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那時尚為王子,親自監督其事,因為關中大旱,京都長安也告糧食不繼,文帝不得已,率百官就食於洛陽,次年始返。
廣通渠開鑿後,關東的糧食都可由關東直接運入長安了(那時還稱為大興),廣通渠是利用一些舊日的河道,在渭水之南開一渠-道,引渭河之水,東流到潼關而轉入黃河,全長一二百餘裡。
這條運河是宇文恺為河督,主持開鑿的。
炀帝以王子受命監督,功成之後,他沾沾自喜,引為己功。
廣通渠的開鑿帶來了不少的便利,臣民歌頌,宇文化及就以此為例,說動了皇帝繼續開渠,於是,炀帝即位之初,又開了通濟渠,引黃河之水入汴水,再将汴水引入泗水而入淮河,動用百萬民夫。
而後又開了永濟渠與邗溝。
這次,宇文化及請開的是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共長八百餘裡,計劃在沿河設立驿站行宮及糧秣站,同時也造了大型的龍舟,以便河成之日,皇帝東巡之用。
這個奏議使隋炀帝大為高興,因為他新徵來的美女,大部份是江南人,這些吳越美女,細聲軟語,較之硬梆梆的秦腔豫調悅耳多,江南女子的細皮白肉也令他動心不巳。
最難得的是她們身材嬌小玲珑,使本身并不魁梧的隋炀帝自願有丈夫之氣。
他聽說江南人物秀氣,景色明媚,做皇帝的若不來巡視一番,實在太遺憾了。
這條運河耗工最巨,而且主要的目的是配合他的遊幸,自然耗費亦钜,若是楊素在,一定會加以谏阻的,但楊素死了,宇文化及别具用心,使得精明的皇帝終於上了一個大當。
皇帝是想:這一帶曾是楊素的勢力範圍,現在已全是自己的忠心死士,假遊幸之便,也可以宣慰一下。
宇文化及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方面盡量在工程上作钜量的消費,卻把一條運河建造得美輪美奂,河寬達十餘丈,以便大型的龍舟通航,他知道皇帝喜歡享受,同時督造了巨型的樓船,恍如水上行宮。
這一切都是民脂民膏,宇文化及以皇帝的旨意,增加賦稅,大量徵召民夫,那怕是農忙時節,甯可叫百姓廢耕也不能停止了河工的進行。
他派出自己的兵士去督工,對那些民夫尤為苛虐,烈日之下不準休息,動辄施以鞭笞,民夫因而死者緻以萬計,凡是能激起民怨民怒的事,他都想出來幹了,他知道:這些怒憤,都會集中在皇帝身上。
在另一方面,宇文化及更發動了自己的黨羽,展開了歌功頌德的攻勢,朝章奏表,一片歌頌之聲,卻将奏報民疾民隐的奏章壓了下來。
即使有一兩件漏掉的,達到皇帝手中,好大喜功也就沒放在心上了。
曆年的大工程,國庫早虛,錢不夠,隻有向各地需索,不但向平民讨,也向貴族讨,并且規定了數額,即日解交京師,稍有遲誤,立即降罪。
河還沒開竣,早已天下沸騰,民怨沖天,然而,這些聲音,住在深宮中的皇帝卻聽不到。
以前,他還不時出來走走,雖然足迹隻及京師,多少還能聽見一點民衆的心聲,現在,他不出來了。
因為宮中有着那麼多的美人兒在等着他,那些女子都是宇文化及精心挑選後,又施以一番訓練的,她們有着翻不完的新花樣,逗着皇帝高興,昏天黑地,日以繼夜的在歡樂中混着歲月。
但是,天下各地,卻已洶湧着變動的暗潮,有心有力之士,都知道時機快來臨了。
李靖默默地觀察着,知道變亂的時刻即将來到,他卻感到很惶恐,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抉擇。
他的手中掌握着一筆相當可觀的财富,他的神龍門更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實力。
楊素雖然死了,但他與楊素當日的僚屬關系仍在,所以,他的人似乎能維持着半明半暗的活動而不受幹預。
宇文化及曾經想動他的腦筋,他始終未能忘懷宇文惠及被殺的仇恨,但是在了解到神龍門的勢力以及分布的範圍後,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第一、神龍門勢力太大,勢必要動用大軍,才能剿滅;而且,他們分布的地區都是在楊素的勢力範圍之内,要調動楊素的舊屬去征剿不會有用的,他們早有勾結,即使命令下去,也隻是陽奉陰違,虛張聲勢一番,一個也沒找到,神龍門依然踞在原地。
