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四

首頁
    将阿字配解法華經中開示悟入四字也。

    開字者開佛知見。

    即雙開菩提。

    如初阿字是菩提心義也。

    示字者示佛知見。

    如第二阿字是菩提行義也。

    悟字者悟佛知見。

    如第三暗字是證菩提義也。

    入字者入佛知見。

    如第四惡字是般涅槃義。

    總而言之具足成就第五惡字是方便善巧智圓滿義(雲雲)今雲。

    若都法若五部各以此等五阿字義名為五法以為各各種子諸字五轉。

    且約金剛界大日尊嚩字以第一阿字菩提心義觀心月中發菩提心是嚩。

    以是第二阿字菩提行義觀心月中成金剛心是嚩(引)以第三暗字證菩提義觀心月中成金剛身是鑁以第四惡字入涅槃義觀心月中成佛身圓滿是嚩(入)以第五惡字方便智義觀心月中成佛以後現八相等是嚩(入引) 問。

    第四金剛身中。

    真實經雲。

    我身已成金剛薩埵頂有寶冠。

    五方化佛結跏趺坐。

    略出經雲。

    盡虛空中所有一切如來身口意金剛界悉入自身金剛體中。

    一切如來現證菩提為金剛身。

    大瑜伽雲。

    自身為金剛蓮華(雲雲)三文相違雲何(四一)又以此身配身證菩提雲何(四二)第五佛身圓滿中真實經雲。

    三世諸佛及其眷屬微塵菩薩無數天龍從十方界入出我身。

    如五方色青黃赤白及以雜色是五方佛。

    入我身中具三真實總成我體。

    諸佛所證唯此法身。

    次報身真言中雲。

    法與非法本性清淨。

    譬如蓮華。

    我今觀此即是報身。

    雖似受用衣服飲食諸天音樂心不染着。

    次化身真言中雲。

    種種相狀具八聖道。

    或為一一衆生各變化身。

    或觀一切有情各成一佛。

    乃至廣說八相利他。

    次堅固常住三身真實。

    略出經中次五佛加持。

    次五佛灌頂。

    次五佛系鬘。

    次百字加持。

    次成等正覺(即真實經法身真言)次一切如來皆入薩埵金剛中加持現證。

    次發五智菩提。

    次現八相利他(雲雲)大瑜伽中次觀身為本尊。

    次五佛加持。

    次五佛灌頂。

    次四佛系鬘。

    次被甲等(雲雲)三文相違雲何(五一)又以佛身圓滿為入涅槃雲何(五二) 答。

    金剛頂第四相雲。

    我見月輪中金剛。

    疏名堅固普賢心。

    第五相初雲。

    所有遍滿一切虛空界。

    一切如來身口意金剛悉入薩埵金剛。

    是明第四真言所為。

    略出經中引斂已了。

    先有加被金剛堅固真言。

    與金剛頂堅固普賢心異也。

    次盡虛空界一切如來身口意金剛悉入自身真言。

    是金剛頂堅固普賢心真言同也。

    故有紛亂。

    文相難見。

    今依二經為定。

    略出為差。

    大瑜伽雲。

    自身為金剛蓮華略也。

    可言金剛蓮華薩埵(四一)真實經金剛身中雲。

    金剛薩埵即是毗盧遮那變化身(雲雲)故成其身名證菩提(四二)第五相中三又廣略雖不同。

    而彼此相成遂無異轍(五一)三身果中大菩提智大涅槃斷名入涅槃。

    非八相中方便涅槃(五二) 問。

    第四相中如文殊瑜伽中雲。

    一切諸佛菩薩皆入身中名金剛身。

    不雲蓮華薩埵。

    何故必以虛空一切如來三密悉入自身屬第五相。

    答。

    一切如來三密金剛悉入自身是第四相真言所為。

    以一切如來三密金剛悉入自身故入第五相。

    若随五部亦有五部薩埵五部如來(雲雲) 問。

    第五相中金剛頂與大瑜伽及略出經多有不同。

    次第如何。

    答。

    金剛頂有四義。

    一虛空界如來悉入薩埵金剛。

    二一切如來以金剛名号金剛界。

    金剛界灌頂。

    三金剛界菩薩白言。

    我見一切如來為自身。

    四一切如來告言。

    具一切形成就觀自身佛形。

    今以略出經及大瑜伽文足之。

    第一法次五佛加持。

    第二法有五佛灌頂。

    次有五佛系鬘。

    第三法即百字加持同也。

    第四法即成等正覺。

    又金剛頂加持現證亦有五義。

    一金剛界菩薩現證自身如來。

    疏引真實經雲。

