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首頁
    的運用,人與經驗也占了極為重要的原因。

     這些年來,李靖陸陸續續地也擴充了一部份人員,但是跟神龍幫原有的成員一此,仍然差得太遠。

    李靖一直在探讨原因而不得其竅,今天總算得到了答案那些新手沒有殺伐的經驗,換言之,他們沒有殺人的技巧。

     虬髯客笑嘻嘻地坐下來道:“藥師,小妹,你們在操演行軍布陣,那在戰場上的确很有用,可是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原因,你們相信也摸索到了。

    ” 李靖與張出塵點點頭,他們今天才摸到頭緒殺。

     隻有在不斷的殺伐中,才能鍛練出不敗的鐵旅。

     虬髯客很誠懇地道:“藥師,這個道理我早就發覺了,但是沒告訴你,倒不是藏私,一來是說了你也不會相信,再者就是你信了也沒有用,沒有實驗的機會,總是難以證明的,不過現在不說可不成了。

    ” 張出塵問道:“大哥,你這次來就是為告訴我們這一點發現。

    ” “是的。

    因為天下旦夕可能生變,你們也随時可能會與人發生接觸,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可不知,因為這會影響到士氣人心,知道了這一點,在調度上才能作正确的配合。

    ” 這的确是很重要,在作戰時,知己知彼為緻勝之要訣,知道敵人的數目外,另一個因素則是敵人的素質。

     如果對方有三千老弱殘兵,而己方握五千新進丁壯,強弱勝負很明顯,占優勢的一方往往會掉以輕心。

     但是現在照虬髯客所提供的判斷,則恰恰相反,五千新壯,絕對不如那三千老弱殘兵,到了沙場上,戰鼓一響,殺聲振天,很可能那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會吓得尿屎直流,呆若木雞,束手聽由人砍殺。

     所以李靖很恭敬地道:“多謝大哥指示教誨。

    ” “自家兄弟,還客氣些什麼!何況我不說,你練兵幾年,多少也該有點明白了。

    ” “不,小弟隻是感到有此現象,似乎新進的少壯,膽氣不足,每到臨陣時,就會手忙腳亂,卻一直不明其理,今得大哥的指點,才深明其究竟。

    ” 虬髯客得意地道:“藥師,這雖然是個小發現,但是深切體會的人卻不多,為兵書所未載。

    ” 李靖道:“不,有的,這就是所謂氣的運用,古人所引的‘一鼓作氣’的故事,也是在培養鬥志,使它在一個适當的時間上去宣洩而己,而大哥指示兄弟的,卻是士氣不可恃之所在。

    ” 虬髯客道:“兄弟,我被你們搞得糊塗了。

    既然有一鼓作氣的例子,證明士氣之可因鼓舞而昂揚,怎麼又說士氣之不可恃呢?這前後不是矛盾沖突了嗎?” “不矛盾。

    士氣能鼓舞起來,則适時以用之,若是鼓動不起來,則不可勉強應戰。

    ” “我還是不明白。

    ” 李靖笑道:“我手中的軍員新舊各半,戰力自是舊的好,但新軍亦須予以-練培養經驗,今後若有對仗,兄弟一定要量時量情而用,對方若是烏合之衆,我以少部份精銳先做先鋒先折其銳氣,繼以大隊新軍趁勝追擊,以壯聲威,敵方若是俱為久經戰陣之旅,我就不用新兵去以卵擊石。

    ” 虬髯客大笑着道:“佩服,佩服。

    藥師,還是你行。

    我這一點經驗,到了你口中就成為兵法了?” 李靖道:“所謂兵法,無非是前人經驗之累集而已,隻不過如何運用這種經驗,就要因人而異了。

    ” 虬髯客笑這:“不管是加何異同,反正我感到最幸運的是不必跟你在沙場上作對,你實在是一個最可怕的敵人。

    ” 他終於談到正題了,張出塵雙眉緊皺,李靖卻不動聲色地問道:“大哥是否打算勇着先鞭?” 這是一個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問題,虬髯客此來的目的,也必然是要告訴李靖這件事情,但李靖一問,他倒反而猶豫了,頓了一頓才道:“愚兄正想問問賢弟的意思。

