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霸图十七

首頁
    們所處的是唯一能躲避禍亂的好地方,如果能多行仁義,就可以坐着成為西方的霸主。

    然而我有很多兄弟住在京城,恐怕他們會遭到禍害啊,應該和益州共同謀劃這件事,當時蕭衍的長兄蕭懿被罷兔了益州的官職,仍然返回郢州主持政務。

    蕭衍和他謀劃反叛的事宜,蕭懿不聽從。

     蕭懿不久就被遭到了迫害]蕭懿遭到迫害以後,蕭衍起兵反叛[召集部下,告訴他們起義的情況,并在這天樹立大旗。

    這以前東昏侯讓劉山陽當巴西太守,讓他經過荊州和荊州行事蕭穎胄襲擊襄陽,蕭衍知道了這件事,就派王天武到江陵去,給州府的每一個人都發了書信,說出這件事。

    王天武出發後,蕭衍對王弘策說:“現在可以坐着不動獲得天下了,王天武一到荊州,一定使那裡的人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

    如果不和我們一心,攻取它就象從地上撿起個草子那樣容易。

    截斷三峽的通道,占據已蜀地盤,派兵平定湘江中遊地區,這樣便占有了湘江的上遊。

    憑借這樣的聲勢,向江南發布檄文,平定江南就象風吹草伏一樣是自然的事情,甚至比這很容易。

    江陵人本來就怕襄陽人,加之唇亡齒寒,二者不能孤立存在,怎麼能不和我們同心協力呢?憑借荊州和雍州的軍隊,平定東南地區,即使韓信白起這樣的名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更何況東昏侯那樣昏庸無能的君主和禦刀、劉暄那樣無能之輩了。

    ”等到劉山陽到達巴陵的時候,蕭衍又讓王大武帶着書信去見蕭穎胄兄弟。

    王天武走後,蕭衍對張弘策說:“用兵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瓦解敵人的心理,其次才是攻打城池,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前幾天派出天武去州府,給每個人都帶了書信,今天卻隻給蕭穎胄兄弟二人發了兩封書信,上面寫着内容由王天武親口傳達。

    他們見信後問王天武,土天武什麼也說不出來。

    王天武是蕭穎胄兄弟親近的人,别人知道這件事後一定會說蕭穎胄兄弟共同隐瞞信的内容。

    這樣的話人們就會猜疑。

    劉山陽聽到其他人的議論也會迷惑懷疑,而蕭氏兄弟又沒法向别人解釋清楚這件事。

    這樣就是用兩個空信封而平定一州的地方。

    ”劉山陽到江安後,果然猜疑蕭氏兄弟,蕭穎胄于是殺死王天武送給劉山陽看,讓他相信自己。

    劉山陽到荊州後被陳秀殺死。

    蕭穎胄就派人把劉山陽的腦袋送給蕭衍。

    蕭穎胄仍然用力南康王上尊号的名義來傳召說:“時機不利,應當等明年二月再行動”。

    蕭衍說:“現在有十萬大軍,糧食不夠吃,如果再按兵不動等上一百多天時間,一定會自滅威風,況且全軍從西方出來,天賜良機有什麼不利的。

    當初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正好犯了太歲,難道也要等到來年嗎?”沒有聽從奏議,發兵起義]。

