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勝應身現通教佛。
以劣應身現藏教佛。
又總判雲。
若存三身法定不說報通二義。
應化定說。
若即三身俱說俱不說(雲雲)報通二義者。
自受不說。
他受定說(雲雲)今真言宗中胎華台唯有八葉。
法身自受皆亦說法。
與彼何會。
答。
俱舍成實。
天台三藏。
華嚴小乘(雲雲)法相所用。
天台通教。
華嚴始教(雲雲)三論所用。
天台别教。
華嚴終教(雲雲)天台圓教所用即是華嚴頓教圓教(雲雲)今真言宗所用。
若與論之天台華嚴圓頓教義。
若奪論之非前四教五教所用。
此是事理俱密金剛界義。
故與彼異。
然中台上雖有八葉。
八葉之下亦有不可說葉。
法身自受雖俱說法不同前宗他受變化所說言音。
天台亦雲。
法身無說冥資一切。
楞伽亦雲。
法身放光常照一切(雲雲)今宗法身自受實以一切衆生國土萬法為體。
一切諸法即彼說法。
一切諸佛俱以一切衆生國土雖為法身三密自受用身自受法樂之法具。
而衆生不知于中迷惑。
故圓覺經雲。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雲雲)
問。
若爾十界三種世間威儀言音心想一一皆是法身自受三密欤。
答。
大日經雲。
身相舉動皆是密印。
舌相言語皆是真言(雲雲)例之心想妄念皆是密觀(雲雲)又雲。
如來住一切衆生種種威儀同其言音。
而此一切智智一味(雲雲)文字實相義雲。
五大皆有響。
十界具言語。
六塵悉文字。
法然随緣有(雲雲)義釋亦雲。
一切世界六趣言音皆是真言。
然以佛迹始于五天以阿字等而為真言(雲雲)天台亦雲。
百界千如名為諸法實相。
即是三世諸佛所證境界。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雲雲)故知十界三種世間三業皆是法身自受三密(雲雲)天台雲。
同居淨穢有餘實報寂光一處同體。
凡聖異見。
故法華雲。
娑婆世界怛然平等。
又維摩雲。
釋迦以足按土此界變成淨土(雲雲)
問。
若約此界見聞方處為諸尊位以表法界者。
則若表東方一切用東。
若表西方一切用西。
何故不爾。
答。
自性自受更非方處。
若他受變化方處不同。
普賢觀雲。
釋迦牟尼亦名毗盧遮那。
其佛住處名常寂光。
常波羅蜜所攝成處。
樂波羅蜜所安立處。
我波羅蜜滅有相處。
淨波羅蜜不見身心相處。
是自性身遍一切處。
般若論雲。
智集唯識通。
如是取淨土。
非形第一體。
非莊嚴莊嚴。
大日經雲。
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大日如來出種性海中(雲雲)瑜祇經雲。
大日如來四種法身住大菩提心殿。
自性所成三十七尊俱。
諸地菩薩俱不覺知。
大日經義釋雲。
此經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蓮華最深秘處。
故壽量品雲。
常在靈鹫山及餘諸住處。
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
時我此土不毀。
即此經瑜伽意也。
天台記雲。
常在之言是自受用。
又天人常充滿。
天是十地。
人是三十心。
是本時地(雲雲)金剛頂疏雲。
毗盧遮那經雲。
我昔坐道場降伏于四魔。
以此得知毗盧遮那佛雖雲不久現證。
而成佛以來甚大久遠。
所以不說經劫數者。
于經各有傍正義。
故法華正破近成執故廣說塵劫事。
今此經正顯頓證之相故廣演此現證相略說彼久成事。
雖有傍正二佛不異。
是故大唐大興善寺阿阇梨雲。
彼法華久遠成佛隻是此經毗盧遮那佛。
不可異解。
又彼經為破三乘近情偏演說遠事。
今此經為破顯教曆劫廣示不久現證。
各有所以不可局執也(文)佛藏經雲。
寂漠世界。
有一切佛次第取佛壽入化娑婆。
金剛頂宗雲。
東方金剛威莊嚴界不動如來攝四菩薩。
南方寶光明功德界寶生如來攝四菩薩。
西方大蓮華法藏界觀自在王如來攝四菩薩。
北方變化作用界不空成就如來攝四菩薩。
菩薩處胎經雲。
釋迦示現報身菩提樹下大蓮台上。
