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一

首頁
    平等智身。

    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

    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已。

    還用開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

    妙感應妙皆不可出阿字門(文)問。

    大日經初大日如來現無盡莊嚴藏。

    秘密曼荼羅初亦大日如來入于法界俱舍以如來奮迅平等莊嚴藏以現法界無盡莊嚴故。

    此二文中無盡莊嚴同異雲何。

    答。

    經初亦入此三摩地現彼莊嚴藏也。

    問。

    何名無盡莊嚴藏耶。

    答。

    住心品義釋雲。

    從一平等身普現一切威儀無非密印。

    從一平等語普現一切音聲無非真言。

    從一平等心普現一切本尊無非三昧。

    皆無邊際不可度量故名無盡莊嚴。

    此諸大衆相好無邊如胡麻油。

    遍滿法界無空隙處。

    又如國王有大庫藏故雲藏也。

    秘密品義釋雲。

    奮迅是流出義。

    是流溢義。

    如師子王頻申奮動。

    佛亦示現無盡身口意遍滿法界。

    是諸佛奮迅也。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身口意皆悉平等故名平等。

    無量佛道莊嚴法身故名莊嚴。

    藏者梵音揭诃是流出。

    無盡莊嚴奮迅示現不可窮竭。

    如大寶藏是如來藏義也(文) 問。

    此中藏字梵音揭诃者。

    于藏若有種耶。

    答。

    秘密品雲。

    大日如來入于法界俱舍。

    義釋雲。

    法界藏者。

    此藏梵音名俱舍是鞘義。

    如世間刀在于鞘中。

    以義翻也。

    此中雲法界藏者是如來所出之處。

    謂一切如來處在其中(文)具緣品亦雲。

    廣大法界加持即于是時住法界胎藏三昧。

    義釋亦雲聖胎俱舍。

    秘密品義釋雲。

    如來平等莊嚴藏者此是胎藏之藏。

    具緣品雲。

    天宮藏時慶。

    義釋雲。

    此藏字梵音名檗?婆。

    是中心之藏。

    中胎藏之藏與比吒迦俱舍等其義各殊。

    入秘密位品義釋雲。

    梵音阿梨耶此雲藏也。

    有雲。

    藏室宮舍之義。

    具緣品義釋雲。

    阿梨耶是室義。

    又律中雲。

    昙無德部此雲法藏部。

    故知中胎藏之藏雲蘖?婆。

    鞘藏之藏雲俱舍。

    流出之藏雲揭诃。

    法藏之藏雲無德。

    藏舍之藏雲阿梨耶。

    比吒迦者可勘正翻。

     問。

    前雲若住佛位加持有情時名法界藏三摩地者意何。

    答。

    具緣品雲。

    時薄伽梵廣大法界加持即于是時住法界胎藏三昧。

    義釋雲。

    梵音毗富羅是廣大義。

    謂深廣無際。

    諸法自體名毗富羅。

    諸佛實相真言實相衆生實相皆是毗富羅法界。

    以此互相加持名法界加持。

    如男女交會種子托于胎藏不失不壞是相加持義。

    諸佛國王明妃為夫人和合共生毗富羅種子。

    為大悲胎藏所持無失壞故名法界加持。

    世尊普遍加持一切衆生皆作平等種子竟。

    即時入遍法界胎藏三昧觀此一一種子皆是蓮華台上毗盧遮那普門眷屬無盡莊嚴。

    亦與大悲曼荼羅等無有異。

    而諸衆生未自證知故名在聖胎俱舍。

    若出藏時即如來解脫也(文)問。

    是如來行法于今菩提心行有何要耶。

    答。

    佛欲說三部三昧耶先入此三摩地。

    加持一切有情作平等種子。

    今真言行者修菩提心時亦入此三摩地證三部三昧耶真言。

    此則菩薩自他平等菩提心之要法也。

    若但觀自心菩提心不觀他心菩提心何名大道心成衆生乎(智論菩提薩埵摩诃薩埵雲大道心成衆生也)上來釋大日經三摩地竟。

     問。

    金剛頂總以阿婆頗那伽三摩地為行者修證先行三摩地者。

