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一

首頁
    曼荼羅法品以真言者身分五處觀為五輪各安種子。

    供養法中用此品意(雲雲)此亦住秘密曼荼羅初心行法也。

    義準上大悲壇亦可用之(雲雲)若入秘密曼荼羅位品亦真言者以舉身通為五輪亦安種子(雲雲)此證亦秘密曼荼羅後心行法也。

    入秘密法和合五輪是初入者成就品行法。

    秘密法品五處五輪是中心行法。

    悉地成就品。

    悉地出現品。

    息障品。

    等持明禁戒品等修行法中皆用此五處五輪。

    故入秘密位品一體五輪是證入者行法。

    故義釋雲。

    前品名入秘密。

    今複雲入者是證入之入。

    如人已入室宅出入自在不同初入門人也(文)問。

    所言以字燒字因字更生者何等字耶。

    又五輪種子及其形色雲何。

    又十二支句及身三分者何等耶。

    又百光遍照王及無垢眼者何等耶。

    答。

    此等皆是一切諸佛三昧耶法。

    非論義者問答之處。

    若辄說此三昧耶法時說者聽者共犯三昧耶故。

    論義中不可得說(雲雲) 問。

    住此佛室時住何三摩地。

    答。

    正住大空三摩地亦名正覺三摩地。

    是毗盧遮那三摩地。

    具如前引義釋。

    問。

    何故雲爾。

    答。

    經雲。

    佛說一切空正覺之等持。

    釋雲。

    一念法界名正覺等持。

    如入阿字門一念法界是毗盧遮那三昧(雲雲)今住佛室時先以阿字為身五字加持。

    乃至心蓮台上觀阿字門。

    故知入大空三昧住佛室也。

    若爾何故初言住佛位發生曼荼羅時名大悲胎藏發生三摩地耶。

    答。

    住佛室時入大空三摩地住佛室竟。

    從自身分發生曼荼羅時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

    問。

    何名大悲胎藏發生三摩地耶。

    答。

    此有二種。

    若大悲胎藏嘉會壇中為說大悲胎藏發生大曼荼羅王一切如來同共集會漸次證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

    若秘密曼荼羅壇中大日如來入于法界俱舍。

    以如來奮迅平等莊嚴藏三昧以現法界無盡藏。

    行者亦效此故用彼二也。

    且就初中入此三摩地發生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羅。

    故名大悲藏發生三摩地。

     問。

    何名大悲胎藏發生大曼荼羅耶。

    答。

    義釋雲。

    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緣識種子。

    初托胎中漸次增長為業風成。

    乃至誕時諸根皆備。

    父母種姓中生。

    如依真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

    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施行事業如淨心中發起方便修治地業濟度衆生。

    故名大悲胎藏生也(私雲。

    此是凡夫初發心時胎藏生義)複次初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歌羅羅時前七地以來為大悲萬行之所含養如在胎藏。