名号相好百千萬億。
是佛初地之相。
華開敷佛阿彌陀佛等亦證此地。
其二地以上不可說。
華嚴經雲。
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亦名盧舍那。
亦名釋迦。
摩诃俱膝絺羅經雲。
彌陀處百葉台。
梵網經雲。
盧舍那坐千葉台。
是他受用有方處也。
梵網經雲。
從華藏界東方來入八千返。
先入第四禅中說魔受化經。
次入都率。
次下閻浮八相成道。
是變化身。
故以釋迦安第三重東門中也(雲雲)華嚴雲。
普賢唯依如如不依國土。
是自性身。
又雲。
普賢一毛孔中有不可說微塵佛刹。
是自受用。
理趣釋雲。
普賢于色究竟成受用身。
為伏九十五種外道下南閻浮八相成道。
是他受用。
法華雲。
從東方來。
普賢觀雲。
在東方淨妙國土。
其國土相如雜華經已說。
是變化身(雲雲)故即普賢安八葉中東南方也(雲雲)首楞嚴雲。
文殊過去成佛名龍種上智尊王如來。
鴦掘經雲。
文殊現在北方成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大集雲。
未來成佛名普見如來。
華嚴雲。
文殊在東方金色世界。
亦雲。
在東北方清涼山中。
亦名五頂山。
是皆化迹。
今以文殊在八葉中西南方也。
又安第二重中東方(雲雲)又觀世音三昧經雲。
觀音過去成佛名正法明如來。
又經雲。
在南海中補陀落山。
大法鼓經雲。
彌陀滅後觀音成佛名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今在極樂以為補處。
是皆化迹。
今安八葉東北方也。
或雲。
在西北葉(雲雲)彌勒經疏雲。
慈氏在釋迦前十二年。
滅生都率天。
今安八葉西北方也。
虛空藏經雲。
虛空藏從東方來。
或經雲。
從西方來。
或經雲。
從南方來(雲雲)地藏經雲。
地藏從南方來(雲雲)當知一切諸佛菩薩化迹無定方處。
遍一切方故安諸方無複妨難(雲雲)問。
行者自身曼荼羅上觀諸尊時觀何尊形耶。
答。
若金剛頂觀心處。
心八分肉團以為月輪上觀四種曼荼羅身。
今大日宗觀彼八分以為八葉上觀三種曼荼羅身。
前引即身成佛義釋大日經四種曼荼羅身。
是唯金剛頂說。
今依大日經本尊三昧品雲諸尊有三種形。
謂字印形貌。
彼字有二種。
謂聲及菩提心。
印亦二種。
謂有相無相。
尊形亦有二種。
謂淨非淨。
彼二種尊形成二種事。
有相故成就有想悉地。
非想故随生非想悉地(雲雲)又金剛頂一一尊處皆觀月輪。
今大日宗皆觀圓明(雲雲)
問。
經意雲何。
答。
義釋雲。
本尊者梵音娑地提縛多。
若但雲提縛多者直雲所尊之義也。
本尊亦雲自所尊謂自所持之尊也。
彼字二種。
謂行者最初修行字略有二種觀字義。
一但觀菩提心。
即是字也。
謂阿迦遮吒多婆野等。
但舉其首。
然諸字皆是也。
以為初首故雲。
菩提心也。
或觀字輪或觀種子皆是也。
二或不觀字但念于聲。
如鈴铎等印形。
亦二種。
謂有色即形是青黃赤白等色。
形者方圓三角等形。
屈申坐立及所住處之類也。
印謂所執印。
是刀棓罥索金剛杵之類也。
初心約緣而觀先現畫尊等名為有形。
後漸純熟但從心現不約外緣故雲無形。
本尊形有二種。
初因有相先觀圓明。
佛菩薩印身以有想故名為非淨。
由此有想住清淨處名為淨也(雲雲)轉字輪品亦畫三種。
謂種子印尊形。
随畫其一(雲雲)瞿醯亦同(雲雲)若集經畫三種。
謂名号印尊形。
随畫其一(雲雲)若具緣品義釋雲。
凡畫諸尊先觀種子轉成尊身(雲雲)若瑜伽中先觀月轉。
上觀蓮華上觀種子。
轉成三摩耶形轉成尊身(雲雲)若秘密法品諸尊皆畫六種。
謂種子及壇色。
種子及三摩耶。
印種子及本尊形(雲雲)私雲。
字具五種。
謂梵号。
種子。
真言。
音聲。
所诠(雲雲)印具五種。
謂梵點。
印。
手印。
三摩耶印。
壇色印。
所表(雲雲)尊具五種。
謂主伴相好。
五大色圖畫七寶。
臘木雕鑄。
所诠(雲雲)
問。
何故本尊如是種種似世間事。
答。
皆是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