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首頁
    中高手,徐茂公雖不及李靖,但是此其他人高明多了,所以他的估計,總不會差得太多。

     李世民道:“他既有這麼強大的實力,為什麼前次在長安不調來呢?那時若能将這股實力放在身邊,足取天下而有餘了。

    ” 徐茂公道:“這正是他的謹慎處,也是他的失敗處。

    當時在長安,誰也想不到世局變幻會如此之快,誰都不肯投入全力,因為那時誰最強,誰固可占據長安,卻要成為衆矢之的,要面對天下每一處反對的力量。

    李密不笨,他甯可把自己的實力放在金墉,而拿瓦崗的這一批人出來打頭陣,因為他心中也明白,我們這些人隻是為了江湖義氣而擁護他,畢竟是靠不住。

    ” 李世民一歎道:“既欲有天下,又存着私心,怎麼能成功呢?這種想法實在太笨了!” 徐茂公也歎道:“為天下而不存私心如殿下者,舉世又有幾人?所以我們才一心一意歸於殿下之門……” 李世民不想再談下去,因為深入下去,又要觸及他們兄弟不和的事,盡管李世民口中不承認,但心中何嘗不明白,自己在建成元吉眼中,是根芒刺,因此,他考慮了良久之後才道:“用拖的戰略能收功嗎?” 徐茂公道:“這個微臣可以保證,等藥師援軍一到,我們就可以雷霆之勢,摧枯拉朽,直取金墉。

    ” 李世民道:“李密會讓我們拖嗎?” 徐茂公笑道:“他當然也知道拖下去對他有害無利,但是他也不敢全力進迫的,因為他更不是那種舍得拼命的人,他一定會想别的方法來對付我們。

    ” “還能有什麼方法呢?” 徐茂公道:“這就難說了,可行之途頗多,比如說,設法去策動窦建德或王世充配合發難,叫我們首尾難以兼顧,或者是設法在京中活動,找人拉我們的後腿等等。

    ” 李世民道:“京師裡也能找到人拉我們的後腿嗎?” 徐茂公微笑道:“殿下,隻要朝中有人不希望我們戰事勝利,就會找很多機會來做這種事。

    ” 李世民道:“我隻是不知道如何扯後腿法?” 徐茂公道:“那方法太多了,比如說在聖上面前進讒啦、故意阻滞我軍的糧草補給啦、在我軍後方散布謠言啦。

    還有,就是唆動一些江湖人,趁火打卻,搶取軍饷,毀壞糧秣等……” 李世民一驚道:“這倒是不能不防,軍師,可有良策來預防這些擾亂呢?” 徐茂公道: “那要看殿下決定采用那一種策略了。

    ” 李世民道:“既是緩攻於我有利,我自然采取拖的策略,隻不過我倒不是為了保全實力,而是珍惜我大小三軍的生命。

     他們不是我的而是屬於大唐的,能夠避免無謂的犧牲,我必然應該遵從的。

    ” 徐茂公道:“殿下具此仁心,當必能使四海歸心。

    既然大戰略已定,其餘細節,微臣自會與秦元帥磋商,無勞殿下操心了。

    ” 秦瓊道:“其實殿下即使打算急攻,微臣也不會同意的,将在外軍命有所不受,殿下雖然受命監軍,但微臣為三軍之帥,行止決定,微臣仍有全權。

    ” 秦瓊一向是很和易的人,此刻突然說出這種嚴重的話來,使得李世民大為吃驚,連忙避席長揖道:“元帥,自從出軍以來,我一向尊重元帥的決定以及軍師的建言,元帥莫非對我有什麼不滿之處嗎?” 秦瓊道:“沒有,殿下仁心慈懷,以天下為重、生民為重,因此才能得到微臣等的愛戴,隻是殿下還有一點未能放開,就是每因私情而害大義。

    ” 李世民更為惶恐地道:“我始終不知道自己做過這種事,尚請元帥多作賜誨。

    ” 秦瓊道:“微臣不敢當,而且殿下也沒有什麼實際行動,隻是殿下心中,常有手足之情的顧忌,像這次伐李密,殿下明知是東宮的陰謀,卻仍要多方辯解,明知時機不當,仍然要考慮再三,才能作決定。

