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别法門與通途法門
【40】什麼是通途法門?什麼是特别法門?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具真信切願,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别法門。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别法門。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
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别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
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裡,特别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1頁 近代往生傳序)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門⑴。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1016頁 楹聯·講堂)
【41】淨土法門的功德力用有什麼特别?
●此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
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
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門。
此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
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
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脫死。
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即己證初二三果⑴之聖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羅漢⑵方了。
此約小乘說,若約圓教說,五品位⑶所悟,與佛同俦,而見惑尚未能斷。
五品後心,斷見惑⑷即證初信。
此位菩薩,約斷惑,與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
直至六信後心,斷思惑⑸盡,則證七信,此位菩薩,方了生死。
了生脫死,豈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難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薩,尚不能了,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唯淨土法門,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号,無一不于現生臨終得往生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93頁 複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42】普通教理與特别教理有什麼區别?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
唯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
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
所以淨土法門,有如是之高上者,因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
唯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
以普通的眼光,來觀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當矣。
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進,逐步高升。
淨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為國儲。
其難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13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餘法門,皆須己力。
一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為官。
一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
二種法門,不可并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1頁 複周智茂居士書)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
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
餘一切法,則絕無此義。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01頁 複溫光熹居士書六)
【43】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古人說,餘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
不斷煩惱,一生成辦,直捷簡易,名曰橫超。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
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裡最下的一節。
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
這個蟲子要想出來,隻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
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才能夠出來。
這是比修别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
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
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
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
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
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
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
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
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
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隻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
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
念佛的人,亦複如是。
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
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
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
如此便得三不退⑴,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
所以古人說,餘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2頁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44】豎出和橫超有什麼不同?
●豎出,唯仗自力,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
橫超,但依生信發願,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倫常,恪盡己芬,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萬不漏一,鹹得往生。
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
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
況末世衆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
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益。
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号,求生西方。
兼以敦笃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萬不漏一,鹹得往生。
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離衆苦,但受諸樂矣。
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
此則全仗佛力,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78頁 橫超蓮社緣起序)
【45】為什麼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得益淺而受損深?
●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
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
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
禅家說淨土,仍歸于禅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
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着。
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今既不生信願,又将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
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
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
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5頁 複何慧昭居士書)
【46】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
●自力何可與佛力并論乎?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淨土一法,則絕無希望矣。
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堕地,顆顆皆圓。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
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
自力何可與佛力并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6頁 複陳慧新居士書)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
随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
然于修而未證之前,不無難易疾遲之别。
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禅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
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
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
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
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堕地,顆顆皆圓。
不獨于格物緻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⑴,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疾苦者,無不随感而應,遂心滿願。
于是各處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顯六道之輪回;示娑婆之惡濁,表極樂之嚴淨,以期斯世之人,克己複禮,生入聖賢之域;了生脫死,沒歸極樂之邦。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252頁 潮陽佛教居士林緣起序)
【47】為什麼不能以念佛之特别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
●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
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
善導專修念佛證道,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
善導專修,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
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
其證道也,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也。
古人謂劣夫乘輪寶力,一日可以遍遊四大部洲⑴。
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光雖下愚,不敢肯許。
倘以此一塵不染之清淨心,圓發三心,則現生親證三昧,臨終往生上品,便可豫為座下賀。
一得之愚,尚祈矜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25頁 複法海大師書)
【48】修淨業與學教有什麼不同?
●學教注重開解,修淨業注重實行。
修淨業,與學教