    阿婆頗那伽為梵語為唐語。

    答。

    金剛頂疏雲。

    阿婆頗那伽者。

    舊經雲。

    初依瑜伽安那般那系念修習不動身體亦不動支分名阿婆那伽法也。

    安那波那亦雲阿那婆那亦雲般那。

    釋曰。

    阿那者來。

    亦雲入婆那者去。

    亦雲出謂數息觀。

    此經訣雲。

    阿婆頗那伽者阿之言無。

    婆頗那伽識也。

    三摩地平等持也。

    伽者身也。

    應雲無識身平等持也。

    入此定者能治攀緣散亂等障(雲雲)今雲小乘亦名安般觀。

    唐雲數息觀。

    依瑜伽廣本先入數息觀即入此阿頗婆那伽三摩地。

    阿頗婆那伽三摩地唐雲無識身三摩地。

    入此三摩地時不見心與身相故名無識身也。

     問。

    諸古師唯用阿那婆那。

    唐雲數息。

    何故今用無識身耶。

    答。

    阿那婆那正雲數息。

    大般若雲阿喻伽濕喻伽。

    古雲數息觀。

    信行音義雲。

    第四分雲入出生死觀故非數息觀也。

    今先用阿頗那數息觀。

    次用阿婆頗那伽為無識身觀何有妨乎。

    問。

    先入數息觀次入無識身三摩地雲何。

    答。

    如瑜伽雲。

    應結跏趺坐支節不動搖舌拄于上腭心息令微細者是數息觀。

    次雲。

    谛觀諸法性皆由息。

    煩惱随煩惱蘊界諸入等皆如幻與焰。

    如乾闼婆城。

    亦如旋火輪。

    又如空谷響。

    如是谛觀已不見于身心住平等寂滅究竟真實智者無識身三摩地。

     問。

    此三摩地觀亦雲名迦樓羅觀意何。

    答。

    守護經雲。

    譬如世人觀五大色觀念成就能消災害名為迦樓羅觀。

    今亦如是觀五相等斷惑成佛亦如迦樓羅觀。

    迦樓羅觀此雲微妙觀也(取意文。

    可檢正文) 問。

    入此無識身三摩地觀菩提心雲何。

    答。

    住此三摩地時空中諸如來驚覺而告言。

    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

    金剛喻三昧及薩婆若智尚未能證知。

    勿以此為足應滿足普賢方成最正覺。

    身心不動搖定中禮諸佛即于此定中修五部五相成身。

     問。

    先金剛喻三昧中金剛義。

    及金剛頂。

    金剛界等金剛名義雲何。

    答。

    大日經義釋雲。

    金剛喻實相智過一切語言心行。

    适無所依不示語法。

    無初中後。

    不盡不壞離諸過罪。

    不可變易不可破毀。

    故名金剛。

    如世間金剛寶有三事最勝。

    一者不可壞故。

    二者寶中之上故。

    三者戰具中勝故。

    此與釋論三種金剛三昧中喻意大同(文)私雲。

    文有二義。

    一喻智。

    二喻定。

    定即今金剛三昧也(雲雲)又金剛頂疏雲。

    言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即喻名也。

    堅固以譬實相不思議秘密之理常存不壞也。

    利用以喻如來智用摧破惑障顯證極理。

    又極理從本具摧破用。

    故雲利用義。

    智用自體無有滅壞。

    故為堅固義。

    又世間金剛有三種義。

    一不可壞。

    二寶中之寶。

    三戰具中勝。

    即顯極理具五種義也。

    不可壞者是實相中道。

    過一切語言離諸過患不可變易故雲阿阇梨雲。

    金剛者堅固義。

    以表一切如來法身堅固無壞。

    無生無滅。

    無始無終。

    固常存不壞也。

    寶中之寶者是顯實相中道具恒沙萬德也。

    戰具中勝者即表第一義空。

    一切煩惱無敵對者。

    此三即是阿字三義。

    此等三法非佛所作。

    及以非人天所作。

    法然道理。

    無始無終無生無滅故雲金剛。

    故毗盧遮那經雲。

    此真言相非一切諸佛所作。

    不令他作。

    亦不随喜。

    何以故。

    以是諸法法如是故。

