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真相

首頁
    的産品,現在做的産品包括家用淨水、供暖、照明、電器的網絡信息交會、開啟閉鎖、電子控制等;而另一批科學家則開始參與發起和組織了一系列科技論壇,包括現今較知名的黑帽、P2O大賽、ISFF大賽,背後都有公司的影子在推動;公司論壇的覆蓋方向很早就由物理化學轉變為現今的電子信息、黑客攻防、高端密匙數學等領域。

    ” 正說着,飛行高度開始降低,他們已經抵達秘密基地,一架理惠子從未見過的龐然大物,已早早地在飛行跑道上等着他們了。

     “天哪,這是什麼飛機?這塊頭,空中巨無霸啊!”還未降落理惠子就叫了起來,小型飛機停穩後從艙裡出來,兩相一對比,那架飛機更顯巨大,小型飛機和它一比,那就是麻雀和巨雕的區别。

     “AN—225,已知世界最大的運輸機,載重250噸。

    ”肖克為理惠子解釋。

     “NO,NO,NO,”安德魯搖頭道,“225是80年代的産品,已經跟不上時代需要了。

    這是最新一代僅進行過秘密試航的AN—JPG,機長96米,翼展102米,載重380噸,起飛重量800噸,最高時速2.75馬赫,這是俄國因經費問題一度停手的暴風雪項目的主機,我們将它接手過來,雖說速度沒有美國的X—37快,但我們的實驗數據更為穩定。

    請吧,各位。

    ” 從機門處還要經過一道狹長的封閉通道才能進入機艙,就像登機橋一樣。

    進入艙内,理惠子發現空間并不大,甚至有些狹小,而且不見舷窗,不過安德魯和肖克都沒有發話,似乎早就知道一樣。

     三人落座,有點像坐在商務車裡,除了座位,隻有不到六平方米的活動空間,安德魯還煞有介事地向肖克介紹:“我們的暴風雪和你們搭乘的黑隼不同,能準載五人。

    ” 理惠子一臉不屑,這麼大的飛機,隻能裝五個人,你們造的是什麼東西? “你也去?”肖克問安德魯。

     “你需要我的幫助,日本政府的準入,以及與美國和日本聯軍取得聯系。

    ”安德魯回答,“那麼,我繼續?” 肖克點頭,安德魯繼續說EMZ的曆史。

     “公司的盈利資本,主要用于最高端的電子安全科研,你曾經得到的那個手持終端機就足以說明,而且公司的權威性也毋庸置疑。

    美國的NIST在許多标準定制上都是請公司做顧問的,RC20加密絕對是現在最先進的加密法,而公司創始元老們所提到的那些理念,如今也已運用到電子設備的方方面面。

    原本一切都是良性發展,直到七個月前,一位年輕人帶着他的最新數學觀點出現在ICM大會上。

    ” “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非對稱性非邏輯性模糊算法,在數學界裡面似乎隻是一個極小的毫不起眼的分支,但在電子信息處理與控制方面,那絕對是一顆重磅炸彈。

    他的那種算法巧妙地避開了那些著名科學家設定的條件,等于是從基礎上颠覆了将數字0到9作為數學運算的根本,原本牢不可破的安全密匙出現了裂痕,而且不是某一種、某一分支、某一類,是全面,所有的與電子安全有關的産品,在他的理論下,都有裂痕可尋。

    ” “很難想象吧,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數學天才,僅在他初中時就提出了這種觀點和基本計算推演公式,此後的十餘年,他隻是不斷地在完善和改進。

    當時他想在日本發表論文卻被退稿,後來到了中國又投稿了幾次,也都被退稿,隻因沒人能看懂。

    事實上這次ICM大會上也隻有三個人看懂了他的那種理論,大會的主席,還有一位數學家,另一位就是公司的代表,公司一直是大會的最大贊助商。

    這件事情在公司引起了軒然大波,若是别的破綻還好說,若是理論的基礎被人駁斥了,公司近百年的心血全都白費。

    ” “公司内部分作了兩派,一派認為這套理論華而不實,過于異想天開,隻需在原有電子安全基礎上加設幾個限定條件就可以避免危機出現;另一派則認為有必要徹底改變安全基礎的核心控制。

    雙方各有各理,争得不可開交,最後在亞洲成立了兩個實驗組,分别就他們各自的觀點展開試驗,也就是說,一組打造最強的安全防禦體系;一組則利用新理論開發出可以破解那種防禦體系進行遠程操控的儀器。

    ” “為了加深對新理論的理解,想要破解防禦的那一派将織元浩二請了過來,原本他對人工智能和電子安全也非常感興趣,可惜在請他的時候态度有些強硬,這讓雙方的關系有點僵。

    後來約定,讓他能随時與家人保持聯系,讓他在接受暗中保護的情況下能自由活動,他才答應參與試驗。

    一個月前,實驗有了結果,B組針對A組研發出的超級安全防禦系統做出了攻擊,在核心架構被颠覆的情況下,突破了A組設下的防護壁,從試驗角度證實了,浩二的理論可适用于全世界的電子安全防護系統。

    我們有了第一台非對稱非邏輯性計算破解器,這次試驗保留下來的數據被稱之為密匙一号。

    ” “這一試驗徹底摧毀了保守派的信心,它足以證明當今全世界的電控武器系統和電子産品系統都存在安全隐患,可以被人為遠程操控和利用,雖說那些資深黑客也能做到類似的事情,但遠沒有密匙一号來得快捷和方便。

    而那些一直進行動态防禦的軍事重工基地,黑客就算組團破解也要大費周章,密匙一号卻不需要,它能從根基上瓦解你的防禦系統。

    如今,它的試驗數據被封存在——終端數據庫裡面。

    ” “試驗結束的當天夜裡,主持密匙一号構建系統的巴納拜博士突發心髒病死亡,當時大家以為他太過激動,又連續加班作業造成了心髒病突發,并沒有引起重視。

    可僅在一周後,B組參與研究的全體人員,在向總部轉移的過程中飛機失事,全體罹難,組織這才察覺不對,有人打算對組織下手了。

    而且不難看出,是公司高層有人與外人聯手幹的。

    第一代懷着崇高理想的先驅科學家們,如今早已不在人世,組織高層大多是他們的徒子徒孫,也有外來的頂尖科學家,其中不乏有懷着個人目的的政治家陰謀家。

    ” “組織馬上進行應對,加強了安保力量,向各國政府尋求軍事協助,展開合作,以技術換支援,沒想到敵人的勢力比我們想象中更為強大,他們成功切斷了組織與多個國家的對外外交工作,并且巧妙地利用了這次試驗成果,誇大了它的效用,讓所有與組織有接觸的國家都覺得,誰首先完全掌握了密匙一号,就好比二戰時誰先擁有了原子彈。

    ” “他們先是蟄伏不動,讓組織内部出現松懈和不同聲音,說飛機失事和巴納拜博士的死亡隻是意外和偶然,然後動用他們在各國的潛伏力量,讓多國同時向組織施壓,要求公開密匙一号的核心算法和所有代碼。

    然後暗中摸清組織分散在各國的秘密基地,同一時間在世界各地發動襲擊,網絡襲擊與軍事襲擊同時展開。

    組織猝不及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