    這是很危險的事,設若殿下處處都要将私情置於天下之上,其結果必将是衆叛親離,人才求去……” 李世民汗流如雨地道:“是!是!元帥指點極是。

    ” 秦瓊又道:“老實說,我們這些弟兄之所以投向大唐,完全是因為藥師兄的關系,他手中挾有舉足影響天下大局的雄厚實力,更推拒了他義兄虬髯客隆情深惠而來扶助殿下,我相信他的抉擇,才一起投了過來,既不是為聖上,更不是為了東宮太子,也不是為了權勢富貴。

    我們不管去扶助那一個人,所得的重視也會此此刻更多。

    ” 李世民隻是連連點頭道:“是!是!世民對各位的鼎力相勸,一直是十分感激。

    ” 秦瓊道:“殿下,我們不是為了要你的感激而來的,我們是為了天下百姓,連年兵災不斷,百姓們實在太苦了,我們隻想扶持一個有為的明主出來,一統江山,好好地為生民謀福利。

    ”李世民這:“是!世民與各位也是同一心願。

    ” 秦瓊道:“微臣相信殿下是抱此存心的,但微臣要很放肆地說一句不該說的話,聖上實非明君,東宮尤非聖君之選,我們都寄望於殿下,殿下既以天下為己任,就該當仁不讓,為所應為,絕不可拿千萬人的期望來做人情,更不可以天下為酬,以全私情。

    ” 這番話說的太嚴重了,李世民簡直坐立難安,再看看帳下諸将,每個人都盯着他,等待他作個明白的表示,不禁更為惶恐,呐呐地道:“世民愚昧,請求賜誨。

    ” 秦瓊卻不放松他,緊逼道:“殿下若是隻會說這句話,微臣等保唐也隻到此為止了,帥印留在案上,微臣請别。

    ” 他這麼一說,羅成跟着道:“表哥等一下,你得先接受我這先鋒的辭呈,而後再辭元帥職務也不遲。

    ” 秦瓊道:“表弟!我隻表示個人的意思……” 羅成道:“表兄,你也知道我們三十六友中,很少有個人行動,我放棄了燕山的基業,放棄了現成的世子不為,跑到這兒來當個先鋒,就是因為你在這兒,不但是小弟如此,有許多朋友,都是随你進退的,你不幹了,我們還留下幹嘛?要走一起走好了!” 他們是在逼李世民表明态度了,而徐茂公更絕,李世民向他投過來求救的眼色,他不但裝着沒看見,反而幫着擠李世民道:“殿下,你應該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了,否則不但秦兄要去,帳下諸将,沒有一個會留下的。

    ” 李世民急着道:“我要如何表示呢?” 徐茂公道:“殿下若是不知道,則是不夠為明。

    若是裝不知道,則是不夠其誠,無論屬於何者,都不是延攬人才的手段與方法,連微臣也要求去了。

    ” 李世民知道今天不作個表示是不行的了,隻有道:“軍師、元帥,各位請聽我一句話。

    各位的意思我明白,隻不過君父在上,世民不能作不孝之人。

    ” 秦瓊道:“這當然,我們并不要殿下忤逆違抗聖上,事實上大家投唐保聖上,都是為了殿下,聖上春秋已富,不可能一直理天下,在聖上居位之年,殿下盡人子之孝,臣等亦追随殿下守人臣之道;可是在聖上千秋之後呢?” 李世民道:“我身為人子,不該想這件事。

    ” 秦瓊道:“殿下若是尋常百姓,是不該想這件事,但殿下身負社稷重任時,即當以天下百姓為重,必須考慮到日後的事。

    ” 李世民道:“這個父王到時自有決定。

    ” 秦瓊道:“這就是臣等今天必須要跟殿下講明的事情,若是聖上到時不能作個明智的決定,臣等這一生所作的努力,俱都白費了,豈不愧對上蒼?” 李世民道:“不會白費的,即使父王另立他人為儲君,各位的汗馬功勞仍是不容抹殺的。

    ” 秦瓊道:“殿下,叔寶等三十六友雖不敢說是江山棟梁之材,但沒有一個是功名利祿之徒,臣等以志同道合而結金蘭,相誓以此有用之身,為天下、為蒼生盡一份努力,作一番事業,誰都不存功名富貴之望,所以臣等對擇人而事十分慎重,臣等為殿下而投唐,卻不是為富貴而投唐。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