    無功用以去漸學如來方便如嬰童已生習諸伎藝。

    至如來一切智地如伎藝已成施言從岐。

    故名大悲胎藏生。

    又是一重秘密曼荼羅也(文私雲。

    此是初地以上胎藏生義) 問。

    若以蓮華相會雲何。

    答。

    義釋雲。

    如蓮種在堅殼之中華果性具。

    如世間種子心漸次增長乃至初生華疱。

    台實隐葉藏内如出世間心尚在蘊中。

    葉藏所包鬓蕊滋榮如大悲胎藏。

    既成就已顯照開敷如方便滿足(文)問。

    胎藏蓮華法喻可然。

    今蓮華胎藏曼荼羅義雲何。

    答。

    此有二文。

    若大悲藏壇中義釋雲。

    今此中妙法蓮華曼荼羅義毗盧遮那本地常心。

    即是華藏具體。

    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如衆實俱成。

    十世界微塵數金剛密慧差别智印即猶如如鬓蕊。

    十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華藏。

    三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晖相。

    如是衆德輪圓周備故名曼荼羅也(文。

    有雲。

    曼荼羅此雲輪圓具足)若入秘密位品義釋雲。

    于内心地去株杌等安立一體五輪竟雲。

    在此内心大平等地莊嚴中有大蓮華王座。

    八葉有莖蕊毗盧遮那在華台上。

    以次八葉四佛四菩薩。

    諸葉中置佛母波羅蜜三昧等。

    此華葉下面置諸持明忿怒等。

    其華莖即以執金剛秘密主持之。

    無量大海衆印金剛也。

    亦有種種供具華香之類。

    其華莖下為大海水。

    岸之外地居天衆各依方布之(文私雲。

    上文是喻。

    此文是法)問。

    法喻可然。

    今以此法發生四重曼荼羅雲何。

    答。

    義釋雲。

    以如來加持故從佛菩薩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藏身。

    從金剛密印現第一重金剛手諸内眷屬。

    從大悲萬行現第二重摩诃薩埵諸大眷屬。

    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衆生喜見随類之身。

    若以輪王灌頂方之則第三重如萬國居長。

    第二重如朝廷百揆。

    第一重如宗拔内弼。

    中胎如垂拱之君。

    故華台當體為大曼荼王也(文)問。

    此三重中台何是三部。

    答。

    此有二文。

    若大悲藏義釋雲。

    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衆德莊嚴。

    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名如來部門。

    右方是如來大悲三昧。

    滋榮萬善故名蓮華部。

    左方是如來大慧力用。

    摧破三障故名金剛部(文)若秘密曼荼羅法品義釋雲。

    略有三部佛部是毗盧遮那。

    蓮華部是觀世音即阿彌陀。

    金剛部是金剛手即釋迦牟尼(文)三藏本瑜伽中亦以中台上方為佛部。

    以觀世音文殊地藏除蓋障虛空藏為蓮華部。

    以金剛手不動勝三世釋迦世天為金剛部(雲雲)故知有總别三部也。

    問。

    此四重中若有從本垂迹從因向果二義耶。

    答。

    有也。

    大悲藏義釋雲。

    若自本垂迹則從中胎一一門各流出第一重種種門。

    從第一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二重種種門。

    從第二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三重種種門。

    若行因至果則第三重之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二重。

    第二重之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一重。

    第一重之所引攝成就能見中胎藏(文) 問。

    大日經雲。

    一切如來同共集會漸次證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

    世尊一切身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文)其出現何。

    答。

    此有三文。

    若大悲藏義釋雲。

    自臍以下現生身釋迦示同人法及三乘六趣種種形類八方本位次第而住。

    自臍已上至咽出現無量十住諸菩薩三密之身。

    八方本位次第而住。

    此有二重從心已下是持大悲萬行諸大眷屬。

    從心已上是持金剛密慧諸内眷屬通名大心衆也。

    從咽至頂出現四智四三昧果德佛身。

    八方本位次第而住(雲雲)若同品下文義釋雲。

    上文所說從大日如來臍以下光明是第三重位。

    自臍以上至咽光明為第二重位。

    自咽至頂光明為第一重位。

    其中胎藏即是毗盧遮那自心八葉也(雲雲)若秘密法品義釋雲。

    從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種種身雲。

    随其上中下分。

    謂頭為内胎。

    心已上為第一院。

    臍以上為第二院臍以下為第三院(雲雲)此文同前大悲藏義釋上文故成二說。

    謂前上下文自為二說(雲雲) 問。

    約行者身釋此四重雲何。

    答。

    此有二文。

    若大悲藏灌頂文義釋為灌頂故師加持弟子用字燒身成灰四瓶灌頂。

    灰作字門從此出生五字。

    次字安頂轉成中胎藏。

    又從此字生三重光焰。

    次一重光繞咽随所照及處諸尊随現即成第一院。

    次一重光遍繞心上。

    諸尊随現成第二重。

    次一重光繞臍諸尊随現成第三重。

    爾時弟子都成曼荼羅身(雲雲)若入秘密位品義釋師自住瑜伽之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

    大略心為八葉之位。

    從臍至心為金剛臍為大海。

    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

    上文說。

    持誦者觀其内身内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

    及羅字置眼等也。

    今此所作雖是度人方便。

    然行者于自持誦觀照之時亦當如法習之用此灌頂之法而自灌灑。

    為除一切障速入佛會故也(雲雲) 問。

    前大悲藏行法是師觀弟子之觀法也。

    後秘密位品行法是師觀自身之觀法也。

    并非行者修證觀法。

    若爾行者觀菩提心時用何觀法耶。

    答。

    入秘密位觀法亦是自持誦時自灌頂法故。

    須前大秘藏住佛室時五字持身心蓮觀字。

    頂安百光王開無垢眼竟。

    亦即以此自灌頂法而灌頂之。

     問。

    此四重中為中台為菩提心。

    為外院為菩提心耶。

    答。

    義釋雲。

    釋入曼荼羅雲。

    有漸入者有超升者有頓入者(雲雲)故随入者初發心處名菩提心。

    如大日經抄記。

    有外院世天二乘為菩提心因第二第三為大悲句中台為方便句之義是次第入者也。

    有行者心中以中台為菩提心瑜伽相應随分成就此心華台為中台。

    其外八葉随佛列布。

    從心以上為第一院。

    從心以下至臍為第二院。

    從臍以下為第三院。

    諸尊形色宛然身中之義是超入者也。

    又雲。

    若就情機而說則三壇從深至淺。

    乃至世天真言義淺。

    但是應身道。

    方便未究竟也。

    若開實性即世天真言與大日何異耶者是不定入者也。

     問。

    前雲。

    凡夫外道二乘菩薩引入曼荼羅時各于其人幹栗馱心令觀八葉蓮華。

    若爾凡入四重壇人皆觀心蓮成佛悉是超入之者。

    有何次第入不定入之别。

    答。

    情機不同行相各異。

    或有有情但着世樂不樂出世佛赴情樂說人天中息災增益等法。

    有情得益雖複歸命未心出世。

    漸次引導令知勝道終至中台至中台時始觀心蓮。

    是名次第入者也。

    若有衆生于其中間正因開發頓入中台。

    入中台時亦觀心蓮。

    是名不定入者也。

    若初入處直觀心蓮。

    是名超入者也。

    問。

    何以得知。

    答。

    義釋雲。

    于薩婆若平等心地畫作諸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法界圓壇。

    此一一本尊身語心印皆是一種差别門也。

    且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志形為說瞿昙仙等真言行法。

    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

    更轉方便即成毗盧遮那身也。

    或現佛身說種種乘。

    乃至現非人身說種種乘。

    随類形聲悉是真言密印。

    或久或近無非毒鼓因緣。

    故經雲。

    皆同一味。

    所謂如來解脫味也(文)此中或久是次第入。

    或近是不定入。

    若雲五種三昧皆開心實相門一生成佛者是超入也。

     問。

    何名平等心地耶。

    答。

    義釋雲。

    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從本際已來常是毗盧遮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