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也沒有立過軍功,把這樣的人封為王,有軍功的人當然不滿,于是又急忙把陳玉成封為英王,把李秀成封為忠王。
從此,“王”如雨後春筍,如今已經數不清了。
稱王也沒有多大實際利益,确如程學啟所說,簡直可笑,清朝正三品的官倒比什麼比王、納王更實在,更有分量。
“不可以把慕王幹掉嗎?”
“可以的。
比王、納王都會同意,甯王大概也不會有問題。
”
“甯王是誰?”
“周文佳。
”
“什麼!他也當了王!”
“談談條件吧……”
策反正在進行。
最後決定,汪安鈞先幹掉譚紹光,然後打開城門。
清軍方面也接受他們的歸順,會給他們和程學啟投降時同樣的待遇。
譚紹光在會議席上被汪安鈞和天将汪有為二人刺死,另有比王伍貴文、甯王周文佳、納王郜永寬、天将範起發、張大洲、汪懷武,共八人投降。
蘇州就這樣輕易地落入清軍手中。
“大人,那八人如何處置?”程學啟問李鴻章。
“按老辦法。
那裡面有對我們有用的人嗎?”李鴻章顯然不高興。
“明白。
”程學啟露出有苦難言的表情。
這八個可憐的投降派就這樣被殺了。
戈登的常勝軍在蘇州遭受的損失最大,戈登積極搞策反工作。
他主張必須要遵守協議,因此對殺死降将的做法極其憤慨,同李鴻章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戈登與華爾不同,他出身蘇格蘭名門貴族,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軍人,他認為違背協議是可恥的行為。
兩月前,蘇州太平軍曾同意戈登在親筆信中提出的要求,釋放了美國人巴鸠文(華爾死後,一度指揮過常勝軍)及其被拘留在蘇州負傷的部下,戈登評價這是紳士風度。
對方有紳士風度,而李鴻章口頭答應寬赦,卻把人殺了。
“無恥!”
戈登對李鴻章的卑劣行為無法忍受。
他連見李鴻章一面也感到厭惡,因此給李鴻章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
信上說——
蘇州受太平軍統治三年,由于八名降将歸順,方才攻陷。
任何人都應該遵守歸順協議,你卻違背協議。
你應退出蘇州,辭去江蘇巡撫職務,巡撫職務印章由我代為保管,等候北京朝廷對你的處置。
否則,我将把常勝軍所占領的城市全部還給太平軍。
……
戈登還把常勝軍軍官召集到一起,在他們面前發表談話:“朝廷如不懲罰李鴻章,我常勝軍準備脫離其指揮,接受英國提督統管。
”
李鴻章沒想到戈登會震怒。
“對方是大逆不道的叛亂分子,朝廷交與我全權,我自可以決定他們的死活!”李鴻章想,“枉我推舉戈登當總兵……”總兵是将官,華爾曾受副将待遇,而總兵在副将之上。
戈登才三十歲,比華爾年輕得多,他在英國軍籍中隻是少校。
一個少校被推舉為将官級總兵,不知感謝也就罷了,竟然還讓我這江蘇巡撫滾蛋!李鴻章簡直無法理解。
常勝軍先後攻陷福山、太倉、昆山。
清軍所控制的常熟,若無常勝軍援救,恐怕早已為太平軍攻陷。
戈登已撤回昆山司令部,從他異常憤怒的情況來看,說不定真會把這些城市交給太平軍,李鴻章不得不拼命安撫他。
此後兩個月,戈登在昆山按兵不動。
李鴻章央求總稅務司赫德,請他說服戈登。
“現在正同太平軍作戰,要懲辦東部戰線的最高司令官,從朝廷來說是辦不到的。
”
“民間正在流傳常勝軍要倒向太平天國的謠言。
”
“李鴻章可能要改組常勝軍。
這樣一來,我大英帝國将要大大喪失對清國的影響。
”
赫德用這些話說服了戈登。
赫德比戈登還年輕兩歲,他後來擔任清朝外交顧問,在外交談判中發揮了不小的本事。
他在人品上也确有吸引人的地方,加上他又說出“我大英帝國”之類的話,戈登不得不心回意轉。
一八六四年二月二日,戈登會見李鴻章,提出同太平軍作戰的策略,建議從無錫進攻宜興,以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斷絕浙江太平軍同江蘇太平軍的聯系。
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太平天國的天京失陷了。
這一天是同治三年陰曆六月十六日,按太平天國曆法,是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
這一天,連理文待在長江中的英國商船上,譚七在他身邊,把望遠鏡對準天京。
“不能讓譚七也遭遇不測!”
譚七早就想回天京,但連維材出主意将他留在上海。
譚七最後來上海聯系,是為了通知天王去世的消息。
五十二歲的洪秀全已卧病在床二十天。
天王府深宮後院,譚七進不去,他早聽說天王得病,天王臨死時的情況,他隻是從醫生那兒聽到的——
“把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