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選茶。
“在上海的時間越來越多啦!”連維材自言自語。
金順記總店在福建廈門,但買賣的中心似乎已轉移到了上海。
他想盡可能讓年輕人去挑重擔子,自己退居二線。
他今年六十八歲,快近古稀之年。
在金順記是否要改組的問題上,他感到猶豫。
他雖盡力從一線上退下,但他仍是金順記的核心,這個核心太強大了,盡管各地分店衆多,隻要他在,就可以統率這些分店,順利運轉。
“可我要是不在了呢……”他考慮起這個問題。
金順記是按現行組織繼續下去,還是讓各個分店獨立經營,他下不了決心。
兒子們當中若有特别傑出、有領導力的人,維持現狀未嘗不可。
可是,四個兒子性格各異,沒有一個出類拔萃。
若由長子繼承,統文也許有統率能力,卻粗枝大葉,連維材不放心。
“隻有改組!”連維材停下選茶的手,自言自語。
可供參考的是外國的組織。
中國不論多麼大的商業組織,都不可能完全脫離所謂的家。
拿廣州十三行貿易家來說,最大的怡和行就屬于伍姓家族,脫離伍家,就沒有怡和行。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就與特别家族沒有關系。
東印度公司曾是英國入侵東方的尖兵。
現在在上海的英商,不論維多商會,還是查頓—馬地臣、颠地或巴塔菲爾等更大的商行,雖都冠以個人名字,但并不像中國商行那樣與家有着緊密聯系。
連維材長期與英國人做交易,知道他們商業組織中有一個重要因素——share(股份)。
連維材在考慮這個問題時,中國還沒有公認的譯語。
連維材會英語,他用原文來考慮“股份”的問題。
每次談判困難,英商便要提出:“一定要跟shareholder(股東)們商量……”
連維材找人請教過這個問題,自認為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
“這種組織很有意思!”他平常一直這麼認為。
金順記不論是原封不動,還是分開,這種組織都應當研究,然後吸取其中積極的因素。
在做決定前,必須要認真研究。
“就要到孫子的一代啦!”他的手指又開始動了起來,幹透了的茶葉被揉成粉末,從他指縫落下。
最大的孫子已經十五歲,是長子統文的兒子。
“比我小時候愛學習,成績也很不錯……”連維材想起統文來信中的這兩句話。
在念這封信時,連維材的妻子阿婉笑道:“要是不如統文成績好可就糟了。
很少有像他那樣不愛學習的孩子。
”
“讓統文的孩子到英國去學習怎麼樣?”
“好主意!”連維材想到這裡,站了起來。
他這人一旦打定什麼主意,馬上就要付諸實行。
他馬上就給統文寫信。
至于留學地點,可以跟哈利·維多商量。
“對,如星也去……”
如星是西玲的女兒,和統文的兒子同年。
也許如星也呼吸點外國空氣為好,但關于如星的事,必須要說服西玲。
西玲從北京回到上海後,去了趟香港,又回到上海。
如星一直住在上海。
連維材走進西玲的房間。
“要不要讓如星到外國去學習學習呀?我打算把統文的孩子送到英國去。
”他單刀直入。
“是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吧?”事情太突然,連西玲也皺了眉。
“是的。
”
“考慮到孩子的幸福嗎?”
“那還用說嗎!”
“那孩子的幸福憑靈機一動就能決定嗎?”
“也有所謂的靈感嘛!”連維材應答沉着,看來不像臨時想到而馬上說出來的。
“明白了。
您說的話不會有錯。
不過,我不願她去英國!”
連維材默默地點頭。
“如星去的地方,我也要去。
”
“我早就想到你會這麼說。
”連維材苦笑。
“那麼,可以嗎?”
“當然可以。
”
“不過,不會馬上就走吧?”
“那當然,決定了留學的地方,還要進行各種聯系。
”
“那麼,我在這期間要去幹一件事。
”
“一件事?在什麼地方?”
“天京。
”
“非去不可嗎?”
“嗯,一定要去。
天王密使已來到此處。
”
“天王密使?”連維材一時說不出話來。
不論什麼事,隻要關系到西玲,都會叫人大為吃驚。
而且,她一旦打定主意,想叫她打消,幾乎是不可能的。
連維材毫無辦法,隻好笨拙地幹笑幾聲。
在楊秀清上面,隻有一個深居天王府,不知在幹什麼的洪秀全,下面是北王韋昌輝。
他必須要爬上去,同時踢開下面的人。
楊秀清對洪秀全毫無警惕,他根本不承認洪秀全有什麼實力。
楊秀清自認對洪秀全很了解。
能讀會寫,有基督教知識——楊秀清隻在這兩點上承認洪秀全比自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