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首頁
    與IDG的談判也許是拯救騰訊的救命稻草,他寫出了一份20頁的商業計劃書,洋洋灑灑,但是到了盈利預測這一段,怎麼也寫不明白,前後修改了6遍,還是語焉不詳。

    他還承諾劉曉松,如果撮合成功,可以送他5%的騰訊股份。

    與王樹約定見面那天,馬化騰腰椎間盤突出發作,正卧病在床,曾李青硬是将他從病床上拉起。

     那是一次很戲劇性的見面。

    坐下來不久,王樹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前途未蔔的項目。

    “如果我們IDG不給錢的話,騰訊可能馬上死掉;給錢的話,前景也不明朗。

    ”他一邊翻着商業計劃書,一邊漫不經心地問馬化騰:“你怎麼看你們公司的未來?”病恹恹的馬化騰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我也不知道。

    ”曾李青在一旁臉色大變。

    很多年後,王樹回憶說,正是馬化騰的這個回答讓他對馬化騰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斷,這是一個很實在的領導者,值得信賴和合作。

    ” 騰訊項目被上報到IDG北京總部後,高級合夥人王功權帶隊南下考察,他回憶說:“我們一起飛到廣東,坐在那裡,就逼着馬化騰說這個東西到底怎麼賺錢。

    那個時候,OICQ大家都在用,可是用戶在哪裡不知道,用戶是誰也不知道,所以這個錢怎麼收呢?我們幾個人拷問了馬化騰一個晚上,都過了淩晨,他隻是表示,知道這個東西大家喜歡,但不知道向誰收錢。

    ” 最後促使IDG冒險投資騰訊的原因有兩個:第一,OICQ的确是個受歡迎的好東西,盡管沒有人知道它如何賺錢;第二,也許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在1999年的3月,如日中天的美國在線斥資2.87億美元買下了以色列的ICQ。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ICQ仿效者,OICQ也許真的值一些錢。

     在IDG表示了投資意向的同時,曾李青又通過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香港盈科,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創辦的企業,當時正因數碼港項目聲名鵲起。

    盈科一直試圖進入内地市場,投資騰訊也許是可以試驗的棋子之一。

     在那份給IDG的商業計劃書上,馬化騰和曾李青将騰訊估值為550萬美元,願意出讓40%的股份,即募資220萬美元。

    而這幾乎沒有什麼盈利根據。

     王樹問馬化騰:“騰訊憑什麼值550萬美元?” 馬化騰答:“因為我們缺200萬美元。

    ” 馬化騰後來解釋說:“我們是按未來一年需要的資金來估算的,購買服務器加上發工資,預估需要1000萬元,這樣倒算出公司估值為多少。

    我們不願意失去公司的控制權,所以能讓出的股份,最多是一半。

    曾李青寫的是200萬美元,我咬了咬牙,又加了20萬美元,因為還要送一些股份給兩個中間人。

    ” 整個融資談判進行得還算順利,曾李青奔波于深圳、廣州和香港三地,對IDG說盈科那邊很積極,對盈科則說IDG馬上要簽字了。

    “盈科比較猶豫,抱着可投可不投的姿态,相比之下,IDG還算積極。

    其實,他們都看不清楚,就互相壯膽,說一家投,另一家也跟投。

    在最後時刻,王樹提出了對賭條款,在協議簽訂後,先投一半的資金,我們在一年内須達到一定的用戶數量,否則另外一半的錢就不給了,而他們仍然占20%的股份,我們答應了。

    ”曾李青說。

     就在協議敲定的過程中,騰訊的賬上已經彈盡糧絕了。

    王樹回憶說:“我現在還記得,因為要起草各種法律文件,而且公司的錢在境外,進入中國需要報批外管局,手續很複雜,至少要一個月錢才能到賬。

    可騰訊這邊等不及啊,于是我拜托廣州的一個朋友,請他個人先墊資450萬元給騰訊救急。

    ” 投資協議是在2000年4月簽訂的,三方沒有坐在一起舉辦任何儀式,隻是通過傳真機,各自簽字了事。

    那天,5個創始人默默地圍在傳真機前,看着協議一頁一頁傳過來,馬化騰問曾李青:“就這麼簽了?”曾李青督促說:“就這麼簽了吧,再遲就來不及了。

    ” 真的再遲就來不及了。

     IDG與盈科投資騰訊的那個時刻,正是互聯網世界由大晴轉大陰的“窗口時間”。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互聯網經濟突然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投資概念。

    主要以互聯網公司股票構成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1991年4月隻有500點,到1998年7月跨越了2000點大關之後,猛然走出一波痛快淋漓的跨年大行情,到2000年的3月9日,納斯達克指數赫然突破5000點,舉世一派歡騰,市場的繁榮把人們對互聯網的熱情推到了沸騰的高度。

    美國商業戰略家加裡·哈梅爾像先知一樣地宣稱:“當下正是改寫遊戲規則的千載良機。

    ” 與世界資本市場相呼應,中國的股市也在1999年的5月19日突然出現井噴行情,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上證綜指一舉沖到1700點,漲幅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