    戊申日,蕭衍從襄陽北發兵,蕭衍派自己的弟弟守衛襄陽,對他說:“應當真誠地相信并團結襄陽百姓和官吏,不要懷疑他們,天下一家人的局面就會出現了,那時我們再見面吧。

    ],鄂魯等城以及守城将領都歸降了蕭衍[當初,東昏侯派吳子陽帶兵救鄭州,占據了巴口。

    蕭衍讓王茂領兵襲擊加湖。

    吳子陽逃走,手下人很多淹死在江中,郢、魯兩城的駐軍已被蕭衍大軍的聲威吓破了膽,不敢出城援救吳子陽。

    這以前東昏侯讓陳伯之守衛江州,同時聲援吳子陽。

    蕭衍對将領們說:“讨伐并不一定非用實力不可,有時反要借助聲勢。

    現在我們在加湖打了個勝仗以後,敵人誰敢不服從?陳伯之的兒子陳武牙狼狽地逃跑回去,他一定很驚慌害怕。

    所以說在九江我們發布一個檄文就能平定。

    ”命令搜查俘虜,找到了陳伯之手下大将蘇隆之,大大地賞賜了他,使他甘願為蕭衍效勞。

    派他給陳伯之帶信。

    魯、郢兩城都歸降了蕭衍,陳伯之父子見蕭衍大軍到了,都脫下铠甲伏罪],壬午,蕭衍到達石頭城,命令部隊包圍六個城門,宮中衛尉張稷殺死了東昏侯,用黃油包裹上腦袋把他送到蕭衍宮中[蕭衍讓呂僧珍帶兵封查了府庫和圖書存放的地方,抓住潘妃并殺死了她,把二千名宮女賞賜給手下的将士],蕭衍軍隊打到首都後,齊和帝迫于無奈讓出了帝位。

    蕭衍繼承了皇帝位。

    太清元年,原齊朝的司徒侯景率領十三州歸順蕭衍,後來侯景反叛到京城,幽禁了蕭衍,蕭衍死去。

    梁武帝天監中期,和尚寶志有一首詩寫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二。

    四中複有四,城北火酣酣。

    ” 蕭衍查封了這本書,把上面的話記下來以備察驗。

    梁武帝蕭衍三十八歲時攻克建業,八十三歲時遇到火災。

    元年四月十四日同泰寺起火,這些都與和尚寶志的詩句暗合],侯景立梁武帝太子蕭綱為皇帝,以後又殺死了他[後來追溢他為太宗簡文皇帝]。

    湘東王蕭繹在荊州派王僧辯等将領平定了侯景的叛亂,把候景的頭送到江陵[王僧辯等人勸蕭繹登基做皇帝,說:“軍隊這個月戊子日全部集結到建康,分兵追擊殘餘的敵軍,兇惡的賊人四散逃命,希望陛下你能忍住悲痛哀傷。

    自從混亂以來,各種暴徒相繼出現,已經曆時五年多了。

    如今上天的威風已經興起,冤枉和恥辱都得到了洗滌,朝廷内外都希望你的到來,都認為國家應該交給賢明有德的人管理。

    而你又謙虛地推辭,不肯接受我們的擁戴,登極做皇帝,所以再一次請求你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渴望得到你的答複,怎麼能長久地不考慮我們的建議,耽誤執行上天的旨意呢?]。

    侯景叛亂被平定以後,湘東王蕭繹在江陵做了皇帝[就是梁元帝,梁武帝的第七個兒子]。

    魏國派萬紐,于謹兩員大将率兵來攻打江陵,梁王蕭警率領部隊與敵人合兵,孝元帝蕭繹被俘虜,魏國人殺死了蕭繹[當初,平定武陵之後,有人建議用大船裝載器物把都城遷移到建邺,宗懔,黃羅漢兩個都是楚地人氏,不願遷移。

    說:“建邺帝王的氣象已經耗盡,渚宮中的陸地已經達到一百塊。

    ”于是沒有遷移都城。

    不久歲星和火星分别出現在井宿和心宿上,蕭繹看到後感慨地對朝中的大臣說:“我夜觀天象,恐怕将要有賊人出現。

    然而吉兇在我,命運由大,躲避有什麼用呢?”不久被魏的軍隊圍困,江陵陷落以後被魏軍俘虜,殘遭殺害,傳說:“洲到一百的時候,荊州就會出現天子。

    ”桓玄做荊州刺史,對晉懷有二心,于是派人鑿開一個,從而湊成一百這個數目,随即崩壞,桓玄的反叛就被平息。

    宋文帝做宜都王時,一塊陸地自己形成,不久就纂奪了政權。

    太清末年,枝江揚訚浦這個地方生出一塊陸地來,第二年,梁元帝被立為皇帝,承聖未年,這塊陸地和岸連成一片]。

    江陵被攻陷後,王僧辯,陳霸先等人商議把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立為皇帝[蕭方智就是梁敬帝、蕭繹的第九個兒子],把他從江州迎接到建螂登極。

