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三

首頁
    法界法門标幟。

    若解一一門中實相義者當體皆是法界相貌。

    故義釋雲。

    如真言門有種種身印種種本尊。

    乃至具緣供養物一一支分聲字形色諸相不同。

    一一真言皆是如來妙極之語也。

    如真言中有質多字淺略釋隻名為心。

    若深秘釋質謂遮字帶三昧聲也。

    遮是無遷變義。

    無遷變義即是佛性。

    佛性亦名般若波羅蜜亦名首楞嚴三昧。

    是故定慧具足。

    多字是一切法如如解脫不可得義。

    若如是說心乃名妙極之語也。

    複如身印左手是三昧義。

    右手是般若義。

    十指是十波羅蜜義。

    五是一切智五輪譬喻義。

    如本尊形女是禅定。

    男是智慧。

    黃是金剛色。

    白是悲。

    赤是大慧。

    青是大定。

    黑是大力。

    乃至一切緣中皆有第一實際義。

    豈可如文生解耶(雲雲) 問。

    今如此文唯是法界表示。

    非是當體法界。

    何雲當體法界。

    答。

    如前所釋四種體義自可了知。

    若淺略釋字印形等是有相事表無相理(一)若深秘釋字印形等是佛心法表加持德(二)若秘中深秘釋字印形等是法身體現内證相(三)若秘秘中深秘釋字印形等是真如實理現真如實智(四) 問。

