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圓如●蘇(上)字(是娑字聲)以金剛圍之(當是金剛有焰光也)其金剛亦在漫荼羅四邊如上也。
所謂●嚩字者。
此漫荼羅正圓而白耳。
亦在花台之上。
其中有大日如來。
以下皆放此也(私雲。
如蘇字者。
或本雲如●嚩字。
)(注雲。
是波字聲。
雲雲。
言嚩字者尤可然也。
但波字聲并蘇字等者可思)又私雲。
或本如上也。
下作圖
又軌雲。
彌陀真金色。
月輪波頭繞
經說蓮華藏印了雲。
其漫荼羅如月輪相。
以波頭摩花而圍繞之。
義釋雲。
漫荼羅如前作圓月輪。
但以四蓮圍之為異耳。
中亦觀大日如來私雲或本異耳下作圖又軌雲。
鼓音曼荼羅。
半月空點圍。
經說如來萬德莊嚴印了雲。
其曼荼羅猶如半月形。
以大空點圍之。
義雲。
漫荼羅半月形。
而側以點圍之。
餘如前思之也。
私雲。
或本此次作圖
又軌雲普賢曼荼羅。
滿月金剛繞
經說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了雲。
其漫荼羅如迦羅舍滿月之形圓也。
以四金剛圍之。
餘如前私雲。
或本次作圖今謂。
壇形應如滿月而作瓶者。
似違疏也
又軌雲。
觀音頗梨色。
彩虹金剛幡
經說世尊陀羅尼印了雲。
其漫荼羅猶如彩虹。
而遍圍之垂金剛幡。
義雲。
其漫荼羅如虹形。
有諸色間錯猶如虹之暈色也。
其形如覆虹。
其下平上有金剛之幡也。
從上來諸曼荼羅有蓮有金剛有點等。
今此漫荼羅一一皆取以莊嚴圍之相間錯也(更問)
又軌雲。
文殊郁金色。
虛空雜色圍
經說如來法住印了雲。
其漫荼羅猶如虛空。
以雜色圍之。
有二空點。
義雲。
漫荼羅虛空形(方形作之)雜色間錯。
此是虛空色也。
如空中含一切色像。
如來大空智含一切法也。
其兩邊各一點挾之私雲。
或本作圖
又軌雲。
慈民黃金色。
虛空用青點
經說世尊迅疾持印了雲。
其漫荼羅亦如虛空。
而用青點嚴之。
義雲。
漫荼羅同前虛空。
但改作青色。
以衆多白點圍繞之私雲。
或本作圖私雲。
說八印不雲寶幢等。
印亦不雲八葉印。
案經等及疏。
初)(文似為花台大日印也。
但疏末文雲。
複次第一東方寶幢佛乃至第八東北觀自在。
當知此八印毗盧遮那印)(也。
如東方印則寶幢佛印亦是大日如來印。
他放此也。
雲雲。
此九尊曼荼羅。
經及諸軌處處散說。
文義不)(明。
意在深秘。
今聚置一處欲令人易。
見。
但每思聖旨甚多怖畏。
南無大日如來哀愍覆護)安公持誦不同雲。
其台上想十二字者。
私雲。
此十二字是五佛種子故。
須以●●●●(大日)布之中央。
字首四向。
初●安東。
次第布之。
●●(彌陀例如互安中台之時。
先以彌陀而為語端。
以行者向東座。
彌陀近在行)(者前故取而言之)布西。
●●(天鼓)布北。
●●(寶幢)布東。
●●(花開)布南。
并以字首向外。
即是西北東南順行布之
(九壇上安或尊形或印或字。
轉字之法亦準前壇。
此有二文。
一依秘密法可安九尊。
二依八)(印品安随一尊。
私問。
八印品文雲何。
答。
彼義釋八壇皆令觀大日故雲爾欤。
文雖不明。
)(義意可然。
學者可決
私雲。
東南壇。
經雖言瓶。
疏取腹圓。
而今令)(取瓶形。
又西南壇。
經雲虛空形。
疏注雲方形。
可詳。
西北同之)
(私雲。
持誦不同出此二圖。
今謂是都壇中八葉壇也。
一圖之中難盡其義。
為令具知作三圖欤。
十字為界。
可詳
秘蜜壇都(持誦不同作秘密都壇)
(私問。
何故無耶)
大日别壇三重
(大日别壇第二重有二文。
一依不動壇文。
以三都衆為第二重。
故以不動安中。
大日安寶憧側。
二準諸尊壇。
以大日諸三昧為第二重。
此布列中有二說
私雲。
此文不明。
可決。
又此中諸尊各各别壇方圓三角等相具在義。
又第四阿阇梨所傳圖位中。
更挭。
問。
此三重别壇出何文耶。
答。
是安公義推也。
抑彼持誦不同依秘密品意作都别壇圖。
今法今軌融會諸壇取其秘要。
故此中出之。
下去亦如此
第二東方遍知壇(安公雲。
佛部尊别壇。
名如來曼荼羅。
亦名佛部曼荼羅)
軌雲
複次秘密主如來曼荼羅
猶如淨圓月内現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在于白蓮花
空點為标幟金剛印圍繞
從彼真言主周匝放光明
佛坐道樹下持此降四魔
方名遍知印能具多功德
生衆三昧王次于其北維
道師諸佛母光曜真金色
缟素以為衣遍照猶日光
正受住三昧複次七俱胝
佛母菩薩等複于彼南方
大勇猛菩薩大安樂不空
金剛三昧寶救世諸菩薩
大德聖尊印方名滿衆願
真陀摩尼珠住于白蓮花(私雲。
此文出具緣秘密兩品。
今混雜引彼)(二文也。
但經隻說佛眼及諸菩薩二位。
此中加七俱胝佛母大勇大安樂不空等尊。
此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