    三世諸佛及眷屬等從十方界入出自身等文雲。

    即此義也。

    二白言諸如來加持于我令此現證菩提堅固。

    三一切如來入金剛界如來中。

    疏雲。

    五方如來即能加持。

    金剛界如來所加持者。

    四金剛界如來當彼刹那頃現證等覺一切如來平等智。

    入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證一切如來法平等智自性清淨。

    則成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光明智藏如來應供正遍知。

    疏雲五句如次現證五智菩提也。

    五一切如來複從一切如來薩埵金剛出。

    以虛空藏大摩尼寶灌頂發生觀自在法智。

    安立一切如來毗首羯磨。

    疏引心要說于心證得此四智慧。

    故令諸衆生圓滿四智慧令諸衆生受用四智三摩地智之文今以二經會之即彼加持現證與發五智菩提之二文也。

    又金剛頂從此以後亦有四義。

    一現證以後往詣須彌盧頂金剛摩尼寶峰樓閣。

    疏引經雲。

    毗盧遮那如來于色界頂第四禅成等正覺即下須彌山頂。

    是三世諸佛常說法處。

    真實經雲。

    時婆伽梵住妙高山三十三天帝釋宮中摩诃摩尼最勝樓閣。

    三世諸佛常說法處。

    分别聖位雲。

    一切如來從薩埵金剛出。

    乃至令發生善巧智。

    令往詣須彌山頂。

    訣雲。

    妙顯山舊雲妙高。

    名堅勝。

    法界座種也。

    今人共号為須彌座者從此立名。

    非是須彌盧山四寶所成者。

    此妙高顯猶如彼山。

    故以喻之。

    二金剛界如來以一切如來加持于一切如來師子座一切面安立。

    疏引分别聖位雲。

    施設四方坐師子座。

    三時不動如來。

    寶生如來。

    觀自在王如來。

    不空成就如來。

    以一切如來加持自身。

    疏引分别聖位雲。

    四方如來複加持毗盧遮那佛。

    四婆伽梵釋迦牟尼如來一切平等善通達故一切方平等觀察四方而坐。

    是諸如來就坐而坐。

    三方為婆伽梵。

    北方不空号為釋迦(雲雲)今以二經會之即是三身八相等也(雲雲)第五相中前後合有十三義門(雲雲) 問。

    此是都法若随五部如何行之。

    答。

    随以一部行之思之可知。

    問。

    其中灌頂有幾種耶。

    答。

    義訣雲。

    以五智印三昧耶灌普賢頂及一切衆生。

    授以智印。

    一金剛智三昧智。

    二寶印智三昧智。

    三法輪智三昧智。

    四羯磨智三昧智。

    五一切如來法界智三昧智。

    五智印門一一複别五相灌頂之法。

    一者光明灌頂。

    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也。

    二者甘露灌頂。

    謂以部主真言加持香水也。

    三者種子灌頂。

    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

    四者智印灌頂。

    謂部主所執印契加持。

    五者句義灌頂。

    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理。

    想布彼心。

    能解如是甚深次第想念運用加持自地。

    是人堪受大阿阇梨位也(雲雲)略出經自灌頂有五部别行法。

    而無都法師灌頂。

    亦五部别行不同。

    若大灌頂鱗次行之(雲雲)若大瑜伽唯有五部都行自灌頂法。

    而無五部别行之法(雲雲)大瑜伽是自念誦法。

    略出經是師灌頂法故爾。

    問。

    五種灌頂幾通自他。

    答。

    并通自他。

    但凡夫位不能放光。

    若師若自須用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之觀。

    問。

    大日宗秘中深秘法中其師先在壇門作自灌頂。

    又觀行者欲念誦時作自灌頂并觀自身。

    五輪同體為地為身。

    中觀八葉海會。

    下有金剛持蓮華莖。

    海畔觀諸天等及供具等以為自灌頂法。

    今金剛頂何故不如此耶。

