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EMZ在三大國各有一座二級基地,作為守護終端數據庫的最終屏障,現在隻剩下美國的主機還在苦苦支撐。
”
“由于時間緊迫,我通過EMZ的總部和這座基地的負責人安德魯先生達成了共識,他們現在送我們去距離基輔最近的一個秘密軍事基地,再由那裡搭乘交通工具,前往最終目的地。
”
“最終目的地,是哪裡?”
“目前還不清楚,應該是終端數據庫的所在地吧。
”
“嗯。
可是,如果那個死人騙我們的話,那EMZ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他們又在搶什麼玩意兒?這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啊?我都完全糊塗了。
”
“EMZ這個組織的由來,安德魯先生還欠我一個解釋,不過他們主要是做什麼的,我已大緻了解了。
”
“說通俗點,就是他們一直在研究一個信息的加密解密問題,更通俗點,就是黑客攻防戰。
他們的研究非常高端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主要是運用在人工智能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絕對控制領域。
由于他們的研究成果斐然,就像有人發明了可口可樂,有科學家令稻米産量提升五倍,在他們的研究領域,所有的科學家都一緻認為這是件能造福全人類的事情,因此他們的成果也得以在世界範圍内進行推廣。
目前主要運用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控系統、引爆系統、遠程遙控系統,很多地方都有運用到他們的基礎理論。
”
“雖然各個國家都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加密研究,但最基準的東西是不變的,就好像大部分數學運算,都建立在0到9這十個數字的基礎上一樣。
”
“也就是說,和我們先掌握到的情報很相似,那個浩二和他的數學理論從根本上瓦解了這個加密基礎,所有運用了他們加密理論的武器都變得可以破解,破解之後就可以操控,是這樣嗎?”在某些時候,理惠子的理解能力還是很高的。
“大體應該是這樣,究竟具體是怎麼回事,還需要安德魯先生給我們解釋一下。
”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安德魯喝了點水,開始緩慢陳述,怕理惠子不懂,特意說了英語。
EMZ的由來
“自從十九世紀末期,人們發現放射性物質之後,就一直沒有停止對它的研究。
1930年,奧地利科學家提出中微子假說;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在研究假說中的衰變時發現了最早的重核裂變現象;1939年,德國的兩位科學家發表了鈾可裂變的論文,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理論,無數進行研究的核科學家都意識到,一種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新物質出現了。
裂變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作為能源它能從生産和生活上改變社會模式;但當時正值戰争,若将這種可怕的能量用于戰争,它将無堅不摧。
”
“1939年4月,德國科學家向工兵署提出了核武器建造構想,指出首先擁有它的人将在戰争中對别國擁有壓倒性優勢。
同年8月,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數位科學家聯名向美國總統上書,指出德國科學家最早提出這一構想并且他們在研究如何将其用于戰争,一旦他們擁有了裂變武器,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制止法西斯侵略,為了避免讓更多的人慘遭荼毒,科學家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必須要比德國科學家更早地研究出核武器,自保,威懾,或用此終結戰争。
”
“U工程和曼哈頓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偵察與反偵察,滲透與反滲透,破壞與反破壞,當全世界都陷入轟轟烈烈的二戰洪流中時,同盟國與軸心國的高層都未曾放棄對這一塊的争奪,普通人無法理解他們在核研究這一領域究竟投入了多大人力物力。
由于一系列間諜滲透活動和特種部隊的自殺式破壞行為,德國最終沒能成功造出核武器就宣告戰敗,研究核工程的德國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經過一系列明争暗奪之後,被美蘇兩國瓜分。
”
“獲得新鮮血液的曼哈頓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很快就成功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核彈。
當時日本在東南亞的戰線與中國膠着,英美在太平洋區域幾乎摧毀了日本海軍,日軍沒有補給,國内生産乏力,眼看敗局已定,無數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明确提出了不要在日本使用原子彈,但政客們的想法和科學家明顯不同,兩顆原子彈投放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人類第一次見識到了這種武器可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破壞。
”
“那些研發出原子彈的科學家們這才發現,在政治面前,道德的呼聲微不足道。
戰争,就是不擇手段,隻求勝利,一定要有一方戰勝另一方。
不然就是雙方筋疲力盡,約定好過幾十年再打。
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固然是一件全世界都歡欣鼓舞的大事件,但對于制造出原子彈的這群科學家,當他們了解到那兩個投放原子彈的城市變成了什麼樣時,每個人都心情沉痛。
”
“那些堅決抵制過投放原子彈的科學家們自發組織起來,這就是EMZ的前身,一個沒有名字的自發性組織,一群默默無聞的科學家。
他們清楚,自己制造出的這頭猛獸擁有多可怕的破壞力,如果不對它加以約束,如果落入戰争狂人的手裡,那麼人類面臨滅頂之災也就指日可待。
”
“于是他們行動起來,利用自己微薄的影響力積極奔走,影響政客,影響商界,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美國在核威懾、核力量運用以及核力量發展三個方面對自身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并且随着冷戰和日後的蘇聯解體,這些限制越來越清晰明确和詳細。
在這些科學家的大力推動下,他們還制定了核不擴散條約的框架,并緻力于推動有核國家都支持和參與它;但科學家們也知道,這些基于文字和别國核力量帶來的約束,在真正的狂人面前是沒什麼作用的,隻有在技術層面上加以限制,确保這些武器隻能以國家為主體,在國家危急時刻才進行發射,即便落入恐怖分子之手也無法啟用,這才是關鍵。
”
“所以說,EMZ前身的主要工作,就是給核武器加密,确保它的安全。
為此那些科學家研究出一系列的基礎理論,尤其是那些從曼哈頓工程中挑選出來,又參加了MX計劃和宇宙神計劃的工程師,他們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此後随着時代的發展,電腦的興起,科學家們預言了人工智能的将來,為了避免電影《終結者》裡的場景,EMZ的研究主方向轉向了網絡攻防、遙控加密和人工智能的絕對控制。
”
“最初EMZ隻是流傳在科學家内部的一個小論壇,他們自稱為未來信息收集者,後改名為電子信息狂熱愛好者,1948年秘密在德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将手中掌握的電子控制技術部分作為民用,獲取的利益用于組織的基本運轉費用。
組織成立伊始就保持着無國界無政府的态度,由于暗中支持的都是頂級科學家,所以那些民用項目絕對是行業龍頭,一直處于完全領先的開拓者狀态。
明面上的公司生産的都是和電子控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