     太平二年,蕭方智把帝位交給了陳。

     陳高祖武皇帝姓陳氏名霸先,吳興長城人也。

    梁武帝時為直閣将軍。

    侯景反,高祖率所領與侯景大戰,侯景死,湘東王即位,授南徐州刺吏,還鎮京口。

    承聖三年,西魏攻陷西台,高祖與王僧辯立晉安王,進帝位。

    司空僧辨又與齊氏和新、納貞陽侯[高祖歎曰:“嗣主高皇之孫,元皇之子,竟有何辜,生見廢黜,假立非次,此情可知也]。

    高祖以為不義,潛師襲王僧辯于石頭,克之,是夜缢僧辨,貞陽候遜位,晉安王複立。

    徐嗣徽北引齊師,遣蕭軌等四十六将,濟江至幕府山,高祖并破之。

    進位丞相,進爵為陳王。

    永定三年,梁帝禅位于陳。

    三年,上崩[時上長子衡下日王為質于周,乃立高祖弟始興烈王長子也],立弟子蒨[是為世祖文皇帝也]。

    崩,立太子伯宗[是為廢帝]。

    廢,立項[是為高宗宣皇帝,始興烈王第二子也]。

    崩,立太子叔寶,是為長城公也。

    叔寶在東宮,好學,有文藝。

    及即位,耽酒色[左右佞嬖珥貂者五十人,婦人美貌麗服者千餘人。

    嘗使孔貴妃等八人夾坐,江總、孔範等十人預宴,号曰:“狎客”。

    先令八婦人襞彩襞,置五言詩,十客人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君臣酣飲,從昏達旦。

    以此為常也]。

     【譯文】 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是吳興縣長城這個地方的人。

    梁武帝時當過直閣将軍。

    侯景反叛,陳霸先率兵和侯景作戰,候景戰敗死後,湘東王蕭繹做了皇帝,讓陳霸先做南徐州刺史。

    回去鎮守京口。

    承聖三年,西魏軍隊攻陷西台,陳霸先和王僧辯立晉安王為皇帝。

    司空王僧辯又和北齊聯合,迎接貞陽侯為皇帝[陳霸先說:“晉安王是高皇帝的孫子,元皇帝的兒子,他有什麼罪過要被廢掉呢?不按次序立皇帝,他的居心可以知道了]。

    陳霸先認為這樣做不合道義,派兵攻打王僧辯,并在石頭城打敗了他。

    這天晚上用繩子勒死王僧辯。

    貞陽侯退還皇帝位,晉安王重新做了皇帝。

    徐嗣徽從北面勾引來北齊的軍隊,派蕭軌等四十六個将領領兵,渡過長江到達幕府山,妄圖反叛,陳霸先全部打敗了他們。

    這以後陳霸先被封為丞相,封爵位為陳王。

    永定三年,梁的皇帝把帝位讓給陳霸先。

    三年後,陳霸先去世[當時,陳霸先的大兒子衡陽王在周朝做人質。

    于是陳霸先的弟弟始興烈王的兒子陳蒨被立為皇帝],他弟弟的兒子陳蒨被立為皇帝[就是陳世祖文皇帝]。

    陳文帝死後,太子伯宗被立為皇帝[後來被廢掉]。

    後來陳伯宗被廢掉,陳顼被立為皇帝[陳顼是高宗宣皇帝,是始興烈王的第二個兒子]。

    陳顼死後,太子陳叔寶被立為皇帝,陳叔寶就是長城公。

    陳叔寶做太子的時候,喜歡學習,有文學和藝術的修養。

    即位以後,沉緬酒色[身邊受寵愛的妃子有五十多人;穿着華麗,長相漂亮的婦女有一千多人。

    曾經讓孔貴妃等八個女子夾坐,江總、孔範等十個人參加宴會,被稱為“狎客”。

    他先讓八個女子在彩紙上寫好五言詩,然後讓這十個客人接着往下續寫,誰續寫的慢了,就罰誰喝酒,他們就這樣習以為常,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