    ” 李靖道:“大哥如果心意已決,就不必問兄弟了。

    ” “這是什麼話呢?愚兄早就說過,異日富貴安樂,必與賢弟賢妹共之。

    如此大事,自然要跟你們商量一下。

    ” 李靖的次一句答覆不但出於虬髯客的意外,連張出塵也大為詫然因為李靖居然說:“大哥未來之前,想必早已籌措定當,要小弟全力支持,因此小弟若是加以勸阻,大哥一定會以為小弟别有用心,藉故推托,小弟為全結義之情,以及大哥對小弟的恩情,除了全心全力供驅策外,不想再在大哥面前說什麼了。

    ” 虬髯客喜出望外,激動地握住了李靖的手道:“賢弟,你說的可是真的?” 李靖道:“當然,我們結義時,就曾歃血盟誓齊共患難的,小弟豈是那種負義之人。

    ” 虬髯客興奮異常地道:“那就太好了,我一切都準備好了,時機也成熟了,就是差賢弟的一句話,現在得到賢弟的支持,我就沒什麼可考慮的了。

    ” 他高興了一陣後,看見了李靖的态度十分平淡,并沒有什麼興奮之色,不由得一怔道:“賢弟,你好像不贊成?” 李靖道:“小弟已經表示過聽候大哥軀策的意思了,大哥應該相信,小弟并非戲言。

    ” “我當然相信……不過,賢弟,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賢弟怎麼說是聽我的驅策呢?” 李靖道:“大哥,你期許小弟的是同富貴,小弟答應大哥的是共患難……” 虬髯客一怔:“這兩者還有區别嗎?” “有的。

    同享富貴是在成功之後,共處患難是在奮鬥之際,前者可賜而不受,後者卻義不容辭。

    ” 虬髯客皺起眉頭道:“賢弟,我不懂你的意思。

    ” 李靖從容地道:“大哥,小弟說過不知多少次,但是一直沒能使大哥明白。

    今天,小弟乾脆把話說得直接些,也許大哥聽了很難入耳,卻可以使大哥明白。

    大哥一直以共富貴安樂為口号……” 虬髯客打斷了他的話道:“賢弟,愚兄是誠心誠意,并不僅是口惠,不但對賢弟如此,就是對其他弟兄,愚兄也是一本此心,數年以來,有目共鑒,此心可對天日……” 李靖笑道:“大哥,小弟并非懷疑大哥的誠意,但是卻必須要指出大哥的不實在,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 “怎麼會不可能呢?” “大哥一直說要與人共天下,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是不能共的,當初劉邦也是起自草-,也喊出這句口号,可是在他得天下之後,那些共取天下的功臣弟兄,卻無一能善終,甚至功高的蕭何韓信者,亦不能免,隻有一個張良,因功成身退才得以留侯而全子孫……” 虬髯客不禁變色道:“賢弟以為愚兄也是這樣的人?” 李靖正色道:“大哥,你若是這樣的人倒好了。

    ” 虬髯客一怔道:“此話怎麼說呢?” 李靖道:“秦末之際,由群雄紛逐而至楚漢相争,以聲勢、才華、身家人望,西楚項羽無不強出劉邦多倍,但是最後楚之於漢,正因為項羽非人主之器。

    ” 虬髯客道:“賢弟原來是以此來定人君之标準的。

    ” 李靖道:“當然也不盡然。

    境與時移,今日之人君此諸昔日,又必須增加許多條件,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主心中,必不可有與人共天下之意。

    ” 虬髯客道:“項羽也沒有與人共天下之心呀!” 李靖搖頭道:“那他就應該在入威陽之後,乘勝追擊,定要把劉漢消滅了才安心,那時他有這個能力的。

    ” 張出塵忍不住道:“藥師這番話,楊廣也說過,那時他還是王子,到越國公邸赴宴,席間暢論天下大局時,也談到了楚漢之争,他說項羽之失天下,犯了三個大錯:第一是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第二是在鹹陽後,沒有及時圍殺劉邦,第三則是知道劉邦避入川蜀後,沒有繼續率軍遠征,緻使劉邦有複蘇之機……” “那是因為劉邦燒了棧道,絕了入蜀之途。

    ” 李靖笑道:“那隻是一條便這捷徑而已,入川之途很多,雖是遠一點,他卻急於求班師而放棄了一個最有利的時機。

    ” 虬髯客道:“他的想法也是對的,他的子弟久戰而思鄉心切,再者,他以為有了大半江山,劉邦避入西川一隅,已不足為慮了。

    ” 李靖歎了口氣道:“大哥,你和項羽是同一樣的人,所以你們隻合為一方之-王,而不合為天下之君主……” 虬髯客低頭尋思片刻才道:“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