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首頁
     李世民為難地道:“我實在不能違抗父王的旨意,作一個不忠不孝之人。

    ” 秦瓊道:“忠與孝實難兩全時,望殿下能作個明确的選擇,若殿下決定做個孝子而不以國事為重,就請現在放臣等離去,免得到時候傷了君臣之情。

    ” 秦王痛苦地道:“各位為什麼一定要離去呢?” 秦瓊道:“因為我們雖然把這條命賣給殿下,那是獻給天下而非獻給殿下個人,不能給殿下拿來做全孝道而犧牲掉。

    ”李世民道:“元帥言重了。

    ” 秦瓊道:“不算嚴重,像叫我們現在去攻李密,這明明是削弱我們的實力,要我們跟李密同歸於盡;殿下又居心何忍呢。

    ” 李世民道:“我知道時機不當,但李密已反卻是事實,我們要去征剿他也勢在必行。

    ” 秦瓊道:“李密要反是必然的,但他不會現在反,而此刻亦非征剿之時。

    這一仗打下來,對我們雙方都不利,殿下至少應該上本奏明聖上,陳說此戰之利害得失,要求痛懲出主意的人。

    ” “這個家兄不會承認的。

    ” 秦瓊道:“不容他推诿,因為原來職司密探工作的劉文靜被誅後,業務轉到他手中去了,逼反李密是根據密探的報告,制策之人已肯定是太子無疑。

    ” 李世民低頭不向。

     徐茂公道:“殿下,孝雖以順為主,但必須行之以道,否則即是不孝。

    若殿下以愚孝而誤國,則是陷聖上於昏庸不明,那可不是孝道了。

    ” 這句話倒是李世民聽得進的,忙道:“先生教我。

    ”徐茂公道:“虞舜至孝,其父瞽叟見事不明,時以-屈加之杖責,舜輕則受之,重則遁之,是恐因受杖而死,緻乃父蒙不慈之名,可知行孝也有手段與分寸的。

    ” 李世民道:“為今之道,先生看我該怎麼辦?” 徐茂公想了一下這:“殿下直承将以僵持之略,俟李靖凱師後。

    會同軍力再作攻擊,而後不妨将責任推到臣等頭上,說諸将都明白這是東宮削除異己的手段,憤然欲改投李密,請聖上勿再作逼迫。

    ” 李世民道:“可以如此說嗎?” 徐茂公道:“對英明之主,如此說迹近脅迫,是不可以的,-聖上一向以穩重守成為尚,生性淳厚,想不到那些地方去,必須加以點明。

    以聖上的性情論,必然會接受的,否則真把這些人逼到李密那兒去,實非大唐之福。

    ” 李世民神色很沉重,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并不是糊塗得看不見此中的内情,但仍然允許建成如此做,目的是在打擊自己、削弱自己。

     徐茂公是看準了,這個條陳奏上去,父親會考慮得失而同意拖延戰略,隻是如此一來,父子間的感情将更為惡劣了。

    想到至親父子,父親竟會幫同兄長來對付自己,這實在是一件痛心的事。

    想到傷心的地方,不禁潸然淚下。

     這一來使得秦瓊等又不安了,連忙跪了下來道:“殿下請恕臣等無狀。

    ” 李世民道:“元帥請起,這不怪你們,實在是朝廷虧待各位了。

    軍師,上朝廷的條陳煩請先生執筆起草,一切都照先生的意思寫,然後用我的名義,以加急文書羽遞,飛報朝廷……” 這是接受的意思,徐茂公道:“殿下不必太為難,可以把責任推到臣等頭上來。

    ” 李世民道:“不,要說,我就要負完全的責任,隻是請先生措詞時委婉一點,略加暗示即可,父王是個很精明的人,一定看得懂的。

    ” 徐茂公見他的臉色很沉重,心情也很壞,不敢再去撩撥他,忙唯唯稱是,答應後退出了。

     徐茂公還沒有起草完稿,李世民卻将禀呈送到了。

     本來此類文書是他們父子的私函,也是最高的軍事機密,不容第三者過目的。

     可是李世民這封禀呈卻是送來公開封緘的,那表示了他對部下諸将的支持。

     禀呈中對這次逼反李密的事表示極度的不滿,說要剿滅李密,必須要俟李靖大軍班師,現在西征軍未返,而朝廷橫加壓力,促李密速叛,獻策者或别有用心,但責任卻在天子,為君者應以大局處着眼,不可偏私。