     隋文帝初受周禅,甚敦鄰好。

    宣帝崩,遣使赴吊,修敵國之禮,書稱各頓首。

    而後主驕奢,書未雲:“想彼統年如宜此宇宙清秦”。

    隋文帝不悅,以示朝臣。

    賀若弼、楊素等以為主辱,再拜請罪,并求緻讨。

    文帝曰:“我為人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而不拯之乎?”命作戰船[人請密之,文帝曰:“吾将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柿于江,若彼能改,我又何求],以晉王廣為元帥,督八十總管以緻讨[初,隋師送玺書,暴後主惡,三十萬紙,遍谕江東諸軍,既下江鎮,或相繼奏聞,沈客卿掌機密,抑而不言。

    隋軍臨江,後主曰: “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

    虜今來必自敗。

    ”縱酒作詩不辍。

    隋軍或進拔姑執,或斷曲河之沖,乃下诏曰:“犬羊淩縱,侵竊郊幾,蜂虿有毒,宜時掃定。

    ”以蕭摩诃為皇畿大都督,分兵守要,僧尼道士執役。

    隋軍南北道并進,衆軍潰敗]。

    韓擒虎入自南掖門,文武各官皆遁,擒後主[隋師之入也,仆射袁憲勸端坐殿上,正色待之。

    後主曰:“鋒刃之下未可交當,吾自有計。

    ”乃逃于井,隋軍以繩引之,驚其太重,乃與張貴妃,孔貴人同乘而上。

    隋文帝聞之大驚。

    鮑宏對曰:’東井于天文為秦分,今王都所在。

    投井,其天意也。

    ”先是江東多唱王獻之桃葉辭,雲: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度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及晉王廣軍于六合鎮,其山名“桃葉”,果乘陳船而渡之也]。

    晉王廣入據台城,送後主于東宮。

    三月癸已,後主與三公百司發自建邺,之長安。

    及至京師,列陣輿服,引後主及王公。

    使宣诏讓後主,後主屏息不能對。

    封長城公[隋文帝東巡,登芒山,後主侍飲,賦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及出,隋文帝目送之曰:“此敗豈不由詩酒,将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也]至仁壽四牟,終于洛陽[先是,蔣山衆鳥鼓翼撫膺曰:“奈何帝,奈何帝。

