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楚莊王,被楚王擊鼓進軍打敗,若敖氏因此被滅族。
晉國的韓宣子出使到了齊國,齊大夫子雅讓他兒子子旗見宣子。
宣子看了子旗的面相後說:“他不是能保護家族的人。
他的相貌很不溫順。
”(杜預注釋說:這裡的意思是韓宣子看出了子旗器宇高傲。
)十年後子旗果然因犯罪而投奔晉國。
周靈王的弟弟儋季去世,他的兒子儋括要去見靈王的時候發出一聲聲的歎息。
單公的兒子公子愆期聽到儋括的歎息聲,入宮對靈王說:“儋括這人,父親死了不哭泣,表明他心願不小。
看人的時候煩躁不安,趾高氣揚,證明他心思在别的事情上。
不殺他今後肯定要為害國家。
”靈王說:“小孩子家知道什麼?”後來靈王一死,儋括就想立王子佞夫,周朝的大夫一緻起來殺了佞夫,儋括逃到了外國。
公元前548年春,齊國的崔杼率領軍隊攻打魯國,魯襄公很憂慮。
孟公綽說:“崔杼有更大的心願,志不在魯,很快就會班師回國,有什麼可擔憂的呢?崔杼這次來,既不攻掠,軍紀也不嚴明,與往日大不相同。
這說明他的目的不是要攻打魯國。
”果然崔杼空跑一趟,率兵回師。
回去後就殺了齊莊公。
魯國與楚國約會各國諸侯結盟。
楚公子圍使用了國王的服飾和儀仗離開衛國去會盟。
魯國大夫叔孫穆子說:“楚公子真威風啊,俨然像個國王!”
這一年公子圍真的奪權篡位。
衛國的孫文子訪問魯國,魯襄王上一個台階,他也上一個台階。
叔孫穆子快步上前對他說:“諸侯會盟的時候,我們大王一向走在你的國君前面,今天你總是走在我們大王前面,不知我們有什麼過錯。
請你慢一點兒。
”孫子無言以對,也沒有悔改的表示。
穆叔說:“孫子肯定要滅亡了。
身為大臣卻要擺出一副君王的派頭,有了過錯又不知悔改,這就是滅亡的根本原因啊!”後十四年文子繼位,被林父驅逐。
鄭簡公宴請趙孟的時候,七子賦詩,當時伯有也朗誦了《鹑之贲贲》。
宴會結束後,趙簡子對叔向說:“伯有恐怕要被處死了。
詩以言志,其志在誣蔑國君,還公開表示了他的怨恨,以此來恭維客人。
這樣做怎能長久的了?”
魏時管辂給何宴和鄧揚相面後認為他倆将會被誅滅。
等到何、鄧死後,管辂的舅爺問他是怎麼看出來的,他說:“鄧揚走起路來節奏約束不住骨頭,筋脈約束不住肌肉,起立坐卧就像沒有手足,這種命相叫做‘鬼碜’。
何宴看人,魂不守舍,面無血色,神氣飄浮,相貌有如枯木,這種命相叫做‘鬼幽’。
有‘鬼碜’相的人,将會被風收去性命;有‘鬼幽’相的人,會被火燒滅。
這都是自然界物質相生相克的征兆,是遮掩不住的。
”
南北朝時宋朝的孔熙光對姚生說:“相面要首先看額頭是否飽滿,下額是否豐厚,眼神是否靈光,鼻頭是否挺直,兩眼、人中和嘴要棱角分明,五官要圓滿完整。
這幾樣你一樣都沒有,而且你的眼神流動不止,好象老在觀望什麼。
走路曲曲折折像羊,說話聲音嘶散低啞。
你不但沒有福祿,而且要遭殃。
”後果然因謀反被殺。
]
由上述這些曆史事例看來,看相論人由來已久。
【按語】
在我國,相術之道源遠流長,至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很流行,即使在儒家如孔子和孟子的著作中也多有所見。
上面作者引述的這些例證也說明了這一點。
所謂相面術,最初實際上是人們長期以來對俗語所說的“見面識高低”
的經驗總結。
人常說:“看樣子就不是一個好人。
”這裡就包含着很多實用的相面經驗。
然而由于相術家把自漢代以後興起的陰陽五行術與相人經驗雜揉、結合之後,使相術梁上了神秘色彩,因而也招緻了人們的鄙薄。
可是也不能因此而說相術完全是無稽之談。
相人術是根據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态、手紋以及聲音、動靜、威儀、清濁、精神等等來預測人的吉兇、禍福、貧富、貴賤、窮通、榮枯、得失、壽夭、休咎等等的一種方術,其中又以相面為主。
上面作者所舉的這些事例也說明,古人用以預測人的前途命運的方法很多,有時從服裝、詩詞方面都可能看出人的吉兇禍福。
古人的腦子是“一鍋粥”,對聽膩了“唯物唯心兩軍對壘”、“科學與迷信不共戴天”的我們來說,别說對古人的東西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太難,就是按現代觀念予以分類都不大可能。
但這個領域,混沈也自有混沈的妙處,不僅研究宗教史、思想史和哲學史的人繞不開,就連講科學技術史的人也得上這兒來淘金。
在浩如煙海、燦若星漢的中國典籍文化中,最古老最悠久,曆代都風靡朝野、深入人心的其實正是這些被稱之為“方術”的書籍。
方術總體上可分為兩類,一是“術數”(亦稱“數術”),以研究“大宇宙”亦即“天道”
為主,内容涉及天文、曆法、算術、地理學、氣象學等學科,實際上是研究宇宙自然規律的;一是“方技”,以研究小宇宙即生命和“人道”為主,内容涉及醫藥工生,動植物學等,實際上古代的科技史大多囊括于其中。
然而無論是哪一類“方術”,都以陰陽五行理論統籌,其中的特殊用語既無法翻譯成符合現代現代規範的語言,也難逐字逐句解釋明白。
所以我們這一章有的采取“譯文”的體例,有的隻用“譯注”的方式,将注釋和翻譯交錯揉合,以說清楚為準。
故曰:富貴在于骨法,憂喜在于容色。
[《經》曰:“青主憂,白主哭泣,黑主病,赤主驚恐,黃主慶喜。
凡此五色,并以四時判之。
春三月青色王,赤色相,白色囚,黃黑二色皆死。
夏三月赤色王,白色、黃色皆相,青色死,黑色囚。
秋三月白色王,黑色相,赤色死,青黃二色皆囚。
冬三月黑色王,青色相,白色死,黃與赤二色囚。
若得其時、色,王、相者吉,不得其時、色,王、相若死囚者兇。
魏管辂往族兄家見二客。
客去,辂謂兄曰:“若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