     然後說部下諸将,群情憤慨,鬥志薄弱,彼等本為李密舊部,以之攻李密已為不妥,若再施加壓力,則是促使其棄唐投魏,更甚者,彼等若無法安於唐,李靖所部亦将随之而去,以唐室自有之人力,保半壁江山亦不足,萬萬請父王三思。

     最後他以“理國務求無私”六個字,作為對父親的诤言。

     這份禀呈是李世民對父親措詞最強烈的一封,可是他剖析的利害,陳述的道理,卻是十分正确的。

    尤是其呈文後面的落款,他寫了“臣兒世民謹叩”。

     已往的書信中,他都是自稱兒臣,這次卻将臣字提上去,立意很深,表示自己是先以臣下的身份進诤,不是兒子給父親的家書了。

     羽遞是軍中文書,上面粘了雞毛,若是再将羽毛燒焦,就表示十分火急,使者動用驿馬星夜奔馳,一站站地傳下去,路中從不停歇,那是最快的通訊法了。

     所以禀呈遞到朝廷沒有幾天。

    因為上面加附了三根燒焦的羽毛,樞密院不敢耽擱,立即轉呈宮中。

     李淵正好跟建成在宮中議事,李淵有意栽培這個長子,所以大小的事都讓他參與,考驗一下他辦事能力。

    建成對每件事都能有正确的建議,隻是反應慢了一點,很多事都要第二天才能提出正确的辦法,有時第一天提了個很可笑的對策,到了第二天,往往又改過來。

     李淵心中暗歎,這個兒子還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他多虧門下有一批好幕客而已。

     見了那封遞書,李淵的臉色很沉重。

     建成忙問道:“父王,是不是老三那邊有什麼問題了?” 李淵道:“不錯,而且問題很大,你自己去看。

    ” 建成看完了之後,神色一變道:“這簡直是豈有此理!老二太不像話了,他居然教訓起父王來了,這可不能饒恕他,必須要給他一個重重的處分不可。

    ” 李淵道:“你弟弟一向恭順,突然寫了這樣一封信,的确是叫為父的很生氣,現在我想調你去接替他的工作,抓他回來治他的罪,你的意下如何?” 建成先是一喜,繼而道:“這……何須兒臣前往,父王下一紙诏令,叫他回來就是了。

    ” 李淵道:“召老二回來并不難,但是前方的軍務無人主持,老二一走,那些部隊很可能會投向李密那兒去了,所以才要你去接替。

    ” 建成忙道:“那些人都是老二的死黨,兒臣去了也指揮不動的,結果會更糟。

    ” “那就叫他帶了部隊回來,由你帶人讨伐李密去。

    ” 建成有點慌了,他喜歡掌軍,卻不想作戰,因此忙道:“父王,兒臣手中不過才幾萬人,且為捍衛京畿的禦林軍,不宜遠戍作戰的。

    ” 李淵道:“不妨!你二弟帶人回來,可以擔任禁軍的職務,禁軍也應該從事一下作戰的訓練。

    ” 建成忙道:“父王!禁軍不适才三萬多一點,而李密有十來萬之衆,怎麼能夠抵擋呢?即使要攻戰,也必須等李靖的大軍聞來後,配合作戰才行。

    ” 李淵歎了一口氣道:“稻草繩子,究竟是難以扶直的!” 建成頗為難堪,知道父親不滿意自己,-又不肯甘心,連忙道:“父王,兒臣說的是事實,兒臣手中隻有一批禁軍,那還是從劉文靜接過來的……” 李淵道:“胡說!為父的既命你去征戰,自然不會叫你去送死的,你手上雖然隻有三萬禁軍,-朕從晉陽帶出來的十萬健卒仍駐守在長安附近各地,可以徵調一部份來交給你率領。

    ” 建成嗫嚅地道:“父王,那些人都是由姐丈率領的,兒臣恐怕也難以指揮的動。

    ” 李淵道:“老二也帶領過他們,怎麼就指揮得了?”建成道:“姐丈跟老二很要好,他的部屬自然會全力支持了。

    但姐丈對兒臣卻似略有偏見……” 李淵歎了口氣道:“畜生!你實在太叫朕很失望,逼反李密是你的策略,你也應該知道李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