若是要用自己的親兵去征剿,則因為神龍門分布地方太廣,捉摸不定不說,還會引起楊素舊部的不安,更會引起皇帝的猜忌,這些人現在是皇帝的實力了。
宇文化及嘗試了一兩次無功,自動放棄,他隻有從側面着手了。
可是他的計劃瞞得過皇帝,瞞不過李靖,他存心在江南激起民變,李靖就是不上當,拼命地加以壓抑。
他的親兵在江南苛虐百姓,李靖的神龍門在江南則暗中從事撫民保民的工作,民不聊生時,神龍門以民間的力量施赈,使無家可歸的百姓得到救濟,亂不起來。
他的親兵們太過份時,往往三五零星失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使得宇文化及受了不少的損失,也使得神龍門的好漢們深得民心,吓得宇文化及不敢輕舉妄動。
尤其是李靖派了幾個刺客,遠入京師,夜入太師府,在他的枕旁寄柬留刀,警告他小心些。
盡管他防衛森嚴,仍是擋不住那些江湖好漢們來往。
盡管他的兒子宇文成都是在沙場上英雄無匹,力敵萬夫,但這些高來高去的好漢們卻是另一個圈子裡的好手,他們是從事暗中活動的,目标對準一二個人,使他防不勝防,這使宇文化及寒了心,也等於是向神龍門低了頭,有時雖接獲密報說李靖就在京師附近出沒,他也不敢采取任何行動。
李靖也不輕松,更不得安穩,首先是一批江湖上的朋友來找他,邀請他合作。
最熱切的是李密,此公頗具心計,也很有手段,他在楊素府中為記室時已暗存野心,籠絡了不少心腹知己。
楊素死後,他離開了越國公府,遊訪江湖,說動了很多江湖朋友支持,其中如程知節、王伯當、齊國遠、李如-等人,都是李靖的知交,當年會一起來長安街市鬧事,打死了宇文惠及。
這些人以友情來包圍李靖。
首先他們表示了願意擁戴李靖成事,李靖說明了自己的才具不足以當人主,他們才邀李靖共事李密。
這使李靖很困擾,因為這種邀請是不容易拒絕的,不僅是道義,而且還有友情,尤其是李靖曾經歃血盟誓,參加了三十六友的金蘭組織,誓共生死富貴,那些朋友們沒有背棄他,也沒有忘懷他,先對他表示了擁護之忱,隻要他肯舉事,他們負責拉李密來支持他。
李靖對李密知之頗詳,看透此公非人君之器,器量小,猜忌心重,權欲之心尤熾。
可是他手段高,能言善道,善於做作,獲得了一般江湖朋友的擁戴。
他發動那些朋友來遊說李靖,也是一種姿态,明知李靖絕無自任人主的企圖,故意表示大方要擁李靖。
李靖表示無意及此,卻很難拒絕合作的要求,而且還是舊日歃血盟誓的朋友。
這些地方張出塵比他善於應付,她得知李嫡的為難,常對李靖道:“藥師,既是你當年跟衆家兄弟有同生共死之約,目然也該跟大家一塊兒去的。
”
李靖大為尴尬,但是當着大家,又不便反對,隻有呆呆地望着她。
張出塵道:“不過,我們也答應了張大哥。
”
王伯當忙道:“嫂夫人,藥師兄與我們盟約在先,跟虬髯客認識在後,自然要先應我們的約,何況李密兄是世家公子出身,也此虬髯客江湖出身要好得多。
”
張出塵笑道:“王兄,英雄不論出身,這些話不必去說了,凡事有先來後到,藥師當以各垃兄弟的義氣為先,這種說法才能使張大哥接受。
”
王伯當道:“是極,是極,嫂子不傀為巾帼女傑,兄弟受教,藥師,就這麼決定了。
”
李靖隻有苦笑,卻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出塵道:“決定了,各位去歸告李公子,我們一切整理就緒,交還給張大哥,就去投效李公子。
”
王伯當一怔道:“把一切交還給虬髯客?”
“不錯。
我們夫婦空手而來,這一切都是張大哥的。
”
“可是虬髯客跟賢伉俪已交割分明,他自己另起爐竈,分标而治,把原有的人手都送給二位了。
”
張出塵道:“是的,張大哥是如此表示過,但我們卻不能做如此想,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