    若諸如來出現若諸如來不出諸法法爾如是住。

    諸真言法爾故。

    若入此門者亦複如是。

    一切三惑等不能破壞。

    一切邪魔等不敢壞亂。

    住法本際法然道故。

    如此一阿字餘字亦然。

    故雲金剛也。

    又金剛有五種。

    一者青色金剛能除一切災障。

    二者黃色。

    金剛能升空身輕。

    三者赤色金剛能得出火。

    四者白色金剛能得出水亦能澄水。

    五者碧色金剛能消諸毒。

    如是金剛各具二義鹹備功能以譬如來五智利用碎壞煩惱滿有情願。

    或雲七種金剛。

    五如前列。

    更加綠色及以紫色以為七種。

    今謂。

    七種金剛何過五色。

    但今青碧收彼亦為五耳。

    釋論明。

    以金剛安龜甲上。

    以白羊角打之。

    金剛碎成微塵。

    我金剛譬如來智者。

    佛智豈不壞耶。

    然涅槃經雲。

    夫喻不可全取。

    或取少分。

    或取多分。

    今且取世間金剛。

    少分相似以喻出世常住金剛耳。

    又如金剛不可壞此經亦爾。

    不為外道邪魔等之所俎壞。

    一切法中極實法故如金剛寶中之寶。

    此經亦爾。

    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三世如來髻中寶故。

    如金剛戰具中勝。

    此經亦爾。

    于諸教中而為殊勝。

    若覺此教不曆劫數破煩惱賊早成佛故也。

     所言頂者是最勝義。

    亦尊上義謂此金剛教于諸大乘法中最勝無過上故以頂名之。

    故雲阿阇梨釋雲。

    金剛頂者如人之身頂最為勝。

    此教于一切大乘教中最為尊上。

    故雲金剛頂也。

    又金剛頂者不是喻名。

    一切衆生心法界中從本具足金剛堅固最勝最尊義。

    則于理體諸法興起。

    故法華雲。

    是法住法位。

    今正顯說此秘密理故雲金剛頂也(文)又雲。

    十八會中初一切如來真實攝教王有四大品。

    一名金剛界。

    二名降三世。

    三名遍調伏。

    四名一切義成就。

    于初品中有六曼荼羅。

    所謂一金剛界大曼荼羅。

    二陀羅尼曼荼羅。

    三微細金剛曼荼羅。

    四廣大供養羯磨曼荼羅。

    五四印曼荼羅。

    六一印曼荼羅。

     今金剛界者。

    金剛如前所釋。

    所言界者名為性分。

    種類之義。

    謂諸有情身中五智如來之性。

    有此性故有修習是秘密教者必得開顯曼荼羅海會。

    是故雲阿阇梨釋雲。

    界者性也。

    明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情身中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毗盧遮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也。

    又性是實性。

    實性即是理性。

    極實無過。

    即佛性異名即毗盧遮那法身如來之性。

    具此理故一切有情悉當顯得秘密三身。

    理必有覺猶如金寶必有光明。

    又性名不改是如來性。

    雖随逐煩惱經曆生死而其性不改引發衆生的到佛果。

    如金剛寶必至輪際而得停住。

    依此等義故雲界也(文)私雲。

    前是金剛頂義。

    後是金剛界義(雲雲) 又約金剛自有十種。

    一世界金剛。

    如金性地輪。

    二佛座金剛。

    如金剛道場。

    三人中金剛。

    四天上金剛。

    如大般若。

    人中金剛重而相不具足。

    天上金剛輕而相皆具足。

    五兩教二乘五教菩薩金剛喻定金剛。

    六兩教二乘五教菩薩金剛喻智金剛。

    如諸經論金剛定金剛智慧。

    七兩教二乘五教菩薩所破煩惱金剛。

    如涅槃雲。

    無明習氣猶如金剛有嘶破聲。

    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