    ”後主在東官時,有鳥一足,集其殿庭,以嘴畫地成文。

    曰:“獨足上高台,盛草化為灰,欲知吾家處,朱關當水開。

    ”解者以為“獨足”言後主獨行無衆,“盛草”言荒穢。

    隋承大運,得火而灰。

    及至京師,家于都水台,所謂“高台當水”也。

    有會稽人史溥曾夢着朱衣人,武冠自天而下,以手執金牌,溥往看,上文曰:“陳氏五主三十四年”,陳亡果如夢。

    梁未童謠曰:“可憐巴馬子,一日行千裡,不見馬上郎,但見黃塵起,黃塵污人衣,皂英相料埋。

    ”僧辯滅,群臣以謠言奏,言僧辯本乘巴馬擊侯景。

    “馬上郎”,王字也;“塵” 謂陳也;而不解“皂英”之謂。

    既而陳滅于隋,說者以為江東以羯羊角為皂英,隋氏姓楊,楊,羊也。

    言終滅于隋。

    北齊未,諸省官多稱省主,主将見省也。

    則興亡之兆盡有征雲]。

     【譯文】 隋文帝開始接受北周皇帝讓給的帝位時,很注意與周邊的鄰國處理好關系。

    陳宣帝去世,他派人前往吊唁,按照兩國交往的禮節,信寫的很客氣。

     然而宣帝以後繼位的陳後主卻非常驕傲,回信的末尾寫道:“如果你統治的地區能治理好,天下就太平了。

    ”隋文帝見到回信後很不高興。

    大臣賀若粥,楊素看後認為隋文帝受到了陳後主的侮辱,請求讨伐陳後主。

    隋文帝說:“我作為天下父母,怎能因為隔着一條衣帶那樣寬的河就不去拯救那裡受苦難的老百姓呢?”命令制作戰船[有人請求秘密制作。

    文帝說:“我将顯示出代替上天讨伐昏君的威嚴氣勢,為什麼要秘密制作呢?假使陳後主聽說這件事後能省悟過來,作出悔改的表現,我又有什麼其它的要求呢?]派晉王揚廣率領八十多員大将讨伐陳後主[當初,隋朝軍隊把蓋有皇帝玉玺的,上面寫着陳後主罪惡的傳單三十多萬份散發到江南陳國的軍隊手中。

    江鎮被攻陷以後,有人把這件事向朝廷彙報,當時朝中沈客卿掌管機密事務,沒有聲張。

    隋朝軍隊出發,陳後主說:“天子的瑞祥之氣在這裡,以前齊的軍隊三次來這裡,周的軍隊兩次來這裡,沒有誰能不被我們摧垮消滅。

    隋的軍隊今天來這裡後也難免要遭受同樣的命運。

    ”仍舊每日喝酒作詩,不去考慮軍情。

    隋朝軍隊有的已經前進并攻克姑孰河附近地區,有的已經截斷練湖附近的交通要道,陳後主這才頒布诏書說:“羊和狗一樣渺小的敵人侵人到京城附近,任其發展就會對我們有害,應該及時消滅敵人。

    ”派蕭摩诃作把守京城的大都督,分兵把守重要的關口和道路。

    和尚、尼姑都被抓來服役。

    隋的軍隊南北夾擊,陳後主的軍隊迅速被打敗]韓擒虎帶兵沖進南掖門,陳的文武百官紛紛逃跑,陳後主被俘虜[隋朝軍隊進入京城後,仆射袁憲勸陳後主端正地坐在金銮殿上嚴肅地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陳後主說:刺刀底下,可不是鬧着玩的,我自己有辦法對付。

    ”于是逃進井裡,隋軍士兵用繩子往上拉他,奇怪陳後主為什麼這麼重,等到拉上來一看,原來是他和張貴妃、孔貴人一同上來的。

    隋文帝聽說這件事後很吃驚。

    鮑宏應對說:“井宿在天文上是秦地的分野。

    天象表明,陳後主投井是上天的旨意。

    ”這以前江南人都唱王獻之的桃葉辭: “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吾自迎接汝。

    ”等晉王楊廣率軍駐紮在六合鎮的時候,那裡有一座山名叫“桃葉”,果然坐着陳國的戰船渡過了江]晉王楊廣占領台城,把陳後主送往東宮,三月癸已日這天把陳後主和他手下的貴族,大臣們一起從建邺送到長安。

    用原來陳國的衣服車馬接陳後主和手下王公大臣。

    讓人宣讀诏書責備陳後主,陳後主吓得大氣也不敢出,一句反駁話也說不出來,封他為長城公[隋文帝到東方視察,登上芒山,陳後主侍奉隋文帝飲酒,陳後主做詩說:“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等到出來時,隋文帝望着遠去的陳後主的背影說:“難道他的失敗不就是因為太喜歡飲酒作詩嗎?把作詩的功夫用來思考當時安定天下的問題多好啊!”仁壽四年,陳後主在洛陽去世[這以前蔣山裡的一群鳥兒拍動翅膀發出聲音好象在說:“奈何帝,奈何帝。

