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首頁
    弟,我也知道我的才具不足以治天下,所以才想到你,我希望你輔佐我,而且我還可以保證,我們的友情始終如一……” 李靖道:“大哥,小弟隻會用兵打仗,卻不是治世良臣,這些都可以暫且不談。

    大哥,你如果還能聽一句逆耳之言,小弟也就直說了:你若於此時率先起事,必敗無疑,所以也談不到以後那些了!” 虬髯客一怔道:“賢弟,你剛才還贊成的……” 李靖道:“小弟從未贊成過,隻說大哥若有意勇着先鞭,小弟願供驅策,以共患難。

    ” 虬髯客回憶了一下,李靖确是那樣說的,忍不住道:“賢弟,為什麼你會認為我不能成事呢?” “小弟沒有說大哥不足以成事,而是說大哥若率先赴事,必敗無疑。

    ” 虬髯客道:“這總有個道理呀,我分析過天下的大勢,知道變亂必生,奮起是時,誰若攘臂先起,得到的響應必衆,若是落在人後,就隻能跟着搖旗呐喊了。

    ” 李靖微笑道:“大哥乾脆把有利的情勢都說了,小弟再逐項加以商讨,給大哥作為斟酌的資料。

    ” 虬髯客想想又道:“我也把一些有心舉世的各方豪雄,加以檢讨過,如王世充,窦建德等人都不足畏,隻有金墉李密略具聲勢,但也此不上我們……” 李靖又道:“再說,大哥隻分析了一些民間的豪主枭雄,卻忽略了那些真正握有實力的公侯兵鎮,目前最有實力的自然是宇文氏一族,其他如山西太原唐公李淵,燕山燕公羅藝等,都是實力雄厚的人物,他們的基本兵源都是子弟兵,訓練精良,慣於征戰,大哥若是隻想在一弛稱雄,隻要避開他們,也許可以偏安一疇,但如志在天下,遺些勁敵就是最大的威脅。

    ” 虬髯客呆了。

    他确是沒有把這些力量計算在内,隻是注意到那些有意崛起的民間武力。

    呆了半天,他才籲了口氣道:“我沒想到這些人。

    ” 張出塵大為不滿地道:“大哥您心心念念,志在天下,卻對天下大勢一味於是,你身邊的那些眼線以及策劃的人究竟幹些什麼?” 虬髯客苦笑道:“他們都是江湖上的豪傑,因此注意力也在江湖勢力方面。

    ” 張出塵更為生氣地道:“大哥,你是在逐鹿天下,不是在江湖争-,這怎麼還能成事呢?” 虬髯客道:“根據已有的慣例,以及南朝諸代之興亡,好像隻要把帝都攻破,把皇位搶到手,各地方的藩鎮都沒什麼反應,所以就沒有把他們列為注意對象了。

    ” 張出塵道:“那是因為列朝所替代的都是手執兵符,最具實力的将帥,所以他們有了天下之後,其他邊鎮将帥諸侯,因為實力不如,隻有宣告上表擁戴,您卻是起自江湖,就算你立即能攻陷長安,取得了皇位,人家也不見得會承認你是皇帝。

    ” 虬髯客反不服氣道:“這又根據什麼呢?” 張出塵道:“因為您隻是一個平民。

    ” 虬髯客道:“将相無種,平民難道就不能做皇帝?” 張出塵歎了口氣道:“大哥,您别跟我擡杠,平民不是不能做皇帝,隻是困難一點,因為人的天性就是不甘於人下的,但也有一種臣服性,原本地位在彼之上的,升得更高,大家較易接受,突然爬到他頭上去,他就難以接受了,所以前幾個朝代的替換,都是由将相以代君主,至少也是與一般諸侯相等地位的貴族,所以較少抗力;您以平民入主天下,就必須要面對天下所有的反對,怎麼可以略而不顧呢?” 虬髯客終於一歎道:“賢弟、小妹,今天是我們談得最澈底的一次,也是我收獲最大的一次,我本來以為我的準備已經夠充分了,經你們一說,才知道差得太遠,這些你們若是早一點告訴我就好了……” 張出塵道:“大哥,說句不怕您生氣的話,我這個做妹妹的,對大哥很失望,我以為大哥既是志在天下,應該早已考慮到這些必須注意的因素,那知大哥所謂的準備,隻是做一個海大王的基業而已。

    ” 虬髯客很不好意思地讪然苦笑,沮喪地道:“賢弟、小妹,照這樣一看,我是根本沒希望了!” 李靖笑笑安慰他道:“這也不然,此較起來,大哥的準備仍是較别人為優,隻要耐心地等下去,仍是有希望的。

