

    金剛頂等色頂成道。

    不動降三世乃至五部降魔如并上說。

    是他受用土他受用身降魔也若梵網經是金剛頂淺略門。

    如彼經雲。

    釋迦從華藏界東方來入娑婆世界八千遍。

    先入第四禅中說魔受化經。

    次入都史天中。

    次下閻浮。

    父名淨飯。

    母名摩耶。

    吾号悉達。

    七歲出家三十成道。

    次曆十天次第說法(雲雲)是他受用身。

    已降三魔先成道已。

    後降天魔。

    然後現變化身。

    八相之時。

    未成道前先降天魔。

    次降三魔方得成道。

    但第四禅上有五那含。

    其上亦有十住菩薩住處。

    若五那含天下雖有外道名無想天。

    故四禅中無有魔天。

    而入此中說魔受化經。

    可言五那含上十住處下别有毗遮舍摩醯首羅天魔。

    或人會雲。

    佛在色頂召第六魔非也。

    六天變化唯在下界不至上界。

    以何變身得入色界(雲雲)華嚴宗引經雲。

    有變化魔王大千界(雲雲)法相引經雲。

    他受用土雖有魔及二乘天等皆是變化(雲雲)今此世界通他受用及變化土。

    故約諸魔權實二釋。

    若約他受是化。

    若約變土是實。

    信行雲。

    迦葉佛時魔王名頭師。

    釋迦佛時魔王名波旬。

    釋迦欲成道時唯降八十萬億那由多天魔軍。

    未降波旬。

    故及涅槃請早涅槃(雲雲)則四教佛八相成道各現降魔。

    是變化土變化身降魔也。

    若以六道八部王身調伏同類是等流土等流身降魔也。

     問。

    心要十六大菩薩文金剛王中雲。

    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

    金剛利中雲。

    結使煩惱仍未遣之。

    金剛藥叉中雲。

    天魔蘊魔及煩惱魔等須摧伏之(雲雲)大日如來色頂成道。

    即下須彌發生三十七尊。

    何故此中猶有如上見惑煩惱等耶。

    答。

    心要且釋大瑜伽中四品行者修證之法故雲見等未除。

    是約初心行為言。

    若至真位及以佛位更無見等。

    唯約利他以論破惑。

    蘇悉地疏但立三位。

    一相似位二分證位。

    三究竟位。

    金剛頂疏以為三位。

    一相似位。

    二分證位。

    三究竟位。

    今加初心行者以為四位。

    若加初聞之時可為五位。

    若加理具未聞可為六位。

    即同天台六即之位。

    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