    ”陳後主在東宮時,有一隻一條腿的鳥兒飛到金殿上,用嘴在地上劃成字的形狀,地上寫着:“獨足上高台,盛草化為灰,欲知吾家處,朱關當水開。

    ”解釋的人認為:“獨足” 是說陳後主後來孤單一人,失去了往日前呼後擁的場面;“盛草”是說後主荒淫污穢,隋秉承火運建國,所以陳後主被隋滅掉;等到他來到隋朝京城長安,家住在都水台,這句對應“高台當水”。

    還有一個會稽人史溥曾經夢見一個穿着紅衣服戴看武士的帽子的人從天上降下來,這人手中拿着一塊金牌,上面寫着:“陳氏五主,三十四年。

    ”陳的滅亡情況果然就象史博夢見的那樣。

    梁朝未年兒童唱的歌謠道:“可憐巴馬子,一日行千裡。

    不見馬上郎,但見黃塵起,黃塵污人衣,皂莢相料理。

    ”王僧辯被殺以後,大臣把這個童謠報告給皇上,解釋說王僧辯原來騎着巴地的馬擊敗侯景反叛,“馬上郎”是一個“王”字,“塵”與“陳”諧音,卻弄不清“皂莢”那句什麼意思。

    等到隋滅掉陳以後,解釋的人以為江南用羯羊角代替皂莢洗衣服。

    隋朝皇帝姓楊,“楊”與“羊”諧音,是說陳最終被隋朝消滅。

    北齊未年,三省的主管官員都被稱為“省主”,暗示皇帝将要被廢掉。

    這樣看來,興亡都有預兆可以事先體察]。

     隋高祖姓楊氏名堅,周武帝初為隋州刺史,女為太子妃。

    周宣帝立,拜為大司馬。

    宣帝崩,立靖帝,進爵為隋王。

    遂禅位焉,改号開皇元年。

    九年,平陳,廢太子勇為庶人,立晉王廣為皇太子。

    高祖崩,太子即位[是為炀帝]。

     【譯文】 隋高祖楊堅在周武帝初年曾經當過隋州刺史,他女兒是太子的妃子。

    周宣帝當上皇帝後,封他為大司馬。

    宣帝死後,靖帝即位,他被封為隋王。

    後來靖帝把帝位讓給了他。

    他改年号為開皇元年。

    開皇九年,滅掉了陳國,把太子楊勇廢為普通百姓,把晉王楊廣立為太子。

    楊堅死後,太子楊廣即位做了皇帝。

     炀帝無道,盜賤蜂起。

    十三年幸江都,李密設壇于鞏,自署為魏公[密,遼東人,蒲山公寬之子也。

    少倜傥有大志,常有思亂之心。

    與楊玄感為刎頸交,玄感以勢淩之。

    密怒曰:“決機兩陣之間,暗啞叱咤,三軍披靡,邀功一時,密不如公;若涉彼長途,驅策賢俊,使各申其用,公不如密。

    豈可以一階一級而輕天下士大夫耶?”及玄感反,密歸之,為其謀主。

    後玄感敗,密變姓名,奔翟讓。

    讓立密為魏公,開慕府,置僚屬,有九十餘萬人]。

    梁歸都據夏州,劉武周殺太原留守王恭,舉兵反。

    窦建德自号夏王,朱粲自号楚王,劉元進據吳都。

    炀帝聞群賊起,大懼,使馮慈明征兵東都[場帝聞盜賊蜂起,召群臣問之。

    皆曰:“此鼠竄狗偷,何足以憂”待禦史韋德裕曰:“今海内土崩,綱紀大壞,而内史侍郎虞世基,禦吏大夫裴蘊等阿媚陛下,隐秘不言。

    所謂積薪已燃,宗廟必不血食矣。

    《周書》曰:“綿綿不絕,将成江河’,陛下勿以谀言不以介意。

    ”乃诏馮慈明詣東都征兵,将以讨密,為繳邏所獲,歸之李密。

    密聞慈明至,大悅,謂慈明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主上毒流四海,天下鹹知。

    密糾合蒼生,思平宇内。

    熊罴之士,百萬有餘。

     據敖倉之粟,帶成臬之險,幹戈精練,甲胄堅實,決東海可西流,蹴泰山可東傾,以此禦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陷?東都危急,不日将降。