    據小弟的分析與評估,大哥在天下群雄中,實力可以排在第七八之間。

    ” “什麼?隻能排在七八之間?”虬髯客叫了起來。

     這的确是使他難以服氣的,虬髯客準備多年,以為縱非第一第二,也不會落下更多,而李靖卻把他估到第七八去,叫他怎麼也難以忍受。

    可是他看看李靖的神色很正經,不像是開玩笑,因此頓了一頓道:“賢弟,你對愚兄的估計,當真隻有這麼低?” 李靖歎了口氣:“大哥,小弟分析的是事實,小弟不能為了讨大哥的歡喜而歪曲事實。

    ” 虬髯客沮喪地道:“那愚兄還有個什麼混頭!” 李靖笑道:“大哥,兵力強弱是一回事,而舉事割讓則是另一回事,兩者雖有關系,卻也不見勢弱者一定不能威事,大哥倒不必為此而氣餒。

    ” “我不是氣餒,而是擔慮,若是兵力強過我的人有這麼多,我又如何與他們争雄鬥勝。

    ” 李靖笑道:“很簡單,有四字真訣足矣:等、忍、準、狠,具此四端,事尚有可為。

    ” “這四字真訣将如何實行呢?” 李靖笑笑道:“等者按兵不動以候時機也;忍者,就是平心靜氣,謀定而行,苟非其時,即使别人吃到我頭上,也不去理會;準者,觑準時機,突起發難,若迅雷之不及掩耳;最後一字狠者,就是對敵之際,不能存婦人之仁,不能顧小信小義,當取則取,當殺則殺,除敵務盡,以免贻後顧之患,而這第四點尤為重要。

    ” 虬髯客笑道:“這個兄弟放心,我的這些弟兄,每一個人都是刀頭舔過血,拼過命來的,他們不怕殺人。

    ” 李靖道:“大哥,這不是殺人的問題,而是如何整饬軍紀,摒除私情,那怕親子手足,若是犯了軍令,務必照律議處,兩軍對壘之際,但有利害,絕無情面,更說不上道義,這些問題在一般的正式軍旅中幹擾較少,但是在以江湖草-好漢所組的團體中,牽扯特多。

    ” “賢弟,你不會平空發表這些議論的,莫非我的弟兄們有什麼不妥之處被你發覺了?” “目前沒有,但是将來的困擾必多,因為大家都出身江湖,難免會有香火之情,有時可能金蘭結義的兄弟,會在不同的陣營中兩相對壘,因而也就可能因為私情而略加顧恤,那影響會很大的。

    像小弟前度攻取太湖東洞庭水寨時,張豹及武揚他們就以江湖道義為藉口,縱放逃走,未加殲滅……” 虬髯客笑道:“那隻是一個搪塞的理由,他們分明是早經勾通的。

    ” 李靖道:“這個小弟知道,他們甚且還安排了陷阱,要把兄弟坑進去,但小弟卻将計就計,反而利用西洞庭的飛鳳女軍陣前倒戈,殺得他們陣腳大亂,潰散而逃。

    武揚他們若及時予以阻截,一舉而殲,小弟也沒辦法治他們的罪,他們卻為了江湖道義所囿,甘冒軍令之罪而縱敵,可見江湖道義這四個字,在戰陣之上是很誤事的。

    ” 虬髯客沉吟不語。

     張出塵笑道:“大哥,這在執行上會很困擾嗎?” 虬髯客道:“是的。

    這些弟兄既是出身江湖,有時就難以擺脫江湖義氣的關連,我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前三國時,蜀吳聯兵,大破曹魏於赤壁,魏曹操兵潰,單騎遁走華容道,關雲長把守該處,卻念及昔日情義,到底還是放他一馬。

    以諸葛孔明治軍之嚴,遇到了這種情形,也隻有一笑遣之,不予追究了。

    ” 李靖笑道:“小弟不知道這段傳說是否确實,不過也為了這事與人擡杠,人家都說關雲長義薄雲天,這件事做得對,但小弟卻以為關羽這一件事錯得太利害,萬死不足以抵過。

    ” 虬髯客道:“兄弟,沒那麼嚴重,最多他是違了軍令把敵人放走了而已。

    ” 李靖道:“就事論事罪過不輕,但是我們再往後看一下曆史的延伸:曹操回到許昌後,重行整兵,恢複了勢力,次第滅蜀滅吳。

    一統鼎立的局面,使天下歸於曹魏。

    ” 虬髯客道:“那是魏武帝時的事,是曹丕所為。

    ” 李靖笑道:“不管是那一個,總是曹氏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