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自己看到有人潛入學校,但有人認為也可能是他看錯了,說不定是正從學校裡出來。
”
“你們真夠辛苦的啊。
”
“在自殺說中,這個人影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簡單地說,正是這個人,将禦崎老師的自殺僞裝成了他殺。
按最普通的常識判斷,這人事先并不知道禦崎老師要自殺。
我們推測,他恐怕是被禦崎老師叫去的,可去了一看,眼前卻是禦崎老師的屍體,旁邊還放着一封信……”
“信?遺書?”
“大概是指示信一類的。
我們推測,現場應該有指示他想辦法将現場僞造成他殺的信。
”
“那麼,确實有嗎?”
“不,實際上沒有。
”
“嗯?”
“好了,這件事待會兒再說。
先說說你為什麼會覺得禦崎老師要把自己的死僞裝成他殺吧。
”溝口抱起雙臂,目不轉睛地注視着我。
“為什麼?因為……”我蹙眉思索,隻冒出來一個念頭,“不願讓人知道自己是自殺的。
”
溝口撲哧一聲笑起來。
“是啊。
聽說她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所以不排除這一可能。
但我們又想,這會不會是一種複仇呢?”
“複仇?向誰?”
“當然是你了。
”溝口簡潔地說,“因受你折磨才選擇自殺,報複你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為了暗示兇手是你,才用繃帶作為兇器。
”
“這樣啊……”我一時間胸悶難當,幾乎要吐出來,“可是,錯又不在我身上!”
“嗯,站在你的角度,的确如你所說。
”溝口緩緩點了點頭,“但禦崎老師也自有說辭。
有人提供了一條令我們非常感興趣的證言,稱禦崎老師曾對一個熟人說過,監視宮前由希子的并非隻有她。
”
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凝視着溝口的嘴角。
溝口繼續說道:“那麼發生那起車禍時還有誰在場呢?我們裝作随意翻看的樣子查過學生指導部老師們的日程表。
當天,和禦崎老師一起行動的,隻可能是灰藤老師。
”
“因此你們才去車禍現場,拿着灰藤的照片四處打聽?”
“是這樣。
假如有人看到過灰藤老師,我們就可以據此盤問他。
但非常遺憾,這樣的證人遲遲沒有出現。
”
“看來他溜得倒快,”我咬着嘴唇,“根本就是個幕後黑手。
”
“總之,這樣一來,案件的大緻輪廓算是搞清楚了。
禦崎老師為了從自己導緻宮前由希子車禍身亡一事帶來的種種痛苦中掙脫,最終選擇了死亡。
但自殺并不代表忍耐,我們推測,她很可能想至少也要讓把自己逼入絕境的始作俑者、那個姓西原的狂妄學生背上殺人犯的罪名。
另外,為了報複把害死宮前的責任全都推給自己一人的灰藤老師,禦崎老師才又指示他将自己的自殺僞裝成了他殺。
”
“心理真陰暗。
”
“盡管到這裡為止的推理堪稱完美,但缺乏物證。
作為兇器的繃帶應該已被處理掉,唯一有可能找到的,隻剩理應拴在繃帶一端的重物。
”
“就是啞鈴吧?”
“沒錯。
”溝口回答,“剛才我提過,這一重物至少要十公斤以上,還必須是繩子容易綁牢的東西。
我們首先想,有什麼東西符合這幾個條件呢?其次,禦崎老師是從什麼地方獲取的?我們認為比較恰當的解釋是,老師在田徑社活動室拿繃帶之際,無意間發現了想要的東西。
當聽說有一隻啞鈴不見了時,我們就确信它作什麼用了。
而且,站在禦崎老師的角度考慮,沒有比這個更合适的了。
”
“是指比較容易到手嗎?”
“也有這方面原因,但還有更重要的。
首先就是它可以分開搬運,這可是非常關鍵的。
讓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把十多公斤的東西搬到三樓,通常情況下不是輕松的活兒吧?”
“啊,”我也明白過來,“如果是啞鈴,可以把圓形鐵片拆開,搬到樓上再組裝起來就可以了。
”
“而且還有後續考慮。
”溝口伸出食指,“實際上,我們發現的啞鈴足足有十七公斤。
你認為她是怎麼把這麼重的家夥從窗戶扔出去的呢?說得直接一點,估計禦崎老師把它拿起來都費勁。
”
“的确是這樣。
她是怎麼做到的?”
“那我就把謎底揭開給你瞧瞧。
”溝口将手伸進旁邊的課桌底下,取出一條十多米長的白色帶子。
不用說,這是繃帶縱向對折、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