    答。

    此界亦同。

    初以五字成地成身。

    次以五相成身中觀月輪。

    乃至一切諸佛三十七尊來入身中成本身。

    五佛加持灌頂名自灌頂法。

    故此五灌頂法亦須胎藏而通用之(雲雲) 問。

    楞伽經雲。

    初地及等覺位并得二種住持力。

    一三昧住持力。

    二一切諸佛授與灌頂住持力。

    又諸大乘五十二位中第十住名灌頂住。

    與此中自他灌頂同異雲何。

    答。

    彼并通别教義。

    唯說他灌頂法。

    不知自灌頂法。

    若圓教中初住以上本下迹高。

    現三身佛。

    其中報身亦在尼吒。

    灌頂受位已入密藏具二灌頂(雲雲)若真言門凡夫以上位位常得自他灌頂(雲雲) 問。

    通佛坐天衣上别佛七寶樹下。

    并無尼吒灌頂受位。

    何言彼是通别義耶(一)通别菩薩未知真言。

    何有五種他灌頂耶(二)圓教菩薩虛空為座成報身佛。

    何言尼吒灌頂受位(三)圓亦未知密教。

    何有真言二種灌頂(四)真言凡夫未遇諸佛。

    唯是應有自灌頂法。

    何有他灌頂中諸佛菩薩放光灌頂(五)前雲。

    七人修此三摩地觀。

    若爾此二種灌頂法亦可七人共修(六) 答。

    天台通别教中不見尼吒灌頂受位之文。

    然以天台判唯識瑜伽佛地論等為通教。

    故彼中所說菩薩十地滿足後報利益。

    往尼吒天現報利益。

    入金剛定斷習成佛。

    是屬何教(一) 彼大菩薩十地滿心運心身直往色究竟天出過三界。

    淨妙國土坐無數量大寶蓮華而不可說海會菩薩前後圍繞。

    十方法界諸佛菩薩放大光明入菩薩頂。

    以無垢缯系于頂上。

    授法王位尊重贊歎。

    此中唯說光明灌頂。

    未說自餘四種灌頂(二)圓教菩薩虛空為座成三身佛。

    其虛空座即三身佛。

    而無身士差别之相。

    三身一體亦無差别遍一切處。

    強名虛空。

    非以上虛空而名虛空。

    如涅槃經譬如虛空非内非外非兩中間一切處有。

    乃至廣破十種邪計虛空。

    故知虛空是一切處之異名也。

    不空罥索經雲。

    三身一體皆平等。

    毗盧遮那自性身。

    普賢觀雲。

    釋迦亦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

    其佛住處名常寂光。

    金剛般若論雲。

    智集唯識通。

    如是取淨土非形。

    第一體。

    非莊嚴。

    維摩疏等亦說圓佛身土不二。

    佛身佛土遍一切處。

    三身成佛皆現五相。

    自證化他常平常差。

    尼吒灌頂豈非外現(三)圓教名理秘密。

    真言事理俱密。

    然菩提心論雲。

    是說三摩地法于諸教中阙而不書不書者。

    是佛雖說之而傳法者阙而不書。

    何況圓人初住已入秘藏。

    秘藏自具事理俱密。

    自得真言自他五種灌頂之法(四)諸佛三密遍一切處。

    無記記記有感自應。

    大日抄記引金剛頂大梵天王摩醯首羅等世間福智自在力。

    若有衆生歸依之時各現其前說法利益。

    彼天王等不作是意。

    我應其人為其說法等之譬喻以顯法身遍一切處感應利導。

    以常途雲法身不說法利益之言名為不了義也(雲雲)故知真言凡夫以上修自灌頂之時諸佛菩薩即處即現亦授灌頂。

    但以盲愚未得都見(五)前七人者。

    一法性身。

    二自受用。

    三他受用四受職菩薩五後身菩薩。

    六頓悟菩薩。

    七漸悟菩薩。

    此七種人皆用二種五灌頂法。

     問。

    天台圓教佛說此灌頂法可名事理俱密。

    何名理秘密教(一)傳法聖者阙而不書。

    是誰阙之(二)此七人中法性身(二)受用受職名通通别圓。

    後身頓悟漸悟名亦通五教。

    今雲前七亦通彼耶(三)前雲。

    大日垂迹現四教佛各于其中開會外迹。

    若依此義大日唯會四教佛果。

    不會二乘人天。

    與大日宗十界皆入曼荼羅時會其本習即身成佛相違(四) 答。

    天台圓教唯随顯了名理秘密。

    若約隐密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