     幸少留意,同建功名。

    ”慈明曰:“蒲山公策名先帝,位極朝端,明公不思造我之恩,翻懷反噬之志,棄隋之大德,即枭感之頑嚣,惡積禍盈,敗不旋踵,網漏吞舟,至于今日,昔巨君以天下之衆,弊于光武;處仲以江左之師,窮乎明帝。

    明公以烏合之卒,不越數千,狼顧鸱張,強梁村塢,唯德是輔,公何預焉。

    ”密乃幽之司徒府,慈明密令人詣東都,事洩,翟讓殺之]。

    诏唐國公淵鎮太原。

    五月甲子,唐公舉義兵,遙尊炀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天子,行伊霍故事。

    傳檄天下,聞之響應。

     【譯文】 隋炀帝昏庸無道,天下盜賊紛紛興起。

    登基後第十三年巡視江都,李密在鞏這個地方建立高壇,封自己為魏公[李密是遼東人,蒲公山李寬的兒子,年輕的時候就有大志向,一向就有謀反的想法。

    他和楊玄感是生死之交,但楊玄感卻用權勢欺壓他,使李密十分憤怒,說:“在兩軍交鋒的戰場,勇敢殺敵,所向披靡,功高蓋世,這一點我不如你;但是如果從長遠考慮,帶領天下有才德的志士,使他們個人發揮自己的作用,你卻不如我了。

    怎麼能因為自己的官銜稍微大一點就輕視天下有才德的人呢?”等到楊玄感起兵反叛的時候,李密歸順了他,成為他謀臣中的領袖。

    後來楊玄感失敗,李密怕朝廷追查,改換姓名,投奔到翟讓的起義隊伍中。

    翟讓封李密為魏公,然後又設立幕府,設置幕僚,擁兵九十多萬人]。

    梁歸都盤據在夏州;劉武周殺死太原留守王恭,發兵起義,窦建德自封為夏王;朱粲自封為楚王;劉元進盤據在吳都。

    隋炀帝聽說這麼多人反叛,十分害怕,讓馮慈明到洛陽去招募軍隊[隋炀帝聽說義軍蜂起,召集大臣問計。

    大臣們都說:“這些人不過小偷小盜罷了,不值得憂慮。

    ”侍禦史韋德裕說:“如今天下形勢已經十分危急,各種體制都被破壞,然而内史侍郎虞世基、禦史大夫裴蘊等都奉承你,隐藏真實情況不報告。

    堆起的柴草已經從内部燃燒起來了,如果放任形勢這樣發展下去,祖宗的宗廟就會因為被叛亂的軍隊破壞而得不到祭祀。

    《周書》上說: 一點一滴的水不斷地流,就要發展成長江大河,陛下你千萬不要因為聽了奉承隐瞞的話就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隋炀帝于是讓馮慈明到洛陽去招募軍隊,準備用來讨伐李密的叛軍。