    且約佛部阿字率都婆印大日尊形作此四釋雲何。

    答。

    若阿字是天竺字。

    此是無義。

    以為種子表無生理(一)若阿字是佛心法。

    無量劫中以不生義而所加持故為種子能生佛身(二)若阿字是大日尊身口意密。

    分為四字。

    遍滿虛空無所不至。

    此字在第四禅以上十住菩薩住處淨土。

    大梵天王劫初傳世。

    世人不了根原佛身。

    但随大梵名為梵字。

    故以此字為佛法身(三)若阿字是法如如如如智随緣法相。

    是本住法法界法性法證法位。

    故以此字為理智法(四)若大日尊以率都婆形為三摩耶印。

    地方水圓。

    火三角風半月。

    空亦一切形具足為圓。

    此五成立名率都婆。

    為表此義定慧二手五輪和合以成其形。

    地水火如本。

    風峰如半月。

    空豎如一切形輪。

    五輪各以定慧成就如率都婆。

    定慧五輪之所成立(一)若此手印窣都婆是佛心法。

    無量劫中加持所持故。

    持此印即持佛身(二)若此手印若窣都婆是大日尊身口意密之所變成。

    若有情身若非情身當體法身。

    故持此印即持法身(三)若此手印若窣都婆皆法如如如如智随緣法相。

    故持此印即持印理智(四)若五大色顯形等相。

    若七種寶木石臘等。

    或繪或雕或鑄或印造大日尊像表大日法身(一)若此尊像是佛心法。

    無量劫中加持所說。

    故有效驗(二)若此尊像是大日尊三密之所變。

    當體法身(三)若此尊像是法如如如如智随緣法相(四)如說大日字印形者一切諸尊皆亦如此(雲雲) 問。

    前說阿字為東其佛寶幢。

    乃至惡(引)字為中其佛大日。

    何故義釋亦雲。

    阿字為中大日種子。

    乃至惡(引)字為北天鼓種子。

    答。

    若真言者初觀行時意處蓮台先觀阿字。

    若修行滿果德具足阿字為東惡(引)字為中(雲雲)問。

    前說四菩薩及中台如次黃赤白黑。

    乃一切色為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起方便。

    何故義釋亦約五色界道白赤黃青黑如次以為大日寶幢華開彌陀鼓音佛色。

    答。

    界道五色亦是初心觀行次第。

    染色次第。

    故四菩薩中台五色亦是果地佛德次第(雲雲) 問。

    諸尊種子。

    或菩提心字。

    或諸三昧字。

    或成菩提字。

    或入涅槃字。

    或大方便字。

    或二字或三字或四字或五字。

    而何今雲諸尊種字皆成五事。

    答。

    随有一音必有五事。

    且如文殊種子va字亦用vaM字。

    是菩提心vA行vA證vaM涅槃va方便。

    他皆仿此。

    又如觀音種子或用hrIH纥哩(二合引入)字。

    hrIH菩提心hI行hi證hrIH涅槃hrIH方便。

    一切諸尊二合種子亦然。

    若便啰乞叉(二合)尾哩也(五合)字以為種子亦準前釋(雲雲)若以怛啰(二合)吒二字為種子者。

    taTa菩提心taTa行taTa證taTaH涅槃taTA方便。

    乃至一切諸尊多字種子皆以最後字轉釋此五事(雲雲) 問。

    上來唯約種子以釋五事。

    若約印形亦釋五事。

    答。

    此問甚妙。

    今當略釋。

    有通有别。

    若通論之。

    如字五事印形亦然。

    且約大日若印若形寶幢印形是大日菩提心。

    華開印形是大日菩提行。

    彌陀印形是大日證菩提。

    鼓音印形是大日入涅槃。

    大日印形是大日起方便。

    若蓮華尊以安中台亦如前釋(雲雲)若金剛手以安中台亦如前釋(雲雲)乃至文殊釋迦閻王以安中台亦如前釋(雲雲)故義釋雲。

    唯有一事此即不虛。

    謂我即是。

    故瑜伽中。

    大日如來說言。

    我即乃至天龍鬼等(雲雲)若從世天發菩提心。

    入第二重修菩提行。

    入第一重證菩提果。

    入中台位入大涅槃。

    以大日尊起大方便。

    其字·印·形如是次第五事具足(雲雲)若别論之。

    大日一尊一阿字一窣都婆印一入定離毒害形自有五字。

    字為五點印為五用像為五觀。

    如是乃至閻王一野字一刀印一王形亦有五事。

    準前釋之。

    且如世天事迹雖淺若開實性即是大日。

    凡諸種子無非阿字。

    諸尊手印無非五輪。

    一切尊像無非法身。

    才一觀行必起本願。

    一切諸尊四釋想之非遠非近無願不适。

    一念一塵法界同體。

    盡空海會常在一毛(雲雲) 問。

    何以得知才一觀行必起本願。

    盡空海會常在一毛。

    答。

    義釋雲。

    然此行者初行之時尚是凡夫。

    自無德力何能即成佛菩薩等道言而應耶。

    但由彼佛菩薩等先立誠言大誓願故。

    若有衆生依我此法而修行之不虧法則我必冥應。

    或雖不來而遙加持之。

    若行人法則如法而不應起即是違本所願。

    故不得不應也。

    亦如方珠向月而水降圓鏡向日而火生因緣相應而無思念。

    此法亦可為喻。

    非是諸佛有心行而同凡夫之起應也。

    若不相應事緣有阙則本尊不加護念。

    故無應驗。

    非佛菩薩等之過也(雲雲)又雲。

    此經宗内證海會皆在此中。

    若才勸請則不起座不來而來(雲雲)又雲。

    如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

    普賢菩薩告德藏菩薩言。

    世尊。

    始從然燈佛所得受記已。

    即便入于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常無功用。

    自然應現無量佛事。

    謂于虛空一毛端處有一切佛刹微塵等諸佛世界。

    于中或現兜率天。

    或從彼沒下生入胎。

    或現适生或現遊行。

    七步自言。

    我今即為生無邊際。

    或現在王宮出家苦行。

    或現降魔成等正覺轉妙法輪。

    或現住世經無量劫。

    或複示入涅槃。

    或一切劫為一刹那。

    或一刹那為一切劫。

    劫與刹那無增無減。

    乃至一切衆生未盡解脫。

    刹那一時悉令解脫。

    普于此諸世界常作如是種種佛事。

    未曾休息而無功用。

    如彼虛空一毛端處無量刹中念念普現諸佛種種威儀法則。

    乃至遍空毛端量處亦複如是。

    常作佛事利益衆生。

    窮未來際初不休息。

    而佛刹不減微塵不增。

    何以故。

    一切諸法如幻焰故(雲雲)華嚴亦雲。

    開見一塵具足常有一切衆生生死流轉三世諸佛發心成佛(雲雲) 問。

    若爾我心入佛位時能見如此一切海會。

    若初心者何觀海會。

    答。

    南嶽止觀雲。

    若一盲人在大衆中行布施時。

    盲雖不見大衆皆見。

    若一凡夫在法界中修觀行時。

    凡夫雖不見諸佛皆見(雲雲)問。

    若爾彼止觀中亦以屎尿觀供諸佛。

    觀本淨故此觀用否。

    答。

    降伏法中此事尤要。

    盲執淨穢不知淨穢。

    以穢施人人受心淨。

    以淨施人人舍心穢。

    諸法亦然。

    不當淨穢淨穢在心。

    凡夫聖人所見亦異(雲雲) 胎藏金剛菩提心義略問答抄卷第三 一校了 保安五年三月七日書了點校了 此書雖點本依不宜前後惑亂末學者能尋之得意而已 金剛佛子順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