    馮慈明被巡邏的士兵抓獲,押送到李密那裡。

     李密聽說抓到了馮慈明,十分高興,對馮慈明說:“老天不會無原則的親愛某個人,誰有德行它就幫助誰。

    當今皇帝昏庸無道,毒害天下百姓,這是人所共知的,我李密召集百姓和謀士,是想安定天下。

    如今我們手下有一百多萬精明強幹的人,憑借豐富的糧草和險要的地形,再加上勇敢的戰士,挖東海就能讓它向西流,每人踏上一腳泰山就會向東傾倒。

    以我們這樣的勢力,誰能同我們抗衡?洛陽已經危急了,很快就會向我們投降,希望你能認清天下的形勢,和我們一起幹一番大事業。

    ”馮慈明回答說:“你的父親蒲山公曾經給隋朝立過大功,很受皇帝的欣賞并被給以很高的官位。

    而如今你卻不念朝廷的恩惠,反而要起兵造反,不顧我們大隋朝對你一家的恩德,象楊玄感等人那樣頑固地作惡,罪惡積累,你很快就會失敗了。

    以前天下那些比你有能力的叛亂者都最終難以逃避朝廷軍隊征讨剿滅。

    憑你手下這幾個人,還想幹成什麼大事嗎?”李密見無法勸說降服他,就把他軟禁在司徒府中。

    馮慈明暗地派人去洛陽聯系征兵,事情被洩露出來之後,翟讓殺死了馮慈明]。

     頒布诏書讓唐國公李淵守衛太原。

    五月甲子日,李淵率部起義,遙尊楊廣為“太上皇”,卻擁戴代王楊侑為皇帝,效仿伊尹和霍光的作法。

    然後向天下發布檄文,聽說這件事的人紛紛起來響應。

     秋七月,唐公将西圖長安,使白旗誓衆于太原之野,被甲三萬。

    留公子元吉守太原。

    義師次霍邑,隋武牙郎将宋老生拒義師,時連雨不霧,糧運不給,又訛言突厥将襲太原。

    唐公懼,命旋師。

    用秦王谏,乃止[秦王谏曰:“獨夫肆虐,天下崩離,狼顧蜂飛,跨州連縣。

    丈夫不得耕耘,女子不得紡績。

     故仗劍汾晉,舉旆秦墟,将斬封永以安萬人,戮鲸鲵而清四海。

    據崤函之固,挾天子之威,令諸侯,定天下。

    是以聞之響應,投赴如歸。

    今遇小敵,便将反旆。

    恐義師一朝解體,大事去矣,勢不可全。

    歸守太原,則一城賊耳,恐不旋踵,禍變仍生。

    ”乃止也。

    ]冬十月,義師次長樂宮。

    衛文升挾代王乘城拒守。

    十一月,平京師,尊代王為天子,改元義甯[遣使四出徇郡縣,隋行宮唐公悉罷之。

    後宮,還其親屬。

    初,隋将多侵百姓,百姓患之。

    及義師至,秋毫無犯,皆曰:“真吾君也。

    ”]時炀帝将之丹陽,而大臣将卒皆北人,不願南遷,鹹思歸。

    宇文化及因百姓之不堪命,殺炀帝于江都,隋室王侯無少長皆斬之。

    立嗣王浩為天子,化及為丞相[上曾夢見青衣兒謂曰:“去亦死,往亦死,不若乘船渡江水。

    ”裴蘊、虞世基皆南人,贊成其事。

    将帥不願南遷,将因會鸩之。

    南陽公主懼殺其婿,以謀告宇文士及。

    士及告其兄化及,遂反,執帝。

    帝曰:“吾何負于天地而至此乎?”馬文舉對曰:“臣聞萬姓不可無主,故立君以撫之,是知一人養萬姓,非萬姓養一人。

    高祖文皇帝粵有下國,丕隆大寶,除苛政,布恩德。

    南戰強陳,北滅狡虜,二十餘年,河清海宴,既而棄世升遐。

    陛下即位,違遠社稷,委棄京師,巡遊行幸,略無甯歲。

    儈通河洛,控引江淮。

    丁壯倦勞苦,老弱疲轉饷。

    高穎、賀若弼,先朝重臣,勳德俱茂;薛道衡英華冠世,經綸之才,鹹被非辜,卒遭夷戮,賢哲之士退,谄佞之子升。

    又頻年讨遼,征役不息,行者不返,國用空虛,白骨被于原野,肝膽塗于草澤。

    悠悠冤魂,有謂上帝,将假手于人矣。

    及在雁門,取辱戌虜,重圍既解,理須甯息,方更巡遊吳越,翺翔江上。

    頭會箕斂,以供行樂。

    士卒無短褐,後宮厭羅绮。

    士卒無糠糟,犬馬賤粟肉。

    甲胄生虮虱,戎馬不解鞍,拒谏飾非,無心反駕。

    遂使九縣瓜分,八绂幅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